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廣告門迷霧重重 李娟僅爲棋子比亞迪疑爲知情方

一個歷時3年、總金額達11億元的離奇廣告代理事件,將比亞迪推向風口浪尖。

目前公安部門已經介入調查,關鍵人物李娟也已被警方控制,但同時聲稱為受害方的比亞迪和廣告供應商們,各執一詞,事件真相仍舊撲朔迷離。

事發後,比亞迪多次在微博和官網發佈相關聲明強調“比亞迪均不知情,與比亞迪無關”。但比亞迪發佈的最新告中,並未出現“不知情”相關表述。

7月16日上午,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澄清公告,這也是比亞迪第四次就“廣告門”事件發佈聲名,與之前三次不同的是,比亞迪表示,作為受害方將與各方積極配合警方調查,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同時,比亞迪官方微博告知函稱,願意與相關公司保持積極溝通,將根據警方對於相關事實和金額的核查認定,與相關公司共同商討合理的解決方案,並由該集團採購處總經理負責預約接待。

儘管比亞迪不再是事不關己的態度,但其一直聲稱為受害方,遭到了外界質疑。

比亞迪稱無辜 遭廣告商質疑

7月16日下午1點也就是比亞迪發佈聲明後,比亞迪“廣告門”涉事方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雨鴻)、上海競智廣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競智)等4家供應商聯合召開媒體發佈會,對比亞迪與廣告商合作糾紛事件情況進行說明。

7月12日,比亞迪發佈的聲明提到,“李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名義,以自有資源(廣告及活動)試用及免費使用為切入點,主動與比亞迪聯繫並展開廣告宣傳。”

比亞迪的這則聲名引起了廣告商的不滿,他們認為比亞迪總部為知情方。

在比亞迪此前聲明中被點名的上海雨鴻聲明表示,據李娟本人陳述,對於李娟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與雨鴻開展業務並簽署合作合同一事,深圳比亞迪相關人員對此事均知情。 由李娟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發包給雨鴻公司的廣告業務均屬比亞迪旗下真實業務,事中有比亞迪廣告部門及大區相關人員對接,事後有大量業務確認。

7月12日,上海競智發表一篇名為《人BY臉,天下無D》的微信文章將比亞迪形容為“一個老賴的誕生”,並質疑涉及此事件的廣告供應商多達數十家,被拖欠的廣告費用高達11億元,且至今已有3年,如此漫長的時間加上如此龐大的廣告費用,比亞迪方面不可能不知情。

比亞迪廣告門迷霧重重 李娟僅為棋子比亞迪疑為知情方

上海競智廣告負責人表示,比亞迪總部一定早已知情,並且有內部人員參與了其中的交易。“年初與阿森納足球俱樂部的合作,比亞迪總部肯定知情並且參與部署。兩家公司都曾發佈了官方微博,也都放上了公司的標誌。比亞迪總部的市場總監李巍也出席了簽約儀式。有供應商的老闆親自到阿森納球場參與了簽約儀式,如果只是皮包公司,這個假也做得太大了吧。”

目前比亞迪在官方微博上已刪除了所有涉及與阿森納合作的相關信息。

李娟自述牽出比亞迪隱秘股東

根據網上的一份李娟所寫的《上海比亞迪情況說明》,比亞迪廣告門中她只是在臺前負責操作的“傀儡”,背後隱藏的操刀人是陳振宇,並明顯指向比亞迪。

李娟稱自己2009年畢業後到瑞安房地產工作,在此期間認識陳振宇。2013年,李娟辭職去廣告公司工作。

2016年初,陳振宇通過QQ聯繫李娟。兩人在一茶一座敲定了組建“比亞迪上海市場部”的計劃。陳振宇自稱是比亞迪的隱秘股東,並向集團副總裁李柯彙報。陳振宇還說和比亞迪副總裁李柯在進行一場集團換血,可安排李娟作為上海比亞迪市場負責人。一年後,在陳振宇的安排下,李娟接觸到了比亞迪總部採購張方思。

陳振宇曾告訴李娟,由於陳和比亞迪副總裁李柯“將預算用於海外建廠項目”,預計在2017年年底將預算撥給李娟,期間,長達一年時間裡供應商需自行墊付。

當時,李娟給比亞迪總部的說法是,“雨鴻會給到比亞迪集團一些項目支持,而費用則是陳振宇他們原本給到我們的預算,先給海外建廠後,(再)還給我們。”

和比亞迪總部建立關係後,李娟在陳振宇的授意下,以比亞迪的身份去從事實際業務,具體涉及到比亞迪內部的人員和業務,由陳振宇去溝通。

李娟使用的sh-byd.com的域名註冊於2016年8月15日,和比亞迪總部的byd.com非常相似,也是他們為了開展業務而做的準備。

而隨後的項目執行、來往郵件、現場供應商車輛的調度,都證明陳振宇真的可以調動比亞迪內部的資源。在2017年舉辦的比亞迪供應商大會上,李娟以比亞迪內部工作人員的身份出席,也無人提出異議。

2016年年中,因為陳振宇要求“低調”,李娟在時代金融租賃了辦公場地。但在年底,陳振宇又要求辦公正規化,而且要擴充團隊。根據這一要求,李娟又在國金二期租賃了豪華辦公場所。

此後的3年中,李娟和團隊一直以比亞迪的名義,進行下游的廣告分銷。在李娟被捕後,有供應商拿到了李娟的電腦。被恢復的文件截圖顯示,李娟對比亞迪內部架構很清晰,以樹狀圖標明比亞迪品牌公關部、市場部、汽銷大區、採購處、審查處各個管理人員、執行人員的姓名與層級。在此圖的上方,她還單獨註明陳振宇直接向比亞迪集團副總裁李柯彙報。

比亞迪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比亞迪北美分公司總裁李柯7月16日對媒體這樣發聲回應:“此事實在讓我憤怒,遠在美國兢兢業業埋頭苦幹時,竟然莫名其妙地被騙子陷害了!警方一定要把什麼陳振宇,宋博,李娟以及背後有貓膩的廣告公司一併抓出來,狠狠嚴懲這樣的欺騙行為!否則天理難容!”

未完待續

如果比亞迪不知情,李娟的作案動機是什麼?此外,如果李娟真的進行了詐騙行為,這一詐騙行為的商業邏輯是什麼?她如何從中牟利?這令人怎麼也想不明白。不管怎麼樣,目前的消息對比亞迪非常不利。

從比亞迪近年來的財報數據來看,公司總體呈上升趨勢。2015財年,比亞迪實現營收80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37.48%;2016財年、2017財年營收分別為1035億元、1059億元,但2017年的增速明顯下滑,僅為2.36%。

從淨利潤來看,2015年也是比亞迪淨利潤迅速增長的一年,從2014年的7.4億元驟升至31.4億元;2016年達到近6年的最高值54.8億元,2017年下滑至49.2億元。比亞迪方面預計,隨著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將下滑75.2%~91.8%。

受這件事情的影響,比亞迪股價仍呈下跌趨勢。7月12日46.52元收盤至今,比亞迪已下跌至43.4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