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上來說,如何擺脫「操心的命」

從心理學上來說,如何擺脫“操心的命”

如果要從心理學上來考慮擺脫“操心的命”,那麼我們要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個問題,操心的命有什麼不好?受累?其實受累並不是重點,真正刺痛你的可能是受累不討好!

在夫妻之間為對方考慮了很多,卻從不被體恤。親子之間,給孩子安排好一切,飯都吹涼了,水都給擺手裡,也不被理解。同事之間,給出主意、給謀劃、幫安排,甚至代工作,結果功勞、苦勞都是別人的,這樣的人生太常見,卻很不正常,因為自己的損耗太大。

第二個問題,你為什麼會是操心的命?換個角度提問“操心的命”這種行為背後獲得了什麼樣的體驗是我們需要的?

首先,操心的命是因為我們不確信,對方是可以完成的,因為我們內心擁有深深的焦慮不安,所以要安排、要保證、要確信。

第二,操心的命背後是控制的慾望,源於第一條的不安定,但情緒更強烈。

第三,操心的命,可以與別人建立連接,我們不知道怎樣和別人建立一種關係,那怎麼辦呢?就是為別人付出呀!就是我得給你做點什麼?你得看見我呀!你得知道我有用啊!一般有這樣行為特徵的人都是家中排行一、或者二,家中排行最後的人或獨生子女,一般不會形成這樣的性格。

所以可以看見這樣的性格是在家庭成長過程中形成的,首先是家長的需要,父母要有個孩子可以幫忙家裡的事情,所以長兄、長姐要代父母之職,對於一個小孩來講既是信任,也是壓力。當然也有排行在後的孩子形成這樣的性格,主要特點是沒安全感,極度渴望被認可、被誇獎。

當我們明白這些以後,就可以開始行動了,建立自己的安全感,或者從其他方面找到安全感,放下不必要的擔心與憂慮,自我認可。

這些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做起來沒那麼容易。

其實心理成長是你所需要的,心理成長也是心理工作最本質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