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在杭州舉行

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行

會議現場。 張斌 攝

中新網杭州9月9日電(張斌 施杭)9日,由世界旅遊聯盟主辦的首屆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在浙江杭州召開,對話以“減貧與發展,世界旅遊業的共同責任”為主題,吸引與會的相關國際組織及政府代表、全球旅遊業界和學界人士展開討論。

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在杭州举行

中共杭州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佟桂莉正在致辭。 張斌 攝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在致辭時分享了其對世界旅遊業發展的觀察,在他看來,“一帶一路”沿線、新興經濟體旅遊正強勁發展。

李金早稱,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旅遊規模佔全球旅遊的70%左右。僅中國“十三五”期間就將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8500萬人來華旅遊,拉動消費約1100億美元。

李金早還認為,消費新群體正在催化旅遊新需求新模式。“如今,‘80後’、‘90後’已成為旅遊消費新主體,‘00後’也將逐步走向舞臺中央,他們的消費特徵更多地體現為‘生活式激發、多元式決策、智能式前行、分享式評價’,這需要我們加快從傳統行業營銷向全域整體營銷轉變。”

“中方願與世界旅遊聯盟各會員國及世界旅遊業界同仁深入合作,共同推進文化和旅遊市場的交流合作,發揮一系列旅遊合作機制的積極作用。”李金早說。

世界旅遊聯盟主席段強提出,隨著旅遊產業規模的擴大,旅遊在貧困地區從輔助角色轉變為關鍵推動力量,“希望本屆‘湘湖對話’能詮釋世界旅遊聯盟視角下旅遊事業的美好使命和美好願望,共享和交流旅遊在減貧事業中的經驗,讓旅遊更好為減貧、發展、和平服務。”

外交部原副部長、國際山地旅遊聯盟秘書長何亞非表示,當前全世界進入轉折期,旅遊業也在經歷不斷向前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從機遇看,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人民對旅遊業的期待,和對新的旅遊服務方式的期待,這些年,中國旅遊不斷髮展,國內遊客人數和出境人數的提高都充分表明這點。”何亞非說。

何亞非認為,旅遊需要國際合作,旅遊業正面臨貿易保護主義,旅遊安全等國際性挑戰,“我們需要從供給側改革及創新方面出發,更好完善世界旅遊合作機制,改善全球旅遊治理體系,推動全球旅遊業更緊密地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旅遊業發展方面,首屆世界旅遊聯盟·湘湖對話舉辦地浙江表現搶眼。2017年,浙江旅遊產業總產出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旅遊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7.6%,接待境外遊客超1200萬人次。

“旅遊業已經成為浙江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今日的浙江,青山綠水環繞,小橋流水人家,處處皆景,時時可遊。”浙江省副省長王文序說。

在世界旅遊聯盟總部落戶地——杭州市蕭山區湘湖,其擁有8000年曆史的“跨湖橋文化”,是中國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我們將加快湘湖跨湖橋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全面提升景區品質,將其打造成為國際重要的旅遊休閒集聚區,讓世界旅遊聯盟總部成為全球矚目的世界級景點。”中共杭州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佟桂莉說。

據瞭解,世界旅遊聯盟成立於2017年9月11日,是首個由中國發起成立的全球性、綜合性、非政府、非營利的國際旅遊組織。目前,聯盟會員數量總數已達165個,覆蓋36個國家和地區,覆蓋旅遊產業鏈的上下游,包括金融、地產、交通、住宿、傳媒等多個領域。(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