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一章:萬物之根,眾妙之門。

道德經第一章:萬物之根,眾妙之門。

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御青註解:

道為宇宙本體,混元無極,屬陰陽未判,無形無象,永恆存在,此為“恆常之道”;無極可演化為可觀測、可運算、可利用的天地日月、山河、萬物即為太極太極陰陽已分,清升濁降、寒暑交替、周流不息,隨之所演化的萬事萬物,可變可化,盛衰興亡變動不居,不能永恆常久存在,所以此為“非恆常之道”。

道為無名之名,屬形而上“道”;“可名”為可觀看物質宇宙之名稱,屬形而下“可道”;因物質會隨時間、空間、人物之變化而產生變化,所以“可名”即可稱呼之名,也不能永恆常久的存在,即為“非恆常之名”。

混元無極“道”本“無形且無名”,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但一切的有形有象,可變可化,可命名的萬物均為其所演化,此“無”既是“無極”也是“道”,為一切萬物的總源頭。

太極、天地、“可道”為無極、“道”的演化,為最早期的“有”,因天地形成之後才一步步演化出萬物和人類,所以天地就是一切萬物的父母。

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到有、從有入無的演化過程,“無”既是創始也是歸宿,既是源頭也是終結,無始無終,無首無尾,一本散為萬物,萬物歸於一本;萬物看似各有形體名稱,千差萬別,變化萬端,但其根本並無差別。

所以要常常去欲還本,從“無”萬物的根本處,體會宇宙本源的奧妙,常常從“有”,天地演化萬物的千差萬別中,不被萬物的表面所迷惑。

道與物、無與有的關係,如大海與波浪的關係一樣,風起而浪起,此為有;風停而浪無,此為歸於本體;道“本體”演化萬物,萬物又歸於道,只是顯相與未顯相而已;所以萬物都是“道”的演化從無相而顯相出來,顯相的萬物雖名稱各異,但同出於道。

道為無極,萬物為太極,道化而生太極,太極反而歸無極;同謂“道”的變化,變化又變化,無始無終,萬事萬物及其源頭莫不由此而出,所以“道”就是世間一切玄妙的出處與歸處,就是揭示宇宙真理實相的不二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