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把營養珠當做介殼蟲害,雲南葡萄銷售受阻,急需闢謠澄清

誤把營養珠當做介殼蟲害,雲南葡萄銷售受阻,急需闢謠澄清

雲南紅河建水的葡萄向來以口感佳、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的喜歡,但是最近銷售卻受到了阻礙。網上有斷章取義的文章,將營養珠當做介殼蟲害,還謠傳吃了可能會導致嘔吐、噁心等症狀。

誤把營養珠當做介殼蟲害,雲南葡萄銷售受阻,急需闢謠澄清

誤把營養珠當做介殼蟲害,雲南葡萄銷售受阻,急需闢謠澄清

實際上,這晶瑩剔透的是葡萄上經常看到的“營養珠”。這種營養珠不但在葡萄果實上有,在葡萄枝稍上更為常見。

什麼是營養珠?

植物吸收水肥過多,在內部壓力大於外部壓力的時候這些吸收過多的營養物質就會通過植物的表皮組織滲透出來形成白色的晶體,這就是所謂的“營養珠”。這些營養珠90%以上含的是水分,10%作用為營養物質。

果農以此判斷樹勢的強弱。隨著膨果的推移,營養珠逐漸褪盡,營養珠過多的,會留下少許的小點。

誤把營養珠當做介殼蟲害,雲南葡萄銷售受阻,急需闢謠澄清

目前對營養珠研究的課題不太多,相關論文表明

1、葡萄植株分泌的“營養珠”發生規律性研究:

隨著葡萄嫩枝的發育成熟,“營養珠”數量出現先增後遞減的總趨勢。5月份底,其數量逐漸增多,並達到頂峰;6月初,“營養珠”數量發生最大幅度的減少;6月中下旬,其數量變化幅度較為平穩;7月初,“營養珠”數量發生較大幅度的減少。葡萄“營養珠”分泌數量和葡萄植株的生長有一定的相關性。

2、葡萄植株分泌的“營養珠”含水量比較高為90.12%,幹物質含量達到了10%左右。

3、葡萄植株分泌的“營養珠”體視鏡和冷凍電鏡觀察發現:

體視鏡下觀察發現“營養珠”一般呈圓球形、橢球形等形狀,其大小差異較大,一般情況,球直徑在0.5-2.5 mm範圍內,顯微鏡下也可發現極小的“營養珠”。

冷凍電鏡下觀察發現“營養珠”呈圓球形,並發現其表面有橢圓形小孔,同時還發現葡萄植株表面也有許多橢圓形小孔,這些橢圓形小孔是葡萄莖和葉上的氣孔。

4、葡萄植株分泌的“營養珠”揮發性成分研究:

採用GC-MS法共鑑定出66種揮發性成分,葡萄植株分泌的“營養珠”中揮發性成分是由產生芳香物質的分泌結構分泌出來的。

5、葡萄植株分泌的“營養珠”元素定性研究:

採用幹法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法檢測出21種元素,分別包括硼(B)、鎂(Mg)、磷(P)、鉀(K)、鈣(Ca)、錳(Mn)、鐵(Fe)、銅(Cu)、鋅(Zn)等。其中這9種元素是葡萄的必需元素,都來自於土壤。

誤把營養珠當做介殼蟲害,雲南葡萄銷售受阻,急需闢謠澄清

謠言止於智者,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更希望公眾媒體和公眾人物站在科學的角度,客觀、公正地引導輿論,而不要斷章取義、譁眾取寵、擾亂視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