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風口的不只有大咖,中小環保企業也能騰飛

站上風口的不只有大咖,中小環保企業也能騰飛

一撕得CEO邢凱曾經下過一個結論:“2016年以前,環保對企業而言,是成本;但2017年以後,環保就變成企業的重要競爭力,甚至是企業可經營的基本資質了。

從生態文明建設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的那一刻起,企業與環保便再也無法分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尤其是環保企業,自其誕生的時候就自帶環保基因,也可能是後期或跨界或轉型的環保企業,都已經成為環保產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環保產業的蛋糕太大,而環保企業有太多,這看似無法調和的矛盾,讓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環保企業紛紛感慨“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站上風口的不只有大咖,中小環保企業也能騰飛

按照分析機構的預計,2018年我國環保產業的產值可以達到近7萬億元,而未來5年,環保產業年複合增長率將維持在15%~20%,並在2022年突破至12萬億元。

與此同時,中國環保企業有多少家?不低於40000家,在這數量龐大的企業群體中,超過90%,即超過36000家環保企業屬於中小企業。

被環保產業巨大的市場潛力所吸引,國企央企與大型上市企業紛紛跨界,加上行業大腕的跑馬圈地與縱橫擴張,讓競爭力本就略顯薄弱的中小環保企業更加力不從心。

按照業界專家的說法,在環保產業波瀾壯闊的大背景下,中小環保企業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一方面隨著產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以及商業模式的層出不窮,行業壁壘不斷提升,中小環保企業的參與感會越來越弱;

另一方面,氣勢洶洶而來的野蠻人和跨界者,憑藉資金、技術、運營等多重優勢,對中小企業造成幾乎毀滅性的衝擊,讓中小環保企業無法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

站上風口的不只有大咖,中小環保企業也能騰飛

中國有句古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挑戰與機遇並存,“最壞的時代”同樣能成為“最好的時代”,中小環保企業如果調整策略謀求生存與發展?

具備數十萬億潛力規模的環保產業市場中,細分領域非常多,細分下的細分板塊又很多。現在的情況是,這許多細分領域並沒有出現可圈可點的環保大鱷,至少還沒有出現具備絕對實力的大型環保企業,這就給中小企業留下了不小的空間。

這就要求中小環保企業能夠在環保生態鏈條上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寬泛的環保概念中,找準競爭尚未白熱化的板塊的佈局機會,打造小板塊中的品牌和品質,最終打造成為小板塊中的大企業。

此外,中小環保企業還應當懂得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將自身的優勢最大化利用,譬如細分領域核心技術優勢、企業所在地方的區域優勢、所在領域的機制優勢等,將環保產業迅速騰飛的巨大壓力轉換成機遇和契機。

正如另外一位行業大佬所說:“在這樣的風口上,我們不要迷失方向,持續技術創新。創新的起點是解決市場痛點,更好地服務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