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高房价?古人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问题是一个让百姓苦恼的社会热点,其实在历史上,住房也是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白居易工作十八年,直到50岁才在长安买了套房子;韩愈存钱三十年才买了京城的房子;杜甫则根本买不起房,只能自建茅屋居住;欧阳修跟杜甫差不多,他一直在小胡同里租房住;苏轼的儿子办喜事,房子还是向朋友借的。

古代也有高房价?古人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这些名人、官员为了房子都这么头疼,更别提老百姓了。因此,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古代的各级政府部门也想了不少法子。

古时卖房先问亲邻

唐朝出台了一种持续了一千多年的限购政策,全国不管哪个城市,一切地皮和房产,想出售,先问亲戚和邻居。如果他们不愿,或者出的价太低,你才能卖给其他人。否则亲戚和邻居发现房子里住了新人,就可以在一年内向官府告状。

古代也有高房价?古人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国家分房免费入住

朱元璋是唯一一个逼着官员在全国范围内给穷人盖房的皇帝。朱元璋本是穷人,他一当上皇帝,就把穷人的住房保障问题提上了日程。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南京的官员在龙江找闲置土地盖瓦房,供没有住房的人居住。圣旨颁布后,南京的官员很快执行了,而且还挺成功。

朱元璋龙颜大悦,认为可以在全国复制"南京模式"了。在当年年底,他又给的官员下了一道旨意:"全国范围内,没饭吃的,国家给饭食;没衣服穿的,国家给衣服;没房子住的,国家给房子"。

古代也有高房价?古人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禁止购买第二套房

前几年房价涨速过快的时候,政府搞过限购,其实宋朝早就搞过限购了,限制京官在京城购买第二套房。到了明清两代,直接禁止官员在工作所在地买房。

之所以会出台这样的诏令,一是为了限制兼并,二是为了平衡住房市场上的供需矛盾,让老百姓有房可买。那些在任职地买了房的,会被默认为贪污,受到严惩。那些同僚如不举报,一旦查出,会跟着买房的官员一起受处分。

古代也有高房价?古人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找房款"制度防止炒房

在明清时期是没有人会去囤房的,其原因就是"找房款"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房价上涨之后,卖方可以向买方追讨一部分款项,以补足商品的价值。这一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古代炒房客低价囤房,高价出手。

清朝政府明文规定,允许卖方"凭中公估找贴一次"。即使买卖双方已经钱货两讫,房子也过户到买主名下了,如果后来房价涨了,卖方仍有权利让买方再掏一次钱。而且在历朝历代,朝廷往往都会限制一个人拥有园宅地的面积。如果购买超过指标,那么每超一亩就得挨十大板。

古代也有高房价?古人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可以看出,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把土地住房问题看的很重。解决了土地住房问题,老百姓有饭吃有地方住,也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