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清化橋和演化橋的來歷都是什麼,你會從中悟出什麼道理?

小草遍地吾平凡


泰州清化橋始建於明永樂三年,重建於明正德年間,再建於清咸豐九年。老清化橋在今橋北面五十多米處,西迎北山寺街,與演化橋同跨城北繁華的稻河之上,兩橋造型、結構、高低相似,南北相距約兩裡;橋拔地數丈,兩邊各有三十多級橋坡,上橋如同登樓。



相傳,高僧王屋禪師住持北山寺時,殿宇荒敗,亟待興修。一日,王屋禪師講經,三個嘯聚山林的強盜,應湖盜之請,前去太湖入夥。途經這裡,擠進來站在人群中聽講,聽著聽著,頓然悔悟,解刀擲地,要求皈依佛門。

王屋禪師遂收三人為法子,賜法名:開化、清化、演化。三人發願向善,各自遊方化緣。三年歸來,開化重修廟宇,定名北山開化禪寺;清化、演化將募化所得,各建石橋一座,名以法名名之。


825年,王屋禪師所創建的這座寺廟,寺基宏遠,清化、演化二橋悉其地址;師二徒皆高僧,二橋原其名也。據《崇禎泰州志》記載,北山開化禪寺,州治北二里,唐寶曆元年建王屋禪師道場,嘉祐八年改今名。舊有浮圖,崇二百尺,為郡之形勢。

其時寺宇建築宏偉,佛殿高大,並建有百尺高塔及百口水井,穹然而高者,曰北山寺也。南宋建炎、紹興年間,燬於金兵,寺內建築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三個互相呼應、拉幫結夥的盜賊,孽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得少為足、出於三界,無邊法力、常住三界;作惡之人,一旦悔悟並努力向善,就能獲得超度、獲得新生。


如今,演化橋的欄板上刻有闖堂聽經、艱辛化緣、立地成佛、造福鄉梓之主題製成的浮雕,棄惡從善。為善者消惡,離欲者無惱;若行如此行,不久般涅槃。

人們常說,先做人後做事,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正直、坦蕩,不辭小流方能成大河、不辭小善才能終成大德。做人需要一輩子,做事只需一陣子;做人做好了,附帶著就把事情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