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希望它在全國開花


文|珞思(珞思影視研究組)

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在激動人心的“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頒獎典禮上,中國首檔大型公益扶貧節目《我們在行動》榮獲“組織創新獎”。這是上海市首次榮獲該獎,也代表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東方衛視脫貧宣傳模式、方法以及工作創新的肯定與褒獎。

回首從第一季正式錄製至今的這十個多月,《我們在行動》走過了一段五味雜陳的旅程。它本著“訪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火熱初心,吸引一群明星主動以“零片酬”加盟,深入田間地頭吃苦流汗,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投身這場火熱的戰役,為貧困村民尋找脫貧致富的道路——結束完第一季的六站行動不久,第二季又馬不停蹄於8月18日接棒開播。

這一季,東方衛視更是拿出一線衛視週六晚間重點黃金時段,來播出這檔立足公益屬性的節目,鮮明表達了堅定信念、行動不息的熱忱。

第二季節目收官之時,《我們在行動》節目製片人陳蓉接受專訪。

身為一個有著將近20年工作經歷的媒體人,她由衷表示這是迄今為止收穫幸福感、成就感最多的節目,也是使命最艱鉅的一檔節目。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我們在行動》節目製片人陳蓉

“以前做節目,就怕同行模仿,只有這個節目我們希望它在全國開花,我們不保護自己的節目模式”,她說,越多人做,這項迫在眉睫的事業就會獲得越多關注,越能早日完成脫貧大計。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一場迫在眉睫、馬不停蹄的行動

電視節目怎麼切入精準扶貧?這個創意最初擺到陳蓉面前的時候,她覺得責任重大,一度無從下手。

在觀眾心目中,她是耀眼舞臺上穿著漂亮拖尾長裙的女主持人。連她自己都沒想過,有一天竟做了一檔走進農村的節目。《我們在行動》團隊的小夥伴也沒想過,東方衛視這個向來走都市氣質、國際風範的平臺,這次要去趟一身“泥土氣”,天天討論大米小麥、犛牛飛雞……

當臺內領導和合作夥伴最終確定“產業扶貧”這一路線之後,節目模式逐漸明晰起來:“明星元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這類公益節目,需要明星吸引關注。企業家群體的納入,是因為他們可以嫁接更好的市場經驗和社會資源。我們用真人秀的製作方法,深入農村生活,和貧困地區的百姓同吃同住,在深入瞭解、體驗和思考的基礎上,為產業脫貧尋找途徑和方法,每到一地都為當地選擇一款有特色、有潛力的農產品,幫他們做品牌包裝、產品宣傳、市場對接,包括技術支持、組織銷售……整體沿著一條非常系統化的產業扶貧思路,由此創作了這檔節目。”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新疆巴楚瓊庫爾恰克鄉

巴楚留香瓜產品發佈會現場

陳蓉清晰記得,去年12月27日,高韻斐臺長在《我們在行動》項目微信群裡發了一條信息:“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很好,要上趕緊上,集團全力配合。”

當時,陳蓉回了兩個字:好的。

回完之後,她就想把這兩個字給撤了,正猶豫著,發現撤不了了。“為什麼我想撤了呢?當時我們原定計劃節目是在2018年三季度上檔,如果說一季度就要上,我這個製片人還不知道國家級貧困縣有哪些,策劃當中的企業家和明星嘉賓一個都還沒邀請過,更不知道在寒冬臘月可以包裝出什麼農產品。”

可是,僅僅29天之後,節目團隊就和企業家馮侖、演員凌瀟肅等人一起,出現在陝西省劉卓村,正式開啟了《我們在行動》的扶貧攻堅行動。

既然這是一場必須要打、必須打好的戰役,那就只有迎難而上,頂著壓力往前衝。

第一季,節目讓傳承400年的手工掛麵重振陝西劉卓村經濟,將雲南省馬鹿寨村的沃柑推向無數城市家庭的餐桌,整合廣西地靈村小農經濟助力當地村民走出大山,為貴州遵義務川縣的灰豆腐果及蜂蜜進行和城市消費人群的精準對接,以民俗旅遊帶動河北十七道溝黑豬產業,還在青海3500米海拔的達尕羊村成功打造了“九牛一犛”品牌……通過推行產業扶貧,構建文化經濟協同發展產業生態,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二季,節目組進一步升級模式,將地區文化融入產品發佈會,新疆特色歷史文化濃郁的產品發佈會、雲南哈尼族風情訂貨會,都在文化提升經濟品牌效應上做出了有效嘗試。在雲南金平、湖南石牌鎮、河北省陽原縣揣骨疃鎮等地,公益大使們扶貧之餘更耐心傾聽留守兒童與老人的心聲,幫助孩子實現心願,修繕老人房屋……節目讓貧困地區的經濟能夠得到發展的同時,真正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在貧瘠中種下力量與希望的種子。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公益大使鍾漢良、曹可凡田間摘茶

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高質量、強口碑完成兩季,這在省級衛視是很罕見的。去往全國各地那些極度偏遠的山區拍攝紀實類公益節目,工作量更是巨大。

連軸轉的高負荷狀態下,《我們在行動》團隊沒有一絲鬆懈。陳蓉說,“脫貧攻堅迫在眉睫,2020年之前就要完成,能多做一季就是一季,再苦再難,我們不想耽誤半點。”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如果拍過了就完事了,

那就是對村民和觀眾的情感傷害

突破原有的電視思維,《我們在行動》更像是一個投身於國家戰略的精準扶貧項目,只是主要載體通過電視呈現而已。它的挑戰難度,必然是空前的。

除了邀請嘉賓、前期踩點、設計路線,《我們在行動》不僅要認真完成每一期的錄製內容,更要把它做成一個個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我們從產品可以為當地村民帶來的改變出發,來看待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考慮清楚,這款產品是不是可持續,我們的服務能不能跟上,品控能不能做好,銷售渠道能不能不斷拓展,只有這些你都想透徹了,才敢動手”,陳蓉說,以前做節目,拍完了就算完了,可是《我們在行動》不一樣,“這都是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和人物,我們不希望這是玩作秀、是圖任務,或者只是一次簡單的宣傳,否則就意味著沒辦法真正靠著產品實現脫貧,那反而是對當地村民及電視觀眾的情感傷害。所以,我們積極聯繫企業購買,開拓銷售渠道,做明星的宣傳造勢和短視頻的營銷,

我們相信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改變一個人、一個村甚至一個縣的命運——這也是我們和其他節目最大的不同。”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湖南省石牌鎮

公益大使胡杏兒陶昕然看望留守兒童

數據顯示,《我們在行動》第一季為六個扶貧村落創造了1460萬元的市場銷售額;第二季播出至今,節目現場發佈會下單以及線上商城總銷售額已達1240萬元,給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和村民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

“我們在行動”這五個字,賦予了節目團隊一種強烈的使命與責任意識。“儘管我們有優質的電商平臺對接,但是還是希望現場就能讓當地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銷售業績”,於是第二季第一站,陳蓉動用上海朋友的資源,請來太平洋人壽保險現場宣佈三百萬元的留香瓜訂單,第二站又由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現場認購了三百萬元的產品……共同為品牌發展開了個好頭。

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對俄村,當公益大使們得知當地的有機茶園正是坐落在隕石坑內,腦洞大開策劃了一場極具想象力的產品發佈會——一千架無人機在白沙縣牙叉鎮文化廣場陸續升空,像點點星光交織在一起。內含茶葉、咖啡的產品禮盒“來自星星的禮物”現場獲得了兩百萬元認購訂單。一同升空綻放的,還有當地村民尤其是孩子們“熱愛家鄉、擁抱未來”的美好願景。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公益大使鍾漢良帶領對俄村的小朋友們進行了一次寫生

擔任本站公益大使之一的億航白鷺董事長石哲元,免費支持了這次無人機編隊表演。陳蓉很是感激:“據我瞭解,這一場活動的費用得要幾百萬,但是公益大使們不計回報,傾囊相助。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打動更多的網友,讓他們自發傳播、關注和參與,讓農產品銷售因此走得更廣。”

“實話實說,我們不是一個銷售部門,臺裡也沒有要求我們完成什麼銷售業績,但是我們放不下這件事情”,陳蓉說,《我們在行動》第一次讓她深切體會到了媒體人的社會責任,以及投身社會熱點事件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這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感受。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離城市近的地方都脫貧了,

我們只能越跑越遠了

對於大量在城市裡生活的年輕人來說,去往貧困山區製作節目,是一件很苦的事。

陳蓉笑道:“城市百姓到了農村,最不適應的無外乎睡覺、衛生和洗澡三件事,但有了第一季六站的培訓,第二季我們都習慣了。不就是上廁所去上旱廁嘛,不就是味道大一點嘛,不就是沒辦法好好洗澡、洗頭嘛,忍不了的話,那就用冷水衝一下。”

浩浩蕩蕩100多人的節目團隊,這一季跑得比上一季更偏遠了。

第一季時,一行人到達目的地附近的主要城市後,轉車兩到三小時可以到縣城,再過頂多一兩個小時可以到村裡。這一季,從城市到縣裡、從縣裡到村裡的路程整體耗時多了一倍。雲南省金平縣那一站,大家是早晨出發、半夜到達,這意味著那些零片酬參與節目的嘉賓,前後要用時五六天來拍攝一次節目。大家的投入程度,可想而知。

團隊導演問:“我們怎麼就越跑越遠、越跑越偏了呢?”稍作細想——在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穩步推進下,離城市近的地方都脫貧了,大家當然只能去趟深水區、啃硬骨頭了。

第二季最後一站,節目來到了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揣骨疃鎮。前期踩點的時候,先行到達的導演對陳蓉說:“蓉姐,這一站不適合,人太少了,一個村子就幾十戶人家,另外一個村子就一戶人家。而且這裡只有老人,連小孩都很少,更別說年輕人了,老年人和我們語言都不通啊!”

陳蓉問:“他們窮不窮?”

導演回答:“真的很窮,甚至是走過這麼多站我們沒有見過的。”

按照電視媒體的製作思路,節目一定是要拿故事打動觀眾的,講故事不能沒有主人公,人越多,可供選擇的素材就越豐富。陳蓉告訴團隊的小夥伴,“我們要知道,越往後拍,能夠拍到的年輕人的素材、好產業的素材會越來越少,往後接觸的那些還沒脫貧的,基本都是沒有抓手的,我們就要大膽嘗試這樣的節目怎麼做。這其實反映了我們的脫貧現狀,為什麼不把現狀給大家看呢?也許暫時沒有解決問題的完美答案,但是我們可以用鏡頭去告訴觀眾,去告訴政策的制定者,這樣的村落該怎麼辦?是進行拯救還是讓它消亡?我們果斷留下來,該怎麼呈現就怎麼呈現。”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河北張家口揣骨疃鎮

公益大使走訪香草溝小學,聶遠背孩子回家

於是,節目就如實記錄了只有老兩口的薛家莊,他們情願守在破敗蕭索的泥土房和無人耕種的荒地之間,只因難捨故土情結;也記錄了“一校、一師、一生”的堅守,公益大使們還在這裡完成了一場特殊的升旗,因為這位校長說,他一直有一個遺憾,就是這個孩子從沒見過有護旗手、有出旗儀式、有國旗下講話的完整儀式。

“這些點點滴滴,我們為他們感到心酸、也為他們感到敬佩,相信我們給到觀眾的除了感動,一定還有思考,這都是我們特別值得做的”,陳蓉說。

在雲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黃家寨村,陳蓉最難忘記的是一位73歲的老奶奶。她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有一個14歲的小孫子,兒子去年過世,兒媳很早就因為受不了貧窮不告而別,老伴兒沒有勞動能力,整個家庭的重擔都扛在老奶奶身上,她自己身體也不好。“這個老人經歷了人生當中眾多悲慘的命運和事件,但是依然堅強,聊天的時候我就掉眼淚了”,後來,節目在村裡舉辦了一場T臺秀,陳蓉攙著老奶奶上了臺,當看到她那麼堅定的步伐、那麼淡然的表情時,在場大部分人都哭了,“這種面對生活的勇氣,是令我們所有人所折服的。”

對話《我們在行動》製片人陳蓉:唯有這個節目我們不保護模式


雲南省金平苗族

公益大使走訪73歲老奶奶


“生活當中,處處都有我們的人生榜樣,在廣袤的農村尤其是貧困的地區,這樣的生活強者比比皆是”,一路走來,《我們在行動》始終被一種強大的生命力牽引和鼓舞著,大概那就是哪怕再貧瘠的地方,也要開出的希望之花吧。

第二季剛剛落幕,陳蓉就堅定表示:“《我們在行動》一定還會繼續,並且會在不久之後和大家見面。在扶貧攻堅戰役上,我們希望繼續做出媒體的表率,這是我們對自己不變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