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首先,要明確一點:負面情緒並非無用之物,相反,它是非常有必要的。

合理的負面情緒,是一種應激反應,也是一種壓力的宣洩和釋放。它可以導向積極的行為,從而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一個「減壓閥」。

我們要警惕和改變的是什麼呢?是「不健康的負面情緒」。

舉個例子:

當你面對一件從未接觸過的任務時,你會感到畏懼,產生壓力,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適度的壓力,可以幫助你更集中、更聚焦,排除分心和干擾,往往能夠得到比平常更好的表現 —— 這時,壓力就是「合理的負面情緒」。

但如果這種壓力過於強大,時刻縈繞在你心中,不斷在你耳邊喃喃自語「如果失敗了怎麼辦?」「我真的能完成嗎?」「這個任務太難了,完全超出我的能力」……或者,使你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這就是「不健康的負面情緒」。

如果任由這種情緒滋長、蔓延、壯大,它就會不斷吞噬你的幸福感,讓你一直活在擔憂、恐懼、焦慮之中。

那麼,為什麼會有「不健康的負面情緒」呢?它跟前者相比,差別究竟在哪裡?

我們可以用一個模型來闡述:

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這就是負面情緒的產生機理。

最底層是我們的「核心信念」。它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塑造起來、關於自身的底層認知。也就是我在 中提到的「不當信念」。

它根深蒂固,難以覺察,卻影響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一意一念。

往上一層,是自動化思維 —— 大家應該對這個概念不陌生了,我在文章裡常常提到。

那麼,什麼是「自動化思維」呢?簡而言之,它是一種「條件」和「歸因」,是聯結隱性「核心信念」和顯性「想法」之間的橋樑。

同樣一個事件,在不同的「自動化思維」的支撐下,可能導出不同的結果。

接著再往上,就是我們所感知到的想法,也就是「冰山之上」的部分。它是一種對事件的解讀和結論,決定了後面的「情緒」和相對應的「行為」。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機制。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面對一個棘手的陌生任務,心裡忐忑不安,一直在想:要是搞砸了怎麼辦?我真的能做好嗎? —— 這就是你的「想法」。

在這種想法的催動下,你會感到壓力和焦慮,可能會輾轉反側、失眠,乃至影響了其他日常工作 —— 這些是「情緒」和「行為」。

那麼,追本溯源,這些負面的「想法」是從何而來的呢?

有可能是因為,你內心裡,覺得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人,你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 —— 這是「核心信念」。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任何困難的情景,你第一直覺是自我懷疑,認為「這件事情太難了,超出了我的能力」 —— 這就是「自動化思維」。

在信念和自動化思維的支撐下,你的想法不由自主地浮現。哪怕你告誡自己「要自信」,也很難緩解。

另一方面,你的潛意識裡,可能會一直認為:由於我是個平庸的人,所以我需要取得別人的肯定。這也是一種「核心信念」。

相應的自動化思維,就是:如果我搞砸了,我的形象就會破滅,我就得不到別人的肯定了。這是另一種「自動化思維」。

諸如此類。

各種不同的信念結合自動化思維,共同組合起來,導致了想法的誕生,從而又催生了情緒、行為……

所以,你會發現:為什麼當這些負面想法浮現時,無論多麼努力,試圖用理性去壓制,都很難做到?

因為,它們深深植根於你所看不到的深處。

更有效的方法,是自上而下,通過聚焦於想法,去反推自動化思維和核心信念,再慢慢對它們進行優化、調適,把它們引導到一個更健康、更合理的方向。

這就是「FESU鍛鍊法」的原理,也是CBT(認知行為療法)的核心觀念。

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自上而下,來調適和引導那些深藏在心底的信念呢?

1. 做情緒日記

我在很多文章裡都提過:要改變一樣東西,第一步,就是要去覺察到它。

只有將它納入視野,給它一個名字,讓它成為一個能夠觀察、能夠思考的對象,我們才能繼續展開後續的行動。

所以,改變心態、調適情緒,第一步,就是要去覺察和捕捉它們 —— 這也就是「FESU」的第一步,聚焦。

但生活中,很多情景並非當下就能立刻反應過來,我們往往是在事後,才意識到自己陷入了情緒的控制,那麼,如何捕捉這些情緒呢?

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是做「情緒日記」。

什麼是情緒日記?其實很簡單,就是在事後,將自己所體驗到的情緒,以及相關的情景和其他信息,記錄下來,讓自己得以審視和思考它們。

我一般用印象筆記做情緒日記,你也可以用任何工具(包括紙筆)來做。可以參考這個模板:

  • 情緒:我剛才經歷了一種什麼樣的情緒?如何描述它?
  • 程度:我給這種情緒的強度打幾分?(1 - 10)
  • 情景:我是在什麼情景下經歷到這種情緒的?
  • 想法:這個情景使我產生了什麼樣的負面想法?
  • 生理:當我產生這種情緒時,我的身體有什麼感覺?
  • 行為:當我產生這種情緒時,我做了什麼,或者想做什麼?

舉個具體的例子:

貓咪先生在餐廳用餐時,被旁邊的客人把湯潑了一身。雖然處理完畢了,但貓咪先生仍然感到說不出的鬱悶。於是,用完餐,鑽進車裡,他拿出手機,開始記錄。

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這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情緒日記」。

它有什麼作用呢?它可以幫助你審視自己的內心,讓你找到那些使你不快、產生負面想法的源頭,從更高的層次,俯瞰和觀察自己的狀態。

一般來說,可以定期做「情緒日記」 —— 比如每天1-2次,識別、思考自己產生的情緒,把它們記錄下來。

也可以不定期,每次遇到了特殊場景,再在事後回想、反思。

這是提高情緒掌控能力的第一步。

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2. 消解情緒

記錄下情緒之後,下一步,就是對情緒進行分析。

這一步,可以放在「情緒日記」後面,緊接著來完成。

也就是說,當你記錄下「我經歷了什麼情緒」之後,再依次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 支持:有哪些支持我負面想法的證據?
  • 反對:有哪些反對我負面想法的證據?
  • 反思:如果是我朋友遭受到這樣的情景,我會對他說什麼?
  • 再定義:經過了這段時間和思考,如果現在重新給當時的「嚴重程度」打分,我會打幾分?(1 - 10)

比如:

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這就是一個消解情緒的過程 —— 把產生情緒的情景、過程、感受,納入思考,用理性去剖析它的每一個細節,給出另一個更冷靜的看待視角。

它相當於讓我們再經歷一次當初的場景。不同的是,這一次,我們換成了旁觀者的視角。

於是,我們得以從當事人的身份跳出來,從心理上保持「距離感」,能夠更冷靜、更有效地思考對錯和得失。

當你養成這個習慣,你會發現,大多數生活中的難堪和鬱悶,其實都源於自己的心態 —— 並沒有任何人在攻擊你,你只是自己跳不出自己的思維怪圈而已。

這其實就是一種「鍛鍊」的過程。

什麼鍛鍊呢?用理性去代替感性,在內心裡反覆體驗和「預演」,直到無需藉助這些工具,你能夠完全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

那麼,當你再遇到類似的情景和困擾時,你就能夠擺脫「情緒腦」的影響,立刻調用理性思維中樞,來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3. 定期檢視,找出誘因

堅持記錄自己每天的「情緒日記」,慢慢的,日積月累,你會積累下大量的記錄。

那麼,下一步,就是把這些記錄整合起來,從中去找到共性、進行提煉,找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誘因」。

還記得前面講過的「核心信念 → 自動化思維 → 負面想法」嗎?這一步,就是從負面想法的收集入手,進行反推,去逼近自己內心深處的「核心信念」。

舉個例子:

經過定期的檢視,你可能會發現,你記下的內容,絕大部分都關於社交、公開表達、人際交往 —— 當面臨這些情景時,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和意外,都會令你產生劇烈的「負面想法」。

你的腦子裡充斥的,可能都是「我必須表現得非常好,否則就會被人討厭」「我口齒不清,他們會不會聽不懂我說的話」「我不敢講得太慢,因為感覺自己的話很無聊」……這樣的「自動化思維」。

那麼,你就可以往深處去反思:為什麼我會產生這樣的自動化思維?我在社交上的障礙,究竟源於何處?

這時,你就可以把這些相關的情緒記錄,歸納成一類,從中去找到共性,去審問它們背後的深層原因。

這就是一類「誘因」。

每一類誘因,往往都關乎幾個關鍵的「核心信念」。正是這些在你成長過程中,被潛移默化塑造出來的信念,影響著你一切感知和念頭。

試著去找到它們。並面對它們。

這一步很難,但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你必須能夠面對你內心的深淵。

試著睜開你的眼睛。

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4. 制定計劃,進行實驗

找出了「誘因」,下一步,就是試著去改變它們。

當然,核心信念根深蒂固,絕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但不用急,我們一步步來。先把它進行分解,再針對分解出來的每一小點,集中精力去進行擊破。

同樣,可以參考下面這個模板:

壓力、憤怒、煩惱?這套方法,幫你掌控自己的大腦

模板只是幫助你做好規劃和記錄,重點還是:先進行分解,再針對某個分解到最具體的場景,去做出微小的改變,觀察改變帶來的結果。

舉個例子:

  • 現狀:當我與陌生人相處時,我總是不敢和他們對視。
  • 行動:當我下次跟陌生人相處時,我要直視著他的目光,對他微笑。
  • 目標:我希望通過這個行動,和陌生人聊天時,能夠更自然、不緊張,語速放慢。

……

改變絕非一蹴而就,慢慢來。你可能需要多重複幾次,才能得到有說服力和參考價值的結果。

把每一次的嘗試都記錄下來,觀察到自己微小的進步 —— 這會成為你強有力的支撐。

這是個曠日持久的練習。

但慢慢來,你會逐漸發現,自己開始能夠掌控自己的大腦。

你開始能夠在身體不由自主地作出反應之前,緊緊拉住它的韁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