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奇書,249字道破宇宙人生的真諦

中華奇書,249字道破宇宙人生的真諦

太極圖是以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圓形圖案,俗稱陰陽魚。該詞最早出現在《易傳·繫辭上》中。太極是中國古代的哲學術語,意為派生萬物的本源。太極圖形象化地表達了它陰陽輪轉,相反相成是萬物生成變化根源的哲理。

太極圖形展現了一種互相轉化,相對統一的形式美、和諧美。它以後又發展成中國民族圖案所特有的“美”的結構。如“喜相逢”、“鸞鳳和鳴”、“龍鳳呈祥”等都是這種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組成生動優美的吉祥圖案,極受民間喜愛。

《太極圖說》則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哲學著作,全文只有249字。受《周易·繫辭傳》的啟發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闡釋了其宇宙觀,“無極而生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1.無極而太極。 太極動而生陽, 動極而靜, 靜而陰, 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 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陽變陰合, 而生水火木金土, 五氣順布,四時行焉。 五行一陰陽也, 陰陽一太極也, 太極本無極也。

無極和太極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兩個概念,古人認為,宇宙形成之初是從一片“混沌”開始的,是靜止的,沒有方向、沒有時間,不存在具體形態的物質;這種混沌的狀態稱作“無極”,之後,逐漸形成了天地、及各種具體形態的物質。

經過不斷地發展演變,形成了今天世界的面貌,這個世界始終都在運動著,不停地變化著.那麼從當初無極的靜止,到事物開始成長變化的過程就稱為“太極”。

簡而言之,一切事物未產生之時,稱之為“無極”,一切事物開始發生的萌動階段,稱之為“太極”;所以無極就是空無、靜止;太極就是初生、將動。

“太極“動起來,就產生出陽,動到極點就靜下來,於是生出陰,靜達到極點又動,一動一靜,互為根本,分化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互作用就產生五行和萬物。

中華奇書,249字道破宇宙人生的真諦

2.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本性不同。木具有生長、能曲能伸、升發的特性;火具有發熱、溫暖、向上的特性;土具有載物、生化的特性;金代表固體的性能;水具有滋潤、就下、閉藏的特性。

陰陽、五行的精髓,來源於陰陽的巧妙結合與凝結。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二氣,指的是陰陽二氣,兩種氣質的融合生出萬物。即萬物有的過於強健,有的過於柔弱,也有的比較中庸。

萬物生生不息,因萬物的結合,又產生出萬萬種物,故,其變化無窮。

3.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形既生矣, 神發知矣, 五性感動, 而善惡分, 萬事出矣。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 [ 自注: 聖人之道, 仁義中正而已矣], 而主靜[ 自注: 無慾故靜], 立人極焉。

萬物中,只有人,獨得萬物的精華而最為靈光,人為萬物之中的精華。

人被萬物不停地組合而生出來,又憑人的思想而獲得知識,五性可以理解為五行的五性,人能從感性的角度理解金木水火土的本性,例如上善若水。通過對五性的感知認識,人分辨出善惡,因善惡的定義和大小之分,而生出萬事。

聖人將人性(或五性)定義為中正仁義靜,為我們做事、修行立下規矩。

中華奇書,249字道破宇宙人生的真諦

4.故聖人“ 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 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 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所以,聖人的德行就像人面對天地一樣偉岸,聖人在人間就像能發出光芒的日月,聖人做事之道就像春夏秋冬一樣有序而不早不遲,聖人的吉凶就像世人看待鬼神一樣。

君子修養此道故人生道理為吉,小人違背此道故做事與人生道理多出惡事。

所以《周易》上說說,立天之道是陰和陽;立地之道是柔與剛;立人之道,是仁與義。

通俗來講,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天道是陰陽結合,宇宙萬物均由陰陽兩種元素、氣構成。我們生存的環境——大地,是剛柔結合,大地之上的萬事萬物都有柔與剛的特性。

典型的例子是山是剛,水是柔。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仁和義是第一位的,講仁義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否則人們的價值觀就混亂,社會就會混亂。

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探求從開始到結束的週而復始,所以可以知道生死的道理了。偉大的《周易》,窮盡了天地人的至道,是宇宙的極致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