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公司開始裁員、優化、凍編,這幾個行業最嚴重,你會受影響嗎

又有公司開始裁員、優化、凍編,這幾個行業最嚴重,你會受影響嗎

李嘉誠又雙叒叕跑了!

與此前的拋售內地物業不同的是,這一次是裁撤內地公司員工。

據媒體8月24日報道,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上海公司已展開大幅裁員,目前已有不少員工離職。而這一波裁員還要追溯到更早,今年春節前後即下達了裁員通知及補償方案,涉及投資、營銷、工程等多部門,而拖到8月份,是因為得到通知的員工提出春節前後找工作較難,希望有半年左右時間來緩衝。

而據港媒報道,長實集團發言人就長實上海公司裁員的報道表示,“絕無此事”。

01

當然貓哥也注意到,這並不是第一個傳出裁員“緋聞”的公司,內地的部分地產公司甚至地產龍頭公司都有相關的計劃。

就在長實裁員計劃傳出來的前一天,內地房企綠地集團被稱也將迎來一場裁員風暴,並稱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對京津冀、上海及廣深事業部總經理做出指示,要求上述區域儘快完成瘦身,裁員10%-30%。

報道稱,裁員被綠地公司證實,而且現在處於統計登記階段,以上海為例,上海公司願意去外地的可以分流,而不願意去外地的就離職。

而在同一天,有傳聞稱,因戰略收縮,華夏幸福天津事業部就地解散。

在23日當天,綠地集團就出面否認了這個消息。而傳聞唯一得到證實的,就是華夏幸福。8月24日,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600340.SH)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項目推進不力,上市公司進行業務調整,的確關閉了產業新城天津事業部,但是其也特別強調地產業務不受影響。

但是事實上,無論是綠地還是長實上海,都已經過了瘋狂擴張的階段,目前各個房地產公司也都面臨著人力資源調整的壓力,當然大家對於“裁員”的說法都保持著相當的謹慎和警惕,即便華夏幸福承認解散了天津事業部,但是對外界的統一口徑的回覆都是,沒有明確的裁員計劃,只是“局部調整和優化”。

而與這些大裁員的傳聞相比,地產龍頭企業則顯得“高明”的多。

同在全球企業500強的萬科和碧桂園並沒有裁員計劃,但是也進行著人員優化,但其採用的方式叫做“控制編制”。通俗的來講,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不走人就不能進人,尤其是在一線城市這個大市場裡,更為明顯。

當然對於地產公司而言,“人員優化”只是對於市場溫度的本能反應,就像冷了就要多穿衣服,而對於地產商來講,最好的衣服就是“收縮成本”。

02

● 一方面是市場預期調整,房地產項目可以賺錢但不是全部都賺錢,尤其是在“遏制房價上漲”的調子定下來,政策預期和市場預期都與房地產商們在“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時代的預期不同甚至相左,那麼明顯的賠本買賣就不再做了。

一些內地房企不僅不拿地王,甚至開始不再搶地。

前幾年的一些地王項目面臨入市,部分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主動降價,將地王項目“虧本甩賣”,甚至還有地王項目如南京京港澳項目一樣,降價也銷售不理想。

而今年也甚少出現前幾年那樣的天價地王,而今年比較引人注目的地王杭州百井坊地塊以溢價率118.51%的價格成交,買家則是來自香港的房企恆隆地產。而7月份的上海虹口天際地王,奪標的同樣是香港房企。

● 而另一方面則更加實際,那就是缺錢。

去槓桿在2017年開始如火如荼,到了2018年並沒有停止的跡象,而對於地廠商而言,資金的水龍頭關緊,融資的渠道不暢,本來就是高槓杆的行業,沒錢自然就沒有辦法擴展規模,對於大型房企而言,自身積累和存貨還足以應付,而對於中小房企而言,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拿不動地了,開工的項目少了,那麼很多項目制的公司就不需要那麼多人了,裁員或者“人員優化”就在所難免。

03

有一種說法叫做“實業救國”、“地產興邦、“金融獨秀”,三個支柱性產業來概括經濟形勢。“興邦”的地產在裁員,那麼其他兩個呢?

而以眼下的形勢來看,房地產只是一個縮影,各行各業也都在“優化人員”,方式也是五花八門。

(1)券商式裁員:降薪、下放、被離職

券商的這一波裁員風波在年初就已經開始了,“投行寒冬”來的比房地產還要早,而在牛市時擴大規模而招來的過多員工就面臨“優化”。

興業證券調整了薪酬模式,績效獎勵遞延,興業證券有的部門員工在實行績效“追溯”新規後,被倒扣30%之多,刨除今年“打折”後到手的獎金,甚至還有可能欠公司錢。中泰證券江蘇公司的投行團隊走了大半,除了苛刻的考核條件未達標,還有薪酬下降和獎金遲遲不發放。

海通證券變黑龍江公司轄區的人員調劑方案被公佈,而調劑除了同城調動之外還涉及部分跨區域調動,而國元證券員工爆料,國元證券

總部三年內入職的員工要轉到基層營業部“鍛鍊”,考核不合格直接開除。

東吳證券則被爆入職一年的應屆生進入被裁名單,但是要求員工自己提交辭職報告,且還被拖欠8月份工資。

(2)無奈的裁員:破產倒閉

企業面臨倒閉或者破產清算,在近半年中進入我們視線的越來越多。

在“互聯網+”熱潮中的競爭失利者拉手網在其母公司三胞集團陷入資金鍊困難的時候,首先就是要砍掉不相關業務,拉手網在CEO先於員工離職的情形之下,面臨破產,而三胞集團更是要清退拉手的100多名員工。

而被三胞集團砍掉的還有宏圖地產板塊,項目出售之際,宏圖地產的裁員工作已經開始,比例達到了50%-70%。

而面臨同樣命運的,還出現在共享單車等格局已經確定的行業,在巨頭競爭夾縫中而無奈退出的企業;在實體企業不振的時期,一批不堪重負的中小企業以及一些像

誠豐傢俱這樣的令人不勝唏噓的行業巨頭。

“去產能”、“淘汰殭屍企業”、“環保風暴”等帶來的關停並轉,會使一些企業自然淘汰,或者在原材料上漲等壓力下被動淘汰。

企業破產倒閉,除了工作問題,可能還要面臨的是因企業經營不善而產生的工資拖欠等問題。

04

什麼樣的人會被裁或者說“優化”掉呢?事實上,很多巨頭企業是達成了共識的。

最近流行一種說法叫做“小白兔員工”。比如前一陣子周鴻禕在微博以及個人朋友圈都炮轟了“小白兔員工”:“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力強的員工容易離職,因為他們對公司內愚蠢的行為的容忍度不高,他們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員工傾向於留著不走,他們也不太好找工作,年頭久了,他們就變中高層了。”

又有公司開始裁員、優化、凍編,這幾個行業最嚴重,你會受影響嗎

小白兔員工的說法來自於馬雲。馬雲將員工分為野狗、獵犬和小白兔,野狗是能力強態度差,獵犬是能力強態度好,而小白兔是態度好能力差。

坊間對於這種分法頗有微詞,普遍認為這是一種“暴力裁員”的藉口,卻得到了大佬們的共識,無論是“華為清退35歲員工”,還是阿里、360甚至這些新晉的裁員公司對“小白兔”員工的清理,其實側重的都是一個方面——能力。

而所謂的小白兔員工缺乏的是什麼呢?

能力只是一方面,而重要的是常年累月安逸後的危機感與缺失學習進步動力的不足,而這也恰恰是被淘汰的危險信號。

就像一些企業一樣,經濟環境差的時候,可以選擇轉型升級,如果員工一起升級那固然是好事,而如果員工不能,那麼就招合適的唄,這是市場規律,而規律不相信眼淚。

當然,如果你能夠完成個人的轉型升級,那麼,即便被裁員,有一句話說得好,“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