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3讲 传统文化——琴棋高致

第13讲 传统文化——琴棋高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8年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3讲 传统文化——琴棋高致

琴、棋、书、画,古代称作"文房四艺",文人视为风雅之事。其中,"琴"指代音乐,"棋"说的是棋艺。音乐是心灵的体操,棋艺是思维的体操。在古典音乐和棋类技艺上,中华民族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之成为古代艺术长廊中两道美美丽的风景线。"幽窗邃室,观弈听琴,亦足以消永昼",让我们一起领略古代"琴"和"棋"的艺术魅力吧!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琴操

1.经典导读

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相传,它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与中华文明相伴而生。几千年来,琴历经变迁,但始终不变的是它与中国艺术和文化之精神旨趣的深度契合。正因为如此,琴在古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位列四大雅艺之首。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雅士,多精通音律,熟谙琴艺。从琴中领略风雅,获得人生乐趣与艺术灵感。孔子、庄子、宋玉、司马相如、蔡邕、阮籍、嵇康、王维、白居易、苏轼等历代名人,个个都是弹琴名手。琴的音色古朴、沉郁、苍凉、凝重,有着精深高妙的美学内涵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也颇具超脱孤傲、典雅质朴的文人气度。陶渊明索性备有一张"无弦琴",每逢酒酣兴起之时便抚弄一番,抒发怀抱。他还自我解嘲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可见,琴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奏出美妙的音乐,琴本身具有的文化意蕴也能带给文人精神享受。

随着西洋乐器大量进入中国,人们为了区别琴和钢琴等乐器,将其改称为"古琴"。通过那些流传至今的古琴曲,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古代音乐的风格和气质:《高山流水》的浩瀚博大,《潇湘水云》的深阔渺远,《渔樵问答》的飘逸酒脱,《平沙落雁》的宁静悠远,无一不勾勒出古琴曲的独特韵味和文化意蕴。

本课的经典原文选自《琴操》,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琴学专著,据传为东汉蔡邕所作。原书已佚,后人辑录成书。其中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古琴及古琴曲,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作品最为丰富而详尽的著作。

「2018年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3讲 传统文化——琴棋高致

经典原文:

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辟,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池者,水也,言其平。下曰滨,滨者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五弦,象五行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古琴曲有歌诗五曲,一曰《鹿鸣》,二曰《伐檀》,三曰《驺虞》,四曰《鹊巢》,五曰《白驹》。

又有十二操,一曰《将归操》,二曰《猗兰操》,三曰《龟山操》,四曰《越裳操》,五曰《拘幽操》,六曰《岐山操》,七曰《履霜操》,八曰《朝飞操》,九曰《别鹤操》,十曰《残形操》,十一曰《水仙操》,十二曰《怀陵操》。

又有九引,一曰《列女引》,二曰《伯妃引》,三曰《贞女引》,四曰《思归引》,五曰《霹雳引》,六曰《走马引》,七曰《箜篌引》,八曰《琴引》,九曰《楚引》。又有《河间杂歌》二十一章。

2.文化雅苑

焦尾琴

东汉有个著名的音乐家蔡邕,他懂得乐理,擅长制造古琴。

有一天,蔡邕路过吴地(今江浙一带),见有人正在做饭。他突然听到灶膛里的木头噼噼啪啪地响着,声音有些异样。蔡邕赶紧冲过去,抽出了那块燃烧着的木头,把木头上的火扑灭了,他认出这块木头是梧桐木,是做琴的上等材料,因此想要做饭的人把这块木头卖给他,做饭的人看木头已经烧焦了,便索性直接将木头送给了蔡邕。

蔡邕带着木头高兴地回到家里,把它做成琴。烧焦的一面做琴尾,安上弦,轻轻一弹,声音果然优美动听。

这张琴就叫作焦尾琴,它与号钟、绕梁、绿绮并称为古代四大名琴。

考点2 棋艺

1.经典导读

谈起下棋,你一定不会陌生,很多同学都有过下棋或者观棋的经历。现在我们所能接触的棋类游戏有很多,比如,中国传统的围棋、象棋,起源于西方的国际象棋,还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军棋、跳棋等。棋类游戏花样繁多,规则迥异。但不管哪一种都是下棋者智慧的较量,因而深得人们的喜爱。

围棋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棋,也是我国古代流传深远的一种娱乐竞技活动。"纵横十九道,迷煞多少人",一张方圆不及二尺的棋盘上,一十九纹棋路纵横交错,泾渭分明;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错落交织,变幻无常,包罗万象。这种在棋盘上互争的盘局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更能启迪智慧,砥砺意志,培养应变能力。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围棋与兵法、哲理、艺术逐渐融为一炉,形成了具有深厚内涵的棋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本课的经典原文选自《雅趣四书・棋经十三篇》,介绍了古人对围棋的基本认识和下棋的基本思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一着棋都流露出弈棋者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道徳修养。因此,棋与心灵紧密相连,与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人在小棋盘上展现出的大智慧吧!

经典原文:

论局篇第一

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枯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局之线道,谓之枰。线道之间,谓之罫。局方而静,棋圆而动。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传》曰:"日日新。"故宜用意深而存虑精,以求其胜负之由,则至其所未至矣。

得算篇第二

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

2.文化雅苑

「2018年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3讲 传统文化——琴棋高致

李泌赋棋

唐朝的李泌,从小就很聪敏,喜欢读书,被称为"神童"。唐玄宗知道后,就让李泌以下棋为题作诗,并规定在诗中要用上"方、圆、动、静"四个字。李泌不假思索地说:"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李泌的意思是,"方"就是做正义之事要讲求原则,"圆"就是运用学问要灵活变通,"动"就是施展自己的才能要天马行空,"静"就是如愿以偿后要心平气和。

唐玄宗听后大为惊奇,连声称赞道"对仗工整,含意深远,句句言及围棋,却不提一个'棋'字,不愧是神童呀!"当时的李泌年仅七岁,后来,他凭自己的才智做了宰相。

考点3 乐府机构

1.经典导读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人类最美妙的创造之一。当旋律在耳边响起,人们总是不知不觉沉浸其中,受到陶冶。在人类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名曲佳作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与感动。

在我国,音乐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宫廷雅乐、乐府民歌、文人词曲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产生了像《高山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广为流传的经典名曲。无论是乐律、曲调,还是乐器、乐制,乃至乐理乐趣,我国的古典音乐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正因为有如此辉煌的音乐成就,整理音乐作品、搜集民间音乐等工作也就受到了官方的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乐府诞生了。乐府是古代官方的音乐机构,负责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它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在汉、魏、唐、宋等各个朝代都曾设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音乐发展的盛况。

本课的经典原文选自《乐府杂录》,记载了古代"乐府"的相关情况。《乐府杂录》成书于唐代,是一部介绍音乐发展情况的著作,详细记载了唐代中晚期的乐部组织和唐玄宗以后的歌舞、杂戏、乐器、乐曲、乐律等情况,还记载了一些音乐表演者及其逸事。它是研究唐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

经典原文:

清乐部

「2018年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3讲 传统文化——琴棋高致

乐即有琴、瑟、云和筝(其头像云)、笙、竽、筝、箫、方响、篪、跋膝、拍板。戏即有弄贾大猎儿也。

鼓吹部

即有卤簿、钲、鼓及角。乐用弦鼗、笳、箫。又即用哀笳,以羊角为管,芦为头也。警鼓二人,执朱幡引乐,衣文,戴冠。已上乐人皆骑马,乐即谓之"骑吹"。俗乐亦有骑吹也。天子卤簿用"大全仗",鼓一百二十面,金钲七十面。郊天谒庙吉礼,即衣云花黄衣,鼓四,钲二;下山陵凶礼,即衣云花白衣,鼓二,钲二。下册太后、皇后及太子,用鼓七十面,金钲四十面,谓之"小全仗"。公主出降及册三公并袝庙礼葬,并用"大半仗",鼓四十面,钲二十面。诸侯用"小半仗。"鼓三十面,钲十四面,吉凶如上。自太子已下,册礼及葬袝庙,并无警鼓。

龟兹部

乐有觱篥、笛、伯板、四色鼓、揩羯鼓、鸡楼鼓。戏有五方狮子,高丈馀,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破阵乐》曲亦属此部,秦王所制,舞人皆衣画甲,执旗旆;外藩镇春冬犒军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甚壮观也。《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进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

2.文化雅苑

鼓吹乐

古代音乐有很多的部类,每一部类都有其经常使用的乐器、大致的风格以及特定的演奏场合。从段安节的《乐府杂录》中,我们可以看出鼓吹乐是唐代音乐的一个很重要的部类。那么,这个部类是怎么产生的?它有哪些特点呢?

鼓吹乐,简单来说,是指用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合演奏,有时还伴有歌唱的音乐表演形式。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鼓吹乐中鼓乐和吹乐是基本的构成要素。鼓乐乐器以鼓、饶(n6o)为主;吹乐乐器以排箫、横笛、胡笳、角为主。

经过先秦时期的发展,鼓吹乐在汉魏时期兴盛起来,主要在军队中、畋猎时以及一些礼仪场合使用。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场合,可以划分为下述四种:

(1)黄门鼓吹。天子宴乐、饮膳时专用,属于仪仗音乐。

(2)骑吹。车驾行进过程中演奏的音乐。王公贵族车驾出行专用的仪仗音乐。

(3)短箫铙歌。军中用于社庙祭祀演奏的音乐。

(4)横吹。随军马上演奏的音乐。

至南北朝时期,鼓吹乐开始进入民间音乐生活,在各地民俗礼仪场合也出现了鼓吹乐演奏。

到唐代,鼓吹乐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鼓吹乐分为四部:㭎鼓部、铙鼓部、大横吹部以及小横吹部。鼓吹乐作为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礼仪场合有着明确的使用规范。

宋代以后,鼓吹乐渐渐衰落下去,但是它由宫廷传入民间,被广泛地运用于婚丧嫁娶等场合,像现在我们仍旧能够在婚丧场合听到的唢呐乐就属于鼓吹乐。

——知识拓展:

乐府诗的名称,是得自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官署。其原因是"乐府"官署"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这里所说的"赵代秦楚",是泛指全国各地。正是因为"乐府"官署采集全国各地的民歌,所以后来就把民歌体的诗叫做乐府诗,把汉代的民歌叫做汉乐府诗。"乐府"官署采集全国各地的民歌是干什么用呢?"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这句话,明显的是在说明着"夜诵"的东西是"赵代秦楚之讴",那么,"乐府"官署采集全国各地民歌,就是为了供给"夜诵"使用。

"乐府"官署设有"夜诵员"五人,显然,这五个人就是专门研究民歌曲调的人员。我国古代"乐人以音声相传",任何一首歌曲,都要依靠口耳相授来传播。到了汉代,出现了"声曲折",作为音调的标记。所谓的"声曲折",就是标记在歌辞上的一种特定的曲线,《道藏》里面还保留有实际的例证。这种"声曲折",相当于现在歌曲上的简谱。它的用处,显然是为了使乐人便于辨识歌曲曲调。

考点4 音乐原理

1.经典导读

听到美妙的音乐,人们总会发出疑问:它们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音乐家为何会有如此巧妙的构思呢?于是,许多人开始思考音乐的来龙去脉,力图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有人认为音乐是对大自然声音的模仿,有人认为音乐是人内心冲动的表达,有人认为音乐是劳动的需要……就在这样的思考、总结和论述中,音乐理论诞生了。

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就提出了一些理论,去解释音乐的来源和功能。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礼记・乐记》中的观点——音乐源自人类内心的情感需要。情感表现为声音,声音经过组织,与乐器搭配,就成为了音乐。《乐记》强调音乐与人心世道的紧密关联,认为人心的好坏、时代的盛衰都会明显地反映在音乐中,因而音乐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本课的经典原文选自《礼记・乐记》,文中特别强调了音乐与人心之间的关系。情感与思维的波动决定着音乐的变化发展,而不同类型的音乐也会对人的内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政治的稳定。所以古人认为郑卫之音是靡靡之音、乱世之音,是人们应该摒弃和远离的。

经典原文: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怙懘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2.文化雅苑

八音克谐

在中国最古老的史籍《尚书・舜典》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虞舜命蘷主管乐事,教育胄子(指在国学中读书的古代帝王与贵族长子),使他们做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书中描绘出一幅美妙的景象:"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八音克诸"是怎么回事呢?据据《周礼》说,古代太师"掌六律、六吕以合阴阳之声"。阳声有六种,称为"律",它们是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称为"吕",也有六种,即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五声必中律乃和,所以说"律和声"。

古代演奏的乐器有八大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细细说起来,在古代诸多乐器中,钟、铃等属金类,磬等属石类,埙等属土类,鼓等属革类,琴、瑟等属丝类,柷、敔等属木类,笙、竽等属匏类,管、籥等属竹类。这样,"八音"便是对我国古代乐器的统称。八类乐器有条不紊地协奏,产生出美妙和谐、悦耳动听的乐音,就叫作"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加上"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儒家以为这样便能达到到"神人以和"的理想境界。

三 、例题精析

例题1

下列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汉乐府的产生和汉代音乐机构——乐府关系密切。 ,有很多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的作品。

①史载秦汉立乐府,但乐府的真正繁荣自汉武帝始

②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词"

③它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

④它们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

⑤汉乐府继承《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A、⑤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②⑤④ D、②①④③⑤

【参考答案】 C

【解析】 先说产生①,①中有"立乐府"(机构),紧接着说它的职责,注意连接词"它",所以是③,③中有采集民歌句,②接着说采集完怎样,②提高采集的民歌叫乐府诗,所以⑤紧接着说这种诗的特点,④紧接着承接下文说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

例题2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听琴者的情感体验

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D

【解析】琴声会感人心志,体现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这种联系是一中外部联系,不是内部联系,①错误;②错误,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所以琴音的物理特性不是人的情感体验的决定因素;通过琴的声音升华心灵意境,强调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③正确;材料中琴曲的创作要符合时代特征,体现了社会历史性,④正确。

(2)古琴音乐( )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认得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C

【解析】①错误,古琴音乐具有世界性不是因为其古老性,而是因为其民族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被动的,而是人们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 ②正确;③错误,音乐属于文化范畴,受人类实践水平的制约;④正确,《流水》文化范畴,被录入特制唱片可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例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琴茶

白居易

兀兀①奇形群动内,陶陶②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③,茶中故旧是蒙山④。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注】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②陶陶:和乐貌。③渌水:琴曲名。④蒙山:茶名。即蒙山茶。

(1)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一二句总起全诗,①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②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③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壮心不已的情怀做铺垫。(只写"总起总用"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分析一二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要联系后面内容,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上作答。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二、三两联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尾联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却报国无望的无奈。由此可见一二句总起全诗,直接抒发感情,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与尾联相呼应。作答时要联系原诗句分析。

(2)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首联表达了作者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脱乐观之情。②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③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

【解析】此题应点出诗人思想上矛盾在诗中的具体表现。首联表达了作者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脱乐观之情;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但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出水鳞。葵枝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

例题4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④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眼如望羊⑤,如王四国⑥,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

【注】①进:学习新曲。②益:增加,此处与"进"同义。③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④穆然:沉静深思的样子。⑤望羊:即"望洋",向远处看的样子,这里指目光高远。⑥王(wàng)四国:统御四方天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志在登高山 志:

②卒逢暴雨 卒:

③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 于:

【参考答案】志:志趣,心意; 卒:通"猝",突然; 于:向

【解析】注意"卒"为通假字通"猝",突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②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参考答案】①参考译文:只要是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必定能够领会。评分说明:"所念"、"得之"为得分点。

②参考译文:不是文王谁能做到这样呢!评分说明:"为此"、反问句式为得分点。

【解析】注意"所念"、"得之" 的正确释义;注意"为此" 正确释义以及要翻译为反问句式。

(3)根据【甲】【乙】两个文段的文意填空。(第①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②③空用原文回答)

琴在古人的生活中,不是一种简单的乐器。善鼓琴者往往在琴音中寄托 ① ,善听者则闻弦音而知雅意,借琴识人,是谓"知音"。我们从【乙】文中看到,孔子学琴经历了"得其数"、"得其志"、" ② "三个阶段,最终达到鼓琴的最高境界;从【甲】文" ③ "这句话能够看出,钟子期不愧为俞伯牙的知音。

【参考答案】①心志(或"情怀"、"旨趣"、"理想"、"志向"均可);②得其为人;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均可)。

【解析】①围绕"情怀""心志"作答,②从"丘得其为人"一句中可以得出答案, ③ 从【甲】文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见两人不愧为知音。

(4)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广为流传,常常被诗人引用,成为诗歌中常见的典故。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个典故的一项是( )(只填字母)

A.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B.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C.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D.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参考答案】B

【解析】C项意思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这两句写感受,看是称赞乐曲如同仙乐,实则暗示花敬定已经越轨了,用了只准皇帝听的音乐。这可以冲"天上""人间"两词看出端倪。诗人以"天上"比喻皇帝居住的皇宫,以"人间"比喻皇宫之外。可谓是一语双关!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C.伯牙面对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明白成连先生要他体会的正是这种天人交融、人琴合一的意境。

D.古琴作为"圣人之器"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恰恰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论述。

【参考答案】D

【解析】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庄子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D.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参考答案】B

【解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这段文字在最后一段,文中并没有提及薛易简,而是在上文引用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文化的内涵"清淡"的原因,作者引用有关诗文,增强了说服力。

【参考答案】C

【解析】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的不是这一观点,而是在阐释琴乐的多种作用。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词语出现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

四 、课堂运用

基础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末期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参考答案】A

【解析】《诗经》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学生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多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这样在平时的考试中才游刃有余。

2.语文综合性学习。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雅士往来酬和、抒发性灵的独特方式。琴中有情韵,棋中有天地,书中有乾坤,画中有诗意,让我们也来畅游一番。

(1)【观棋】中国象棋里有个举足轻重的棋子——"象"。按照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下列的"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018年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3讲 传统文化——琴棋高致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B

【解析】汉字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因此,甲骨文应在最前面,即①。(象,甲骨文像长鼻、长牙的大型动物。早期金文完全图画化,晚期金文略有变形。篆文误将大象的长鼻写成"人"形 。楷书完全失去长鼻的动物形象)①是甲骨文,②是隶书,③是楷书,④是篆书。

(2)【听琴】诗中有琴,琴中有情。请从下面两句诗中任选一句,结合全诗说说你从琴声中听出了怎样的心声。

A.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我选 句,听出的心声是

【参考答案】选A ,心声是爱慕;选B ,心声是宁静或淡泊

【解析】具有可选性,哪一个理解较深入就选哪一个。注意"心声"的字眼,作答一定要切题。

(3)【赏画】欣赏丰子恺的漫画(见下图),品析题目《"要!"》有哪些妙处。

「2018年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3讲 传统文化——琴棋高致

【参考答案】"要"表现了孩子渴望把月亮拿在手中把玩的心情;透出孩子的童真童趣,简洁传神;"!"点明孩子强烈的愿望。

【解析】首先观察漫画,一个孩童在大人的怀抱中抬头望着天空的明月。因此,"要"的本意是指孩子想"要"月亮,深入思考,既表现了童真童趣,又表现了孩子的强烈愿望。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琴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后面的"楚妃"也是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

(1)这首诗的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城垣静默、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的凄切、幽邃的深秋月夜图。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低沉压抑,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凄冷肃杀,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为下文写弹琴,以及琴曲之美作铺垫。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抓住诗歌选用的意象——月、城头、半飞的乌、霜、万树和入衣的风,明确诗人所描绘的是一幅凄凉的深秋月夜图。然后分析全诗的内容,看到第一联与第三联的欢快,就能明确第二联其实是在起反衬作用的。

(2)有人评论:"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以形喻声,韩愈《听颖师弹琴》绘声见情,然而,李颀的《琴歌》并未融情入声。"你同意"并未融情入声"的评论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不同意。这首诗虽然没有正面描摹琴声,但从听者的反应角度侧面烘托出琴声的优美动听和极强的感染力。"清淮奉使千余里",奉命出使,客去清淮,离家万里,怀乡之情忽起。"敢告云山从此始",人生苦短,官场奔波劳累,归隐愿望萌生。虽然琴乐不是诗人所奏,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愿望皆由琴声所起,实为融情入声。

【解析】解答此题,要从诗句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入手,第四联写景是为表现琴声的感染力,最后一联中诗人从"奉使"到"敢告云山"的转变亦是因为琴声的感染,由此可知诗人早已"融情入声"了。

拔高

4.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棋局认输。④复其势:意思是按照记忆,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谓天下无敌 ②既灭烛

【参考答案】①以为/认为 ②已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谓"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以为"。

(2)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

【参考答案】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

【解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这里从原文中找出答案正确即可。

(3)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示例: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或艺海无涯,不可夜郎自大。)

【解析】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些文章涉及到主题不外乎这样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写王积薪闻棋一事,来表达一种天外有天,不可孤芳自赏的生活哲理,学生回答时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琴,其实并无古今之分,仅有中外之别。现在所谓"古琴"的说法,是为了和西方的各种琴类乐器相区分罢了,而古琴在中国绵延千万年的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几经浮沉,甚至一度成了鲜有人知的"奢侈艺术"。

古琴初制,历众说纷纭,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人将其历史远溯上古三皇时期,故今之制式曰伏羲、曰神农、曰虞舜,皆是沿以始创之功。至仲尼时,琴学也已完备,其艺也大昌。至于秦汉,琴在人们生活中更为普及,司马相知一介寒儒尚有名琴"绿绮"一张,以此琴借语文君,是为千年名曲《凤求凰》。各类曲艺中有《琴挑》一折,专述相如风流逸事。至东汉,蔡伯喈博学多艺,妙于琴音,作《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诸曲,为著名的"蔡氏五弄"。另作琴学专论《琴操》一篇,广传后世,是为琴学理论之滥觞。隋唐以,琴学更兴,不仅琴家辈出,斫琴圣手亦繁盛一时。较有名者,如雷、郭、张、沈四家,蜀中九雷更是独步古今,现存唐琴"九霄环佩"即出自雷氏一门,盛唐遗音借此琴传响至今。明代士人间,无论是否善于操弹,皆悬琴一张于壁,如《长物志》所言"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一般认为,此时的古琴俨然成为文人的象征。因琴学影响广泛,琴谱传刻也是一时风尚。到了清代晚期琴学逐渐式徽,随着西洋乐器及其音乐理论的进入,对于国故民乐影响甚大。

古琴的传承与教授,不同于西方乐器的记谱,而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记谱方式——减字谱。减字谱代表的是古琴的指法,可以算得上是一段时间内行为动作的文字,是一段时间内行为动作的截取,用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体系,是将时空运动符号化、凝固在一个文字体系之中。减字谱是中国古人伟大的创造发明之一,它并未准确地记录音符,而将动作记录,故而按弦时间的长短以及种种吟揉的动作使得古琴艺术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风貌,即流派的形成。

古琴在出现伊始是作为礼乐中乐器使用,但随着之后的不停演进逐渐成为文人的象征,成为文人必备的四艺之首,代表了一种自在风流。我们常常可以在古代的绘画作品中看到携琴访友或者童仆抱琴的形象。正如前文所说,古琴之于文人,不在于是否真的会弹,而在于一种形象的标榜,一种身份的标志。这和文房四宝、茶、鹤、梅、剑等等一同组成文人生活之必备元素。正如明代文彭一方"琴罢倚松玩鹤"的印文,最能反映古琴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琴作为一种乐器已经不仅仅表达了文人的意趣,还带有了一点对于古代世界追慕的情愫。

(1)下列对古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琴的历史悠久,它的记谱方式是中国古人伟大的创造发明,但后期也受到了西洋乐器及其音乐理论的影响。

B、古琴的减字谱记录的是抚琴时的动作,而抚琴者按弦时间的长短以及种种吟揉的动作并不相同,故而形成不同的流派。

C、古琴,同文房四宝、茶、鹤、梅、剑等一同组成文人生活的必备元素。明代文彭的一方印章就是最好的证明。

D、古琴出现时是作为礼乐中乐器使用的,但随后逐渐演变成为文人的象征,它代表了一种自在风流,表达了文人的意趣。

【参考答案】A

【解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表述古琴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无中生有,文中未提及记谱方式受到西洋乐器及其音乐理论的影响。故选A。

(2)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这一说法不是为了区分古今琴类的不同,而是体现了它与西方的各种琴类乐器的区分。

B、司马相如一介寒儒尚有名琴"绿绮"一张,以此琴借语文君,演奏《凤求凰》。可见,相较于前,秦汉时琴在人们生活中进一步普及。

C、妙于琴音的蔡伯喈创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是琴学理论的起。

D、隋唐以后琴学更兴,斫琴圣手繁盛一时。雷氏就是其中佼佼者,至今尚能演奏的"九霄环佩"就出自雷氏一门。

【参考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C项,表述有误,原文"另作琴学专论《琴操》一篇,广传后世,是为琴学理论之滥觞",所以应该是他的《琴操》是琴学理论的起源。所以选C。

(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琴在中国千万年的古代历史与传统文化中曾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不过,岁月更迭中,也曾一度成鲜为人知的"奢侈艺术"。

B、明代士人无论是否善于操弹,都悬琴于壁,可见,古琴已经成为明代文人的象征,从中不难看出明代琴学影响广泛。

C、减字谱代表的是古琴的指法,不同于西乐器的记谱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体系,记录抚琴时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动作。

D、古代绘画作品中的携琴访友或者童仆抱琴的形象反映了古琴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是一种形象的标榜,一种身份的标志。

【参考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文中作者的观点来分析选项是否正确,B项,"古琴已经成为明代文人的象征"表述错误。原文"一般认为,此时的古琴俨然成为文人的象征"。所以选B。

五 、课堂小结

琴棋书画,在我国古时被称为"四艺",是文人雅士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常以此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其中,琴指古琴,代表民族传统音乐;棋,特指围棋;书,指书法,而非书籍;画即绘画,特指国画,即水墨丹青。

琴棋书画,如同饮茶一般,讲究恭敬、端正、心平气和,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来,心无旁骛,不疾不徐,泰然自若,全身的精气神是调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气相通。

1.琴

中国古代推崇正音雅乐,以"清幽平淡"为上,不以繁声热闹为趣。琴瑟、箫笛、胡琴,都音色柔和,恬淡而音韵绵长,如此幽婉清雅的音乐背后是丰厚的文化底蕴。

儒家注重社会伦理的"教化",推崇中和之美,平稳节制、含蓄淡雅,排斥媚惑喧闹的溺音淫乐。道家倡导自然、清静、无为、柔弱、和谐。老子说:"大音希声",正声应"简静",静才会有空灵渺远的空间感,与万物合一的心灵体验。庄子提出"平易恬淡"为人生理想。"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文人逸士,以琴会友,觅知音,不竞不求,不炫技,不卖弄,远离名利纷扰,清修自娱。对琴艺的体悟之深,要求之高,令人叹服。"身手皆静方能与妙道相融,与神灵相通。","故清者,大雅之原本……两手如鸾凤和鸣,不染纤毫浊气……必以贞静宏远为度……从容婉转"。

"神闲气静,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心骨俱冷,体气欲仙。""专精注神,感动鬼神。"这简直是修炼的境界。

2.棋

"古松流水间,唯闻棋声","闲敲棋子落灯花","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古人弈棋的乐趣可见一斑。闲暇时,下棋交友,益智增慧。

下棋讲究棋品。弈棋情状种种,往往表现出棋手的性格修养。宋大臣潘慎修以孔孟之道比喻围棋,曰:"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

梁武帝善弈棋,著书写的多是经验之谈。"若局势已胜,不宜过轻,祸起于所忽,功坠于垂成。"

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见仁见智。如:天地阴阳,王政、兵法韬略等等。棋局如战场,黑白双方运兵布阵,攻占御守,斗智比勇。东汉文士应玚说:"博弈之道,贵乎严谨。"既要有出世之大略,又要有入世之细谋。

历史上,儒释道代表人物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等,都对围棋颂扬备至,认为从中收益匪浅。

六 、课后作业

基础

1.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 )

A.《孙权劝学》选自由司马迁组织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莫泊桑,英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答案】C

2.文言文阅读。

鲁人刘仁嗜弈①,然不精。一日,出市,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②焉。竟③局,胜者欲去,刘要之对局。胜者熟视之,曰:"善"。甫④下子,刘占势,诩诩然⑤以为必胜。移时,胜者连出高招。刘愕然,无招架之力,欲起。曰:"汝不闻,欲要取之,必先予之。"观者哂⑥之。

【注】①弈:下棋。 ②滞:停留。 ③竟:结束。 ④甫:刚刚。 ⑤诩诩(xǔ xǔ)然:夸耀的样子。 ⑥哂:讥笑。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用"/"标出。

见 有 人 弈 观 者 五 六 遂 滞 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鲁人刘仁嗜弈( )

②刘愕然( )

(3)短文对鲁人刘仁棋艺的评价是"嗜弈,然不精",你从哪里能够看出刘仁的"嗜弈"和"不精"?

(4)棋品如人品。生活中我们常会通过下棋一类的小事,感知一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在与"胜者"对弈的过程制造,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仁?

【答案】(1)见有人弈/观者五六/遂滞焉

(2)①十分爱好;或"喜爱";或"喜好"; ②惊讶的样子;或"吃惊的样子"或"惊愕的样子"

(3)"嗜弈":见有棋局就停下来观看;主动邀胜者对局。(答出一点即可)"不精":刚开局稍占优势即夸耀,在胜者连出高招后很快就无招架之力了。(意思对即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4)没有自知之明;或"爱夸耀";或"好吹嘘爱面子";或"虚荣";或"自以为是"。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 琴

(宋)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1)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① "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②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2)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③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①用词中的字填空;②用词中句子填空;③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答案】(1)静

(2)未动宫商意已传

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

拔高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围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一项哲理深奥、能给人以智慧启迪的竞技游戏(a)围棋黑白二子象征日月阴阳昼夜;圆形棋子象征天象、苍穹(b)所有棋子既无大小(c)又无分工,性能相同,地位相等,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d)棋盘四角可比地象四方;棋局搏杀,沧海桑田;棋盘胜负,世事纷争;诸如此类种种,皆可拟世事,让人自己去悟道,去品世。

②那么棋迷为什么会喜欢围棋,并且如痴如醉呢?

③首先,毫无疑问,围棋与象棋相比,更高一个档次,属于高智商的贵族运动。棋盘上的争斗是对局双方智慧的较量。围棋的变化比象棋更为复杂,正方形棋盘上横竖都是19路格子,共有19×19=361个交叉点,理论上讲就会有3的361次方那么多可能的变化,实际上围棋可能是没有办法穷尽的。一局棋的进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为对局的双方通过各种招法来揭示围棋特有的规律,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世事如棋局局新,下棋的乐趣之一就在于局面的变幻莫测,好比一个数学家面对一个含有多变量的难题,每次探究都有新意,每一局棋都是智慧的较量。

④其次,围棋可以启发人生智慧。围棋的道理,有些是生活的隐喻,完全可以用到生活中。比如中国古代有个《围棋十诀》,说是做人的道理,也不勉强,例如:不得贪胜,入界宜缓,舍小就大,逢危须弃,动须相应等。对于棋局形势的判断,不可主观、武断和想当然,任何盲目地乐观或悲观都是不可取的。对局者需要冷静、周密地调查研究,对全局的形势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在双方的棋都没有明确生死的情况下,经常会看见两块棋对杀,就要看谁的气长,哪怕谁差了一口气,也就会被杀。人不能在自己做的任何学习、工作中差一口气,往往就是差这一口气,结果就是功败垂成。当然,一块本来可以活的棋,由于你的疏忽,被对手偷袭,你应对不当,也会不幸由生入死,这样你会遗憾莫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很多大风大浪走过来的,在沟里翻船的不在少数。只是人生你不能中盘认输,更没有重新开局的!

⑤最后, 。一方面,下围棋讲究礼仪。第一手棋应该下在棋盘的右上角,把方便对方下棋的左上角留给对方,以示尊重对手。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应该讲文明、有礼貌,尊重他人。做为晚辈或棋力低的一方,在对局的前后都应该主动地整理棋具。这不仅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是把自己摆到了谦虚好学的位置。另一方面,下围棋讲究安静地搏杀。下围棋时不宜把棋子摔的啪啪乱响,呼喝喧闹。下棋时,默不作声,仅靠一只手的中指、食指,运筹棋子来斗智、斗勇。其落子节奏的变化、放布棋子的力量大小等都可反映出当局者的心智情况,如同在棋局中以手语交谈一般,故围棋又称"手谈"。从文化角度而言,下围棋不是让人去争胜负的,而是去取势,去求常,去悟道。

(1)在第①段中的四个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第⑤段开头填上合适的语句。

(3)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一个"烂柯"的围棋典故,请结合典故内容,说明它体现了围棋这种活动的什么特点。

(4)下围棋与作战道理相通。阅读下面《曹刿论战》的节选文段,用上文第④段中介绍的内容来解释鲁国最终以弱胜强,战胜齐国的原因。(120字左右)

【链接材料】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答案】

(1)(a)。 (b); (c), (d);

(2)围棋可以很好地锤炼一个人的修养。(或:围棋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风范。)

(3)"到乡翻似烂柯人"中有"烂柯"典故,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这个典故说明围棋的一个特点:一局棋的进程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

(4)示例:①善于把握战机。选择"齐人三鼓"时进攻,这样做与围棋讲究"不得贪胜,入界宜缓"相通,因为任何盲目地乐观或悲观都是不可取的。②调查研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样与围棋讲究"对局者需要冷静、周密地调查研究"一样,只有通过车辙了解真实敌情,才能放心作战。

七 、教学反思

「2018年秋季课程 初三语文」第13讲 传统文化——琴棋高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