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还记得五十中学天鹅湖校区的

开学第一课吗?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先发

在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

开学第一课上

给天鹅湖校区全校师生

送上了谆谆教诲和美好祝愿。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他勉励孩子们要从小做起,

要有理想、有抱负,

努力学习,超越自我,

“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一场精彩的演讲

让五十中天鹅湖校区的孩子们受益匪浅。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昨天,这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来到了他的母校——复旦大学,

为大学新生们

带来了一场洗涤心灵的演讲。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不做空心人

信息澎湃的时代

面对难得一见、瑰丽雄奇的自然奇观,

面对渴盼亲情的家中长辈,

面对他人的痛苦遭遇,

为什么很多人表现出来的,

是一种无动于衷、一种超然的淡漠、

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

高度的信息化,

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

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

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

内心的“孤岛状态”。

这首《最远的距离》有没有得到你的共鸣?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不做空心人

——陈先发在复旦大学

2018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陈先发的演讲

尊敬的焦扬书记、许宁生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

谢谢母校喊我回家,给了我这珍贵一刻。

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你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成为新一代复旦人。希望在你们身上。

过去的我们心怀感恩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今天凌晨五点多钟,我独自在校园走了很久,感受到一种特别而久违的宁静、肃穆。我知道这宁静和肃穆,在世上任何别的地方,都永不可被复制,它封存于我心底,瞬间被这熟悉的一草一木激活了。站在3108阶梯教室前、在当年的七号楼如今的任重书院楼前,真是百感交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物质条件相对匮乏,好友聚会也就在当年的干训餐厅请喝一杯酸奶而已。有时,我带着两块干面包一头扎进图书馆,深夜才会出来。但那些年复旦浓厚的理想主义氛围,一个穷学生心中的万丈豪情,穿透时光的铁幕,仍时常叩击我的内心。仿佛也是在警醒我,在一个人内心,真正不可消逝的,到底是些什么。钱穆先生曾说,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对传统,应怀有温情和敬意。对我们的个人史,又何尝不是如此?离开复旦的三十多年中,每当我苦闷、矛盾、彷徨之时,复旦时期的无数细节,先生们给我的种种教诲时时浮现。可以说,母校对我灵魂的滋养、对我内心的教育从未中断、从未停止,也永远不会终止。

崭新的你们聪慧独立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同学们,你们生于本世纪初,是崭新的一代人。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数千年未有的巨大进步,物质生活和人本身生存状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哺育了你们。你们是在信息时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整体上看,这一代人视野开阔,聪慧敏锐,自信而独立。

我的儿子是这一代人中的一个。我有个保持了十多年的习惯,在他读书和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会写一句话送给他,让他去反复体味。在他赴国外读书时,我写了五个字送给他,叫:不做“空心人”

为什么有这么一句呢?我是在警示他,对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审视和反省。

曾有一个你们的同龄人,这样对我描述他的状态:睡眠之外,时时刻刻在刷屏,明知绝大多数信息无聊无趣,甚至扭曲、有害,仍止不住地去刷。但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饥饿感。一旦手机离手,就会失魂落魄。信息的海量堆积不仅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反而总觉得内心空荡荡的。

我知道这已经是个常态。这个时代对信息消费的依赖性,正在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但真正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个。我发现,即使是面对难得一见、瑰丽雄奇的自然奇观,面对渴盼亲情的家中长辈,面对他人的痛苦遭遇,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动于衷、一种超然的淡漠、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高度的信息化,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岛状态”。所以我告诫儿子:不要被物质和消息的过度消费“空心化”,成为“空心人”。

我当然不是在否认信息化对人类发展的的澎湃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无法被颠覆的。我在想,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本身如何不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

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我期待同学们能够成为这样的自觉者。

专注的成就恒久流传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火。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知道,长得过快的树,是空心的,其材质不堪大用。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我期待同学们从这种强悍的惯性中,挣脱出来。

在时代的屏幕上瞬间自生自灭的文字,越是浅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舍弃眼前之利、萤火之光,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和品质的精神产品,穿透这个时代流传下去。

越是有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就越需要另一群人懂得,应该往这种空荡荡中填补些什么。

越是有人不再确信什么,觉得“爱”“理想”“信仰”成了过时的、陈旧而虚张的概念,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这些词,高高地举在头顶。对内心贫乏的人来说,这些词是空的。而对内心丰富的人来说,它们永远是有血有肉的,是新鲜的。

对大自然、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我们内心的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们,催生清新的生命感,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上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只有这样,明确的信念才会产生,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

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什么,今天在场的老师们远比我有权威来作出阐释。我对它有九个字的个人解读,叫:“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结构和社会需求,选定了自己的专业,这是有所学。最终,在一些专门领域形成独到见解,有了贡献,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是有所成。这一步,在大师林立、治学传统根深蒂固的复旦,也是能做到的。

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的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灼热,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没有固守社会良知正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

这一定是个长期的、艰苦的锤炼过程。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大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的校园里,有更多的学生懂得:要把求知、求学上的怀疑精神,与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信仰的形成融为一体。把对科学的“冷眼”观察、冷静探索,与做人做事的古道热肠融为一体。把探求真理的坚韧不拔,与生活中怜小怜弱、恤残恤孤的生命柔情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一颗“有所爱”的心,才不会空掉。我们才不致沦为一个“空心人”。

平凡中自有华丽乐章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在这里,我还要把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段话,送给同学们。

一句话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诱惑,要有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的眼界。有时候,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利益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负之时。另一句话是:

“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这句话中包含的力量,正好与前一句形成互补。平凡,是每个人都想着要去突破的。但平凡的真味、深味,又恰恰是在人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之后。人光有超越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同学们,四年之后,当你们从复旦毕业之时,一定会有某种强大的心灵共性,在你们和我之间形成。也唯有如此,一所伟大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才会永恒地存在。

谢谢大家。愿每一位同学都有美好的前程。

2018年9月6日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陈先发简介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1967年10月生于安徽桐城。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当代著名诗人,新华社安徽分社总编辑。

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诗歌奖、中国桂冠诗歌奖、诗刊年度奖暨陈子昂诗歌奖等国内外文学奖项数十种。2015年与北岛等十诗人一起获得中华书局等单位联合评选的“百年新诗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诗集《写碑之心》、《九章》、长篇小说《拉魂腔》、随笔集《黑池坝笔记》等十余部。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等多种文字传播。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合肥五十中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缘牵一人,共享一课

同时,他有关农村改革、粮食安全、土地制度改革等问题的百余篇调查报告获得国家决策层重视,推动了相关问题解决或政策修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