瑞幸與星巴克相爭,連咖啡如何分一杯羹?

隨著咖啡文化的普及、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速,人們對咖啡的需求越來越大。中國咖啡市場的潛力儼然是一座未開墾的金礦,龐大的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品牌的注意力。

瑞幸與星巴克相爭,連咖啡如何分一杯羹?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平均每人消費的咖啡小於5杯/年,即使在一線城市,這個數字也不過20杯左右。同時,北美和歐洲國家人均咖啡消費大約是400杯/年。

今年以來,瑞幸咖啡外送與順豐合作;瑞幸咖啡攜補貼進軍輕食市場,計劃年內建店將達2000家;8月2日,星巴克更是與阿里巴巴集團在上海宣佈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涉及阿里巴巴生態餓了麼、盒馬、淘寶、天貓、口碑、支付寶等多個業務線……

看似星巴克與瑞幸的殊死搏鬥,但你可能還忽略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就是以原先做代購連鎖咖啡品牌的生意,但逐漸專注於做自有品牌Coffee Box的互聯網咖啡品牌異軍——連咖啡,一個成立於 2014 年的線上咖啡品牌,今年 3 月宣佈完成了 1.58 億元的 B+ 輪融資。根據 2017 年數據,已經在北上廣深有 100 多個站點並全面實現盈利。此前,連咖啡的 2C 渠道主要是小程序和外賣平臺,包含咖啡、酒、雪昔等數十個 SKU。

瑞幸與星巴克相爭,連咖啡如何分一杯羹?

這個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的咖啡外送平臺,2017年雙11單週售出100萬杯,一個月後的雙12,推出8小時返場活動,單天售出近40萬杯……這個數字相當於星巴克1000家線下門店的單日銷量,可見,基於微信的流量有多麼強大。

可以說,如今中國的咖啡市場,醉翁之意不在咖啡,而在模式和平臺。這個品牌新秀已經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營銷模式。

最近,你的朋友圈可能被連咖啡的“口袋咖啡館”刷屏了

每個人都能在連咖啡小程序裡開個自己的虛擬咖啡店,售賣連咖啡的飲品,獲取咖啡獎勵;連咖啡也與吐槽大會聯動,請李誕開了個“不值得酒館”、王建國開了個“肥仔快樂館”。

瑞幸與星巴克相爭,連咖啡如何分一杯羹?

這看起來是個營銷遊戲,本質上是個社交電商。

以前的裂變營銷大多是贈飲補貼,獲客成本相較於其他廣告也要低很多。但用戶容易對這種粗糙的形態產生疲勞,例如,分享完一個贈飲鏈接後,做二次分享的意願還有多強?

而開一個自己的咖啡店就比較有趣了。底層邏輯很像社交電商,拿獲利來刺激用戶開設個人店鋪並分享,利用其社交鏈觸達到更多人,將賣咖啡做成了“去中心化”的分銷生意。

8 月 1 日正式上線的“口袋咖啡館”功能,其開店包含了裝修、選品、分享這幾個環節。虛擬咖啡店的背景、桌椅、人物都能選擇,手繪風格的店鋪整體溫馨可愛,每個人的店都不一樣。

對於選品,新手賣家只有 5 個貨架空位,連咖啡還對兩個新品:“甜蜜暴擊”、“蔓莓無花果雪昔”做了限制,只有成功賣出貨了才能解鎖上架,有點遊戲闖關的意思。

賣出一杯飲品,店主可以得到 0.1 杯成長咖啡獎勵,也就是說,每賣出十杯連咖啡就會送店主一杯飲品,刺激開店並分享。此外,店鋪內每天會有特定品類打折,官方價格 31 元的產品上架價格是 9 元,用低價刺激打開後的購買。

瑞幸與星巴克相爭,連咖啡如何分一杯羹?

設計店面、選品的步驟很多,呈現得更像是一個遊戲。就算不為賺錢,建立個自己的咖啡館,有幾分兒時經營遊戲的味道,也會願意玩一下並分享,門檻低了很多,就容易形成流量增長。

瑞幸與星巴克相爭,連咖啡如何分一杯羹?

玩社交,是連咖啡的獲得市場份額的突破口,通過“人、貨、場”的關係重組,連咖啡把“人找咖啡”變成了“咖啡找人”,小步快跑地俘獲了大批粉絲。

連咖啡的“咖啡找人”分三步走,對“以人為核心”不斷深入挖掘。

1、“定點找人”基礎建設

在消費場景和時間地點上,人們不再受制於咖啡店的限制,通過公眾號在線下單,由Coffee Box在各大商圈的“咖啡車間”配送,周邊3公里用戶在30分鐘內就能喝到一杯熱騰騰的咖啡。

“從‘人找咖啡’變成‘咖啡找人’,放在當時是模式上的創舉,現在來看,只是我們‘以人為核心’的基礎建設。”連咖啡CMO張洪基說。

他分析道,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生活的“基礎建設”發生了改變。城市短途配送和移動支付被高度普及,從這個結果來說,理論上所有零售都是圍繞人運轉了。

瑞幸與星巴克相爭,連咖啡如何分一杯羹?

2、“產品找人”洞察用戶需求

以人為核心不只是把咖啡送到用戶面前,更要根據不同的需求重新設計產品和服務。

比如世界盃期間,消費者需要的是一個有酒精的消費場景。連咖啡就全面上線了雞尾酒品類,還開啟夜檔,滿足晚間消費需求。

除此之外,連咖啡還推出了燒腦減肥的防彈咖啡、口感清爽顏值又高的粉紅椰子水、好喝又好玩的生氣粉椰等,試圖去滿足一個人在一天不同時間段的不同需求。去年一共發佈了30多款新品,今年至少會有40款。

瑞幸與星巴克相爭,連咖啡如何分一杯羹?

3、“場景找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從創立最初,連咖啡就選擇了一條很輕的路,沒有App,一切功能、交易、營銷都基於連咖啡的微信公眾號。現在連咖啡也只是在小程序上“重新設計入口。

今天人們60%以上的時間都消耗在微信上。一個一個的微信群形成了大家最基礎的社交場景,這是中國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連咖啡的產品團隊日夜研究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產品和微信上的社交互動完美融合在一起。

比如說,幾個人在微信群裡約著開個會,下午兩點鐘大家很困,組織者第一反應就是能不能把連咖啡小程序扔進群裡,大家拼單一起邊喝咖啡邊開會。

想找個人買單請客?連咖啡也已經實現用小程序隨機買單,輪流請客。

連咖啡利用微信平臺和小程序,發掘各種有可能的場景,實現產品和消費場景的深度綁定。

瑞幸與星巴克相爭,連咖啡如何分一杯羹?

有人說:連咖啡是咖啡界的拼多多,用小程序深挖微信紅利,連咖啡或許能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的道路,與瑞幸、星巴克一爭高下。任何品牌都逃不過營銷的考驗,生死只在一念之間,誰能笑到最後誰就是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