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为何司马懿不敢伐蜀?

cainiaopro


诸葛亮于234年10月病逝于渭水之滨,司马懿于251年9月病逝于洛阳,中间有17年的时间,蜀中惟剩一个姜维独力支撑。按说司马懿如果引兵入蜀,又有谁能挡其倾巢一击?然而吊诡的是,整整17年,蜀中无大将,曹魏竟不肯趁机灭蜀,也当真是奇了怪了。这当然并非曹魏失去了进取心,否则解释不了他们在238年攻灭辽东公孙渊之举。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司马懿不敢入蜀、打一场灭国之战呢?

个人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曹睿很奸

234年10月,诸葛亮刚死之时,司马懿不是不敢伐蜀,而是不能,《晋书·宣帝纪》写道,“帝欲乘隙而进,有诏不许”。

可见司马懿的确有西进之志,只是皇帝曹睿没同意。

那么,是最高决策者魏明帝没有进取心吗?

当然不是,要知道仅仅三年之后,237年,辽东公孙渊叛魏,自立为燕王时,魏明帝便令司马懿回到洛阳,问以征辽之事。

曹睿期望一战功成,所以问计于司马懿。后者成竹在胸,定以一年之期。

这次谈话直接促成了司马懿挂帅远征辽东,时为238年。

看来曹睿不同意司马懿入蜀另有原因,而论其深意,不外乎如下:

1、打压。

怕司马懿有灭国之功,势大难制,所以不想让他立下这个大功。

那后来为什么要让他讨伐公孙渊呢?

山高路远,比蜀中难走不说;总揽方面之人还需要智计并重,而这一点就注定了朝中无人可堪重任;然后,灭公孙渊毕竟是勘平内乱,功劳大小不能跟灭蜀相比;最后,君臣的对话,无疑也使司马懿赢得了曹睿的信任。

2、曹魏还没做好准备打一场灭国之仗。

诸葛亮死得突然,蜀军虽然退得仓促,然而并没受到多大损失,蜀汉君臣经营蜀中已达二十余年(214年刘备攻取成都,234年诸葛亮病卒),根深叶固;加之蜀道难行,曹魏大军此去,胜负犹在未知之数。

因此暂停进军,休整几年,待粮草齐备、兵马完足,再以泰山压顶之势入蜀,一战灭其国。

3、一个苟延残喘的蜀汉,曹魏可以随时消灭之。

随着诸葛亮的病逝,蜀汉第一代创业元老几乎全部凋谢,而第二代除了姜维,无一人可挑大梁。

加之户数有限,人口稀少,这又必然造成经济和政治的双重衰弱。

诸葛亮北伐,也不过是借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矛盾罢了。

所以从气数上来说,弱汉必然会亡于强魏,何时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4、拖延症。

基于以上考量,曹睿的拖延症一发作,所以不允许司马懿伐蜀。


二、仲达很忙

司马懿,字仲达。从234年诸葛亮死后,司马仲达同志一直很忙。

根据《晋书·宣帝纪》,我们可以制作一份大事年表。

234年,诸葛亮病逝。

234-237年,司马懿镇守长安。

237-238年,北上,干掉公孙渊。

239年,班师,受命辅政。

240-247年,镇守淮南,与吴国作战。

248-249年,称疾。

249年,高平陵政变。

250-251年,擅权。

251年9月,病逝。

司马懿其实经历了几个身份转变。

由大将至辅政大臣,再至大将,再至辅政大臣,终至万人之上。

做为大将时的司马懿身不由己,没有话语权;做为辅政大臣的司马仲达,上面压了个曹家本族的曹爽,依然是个泥塑的木雕;直到一场政变杀了曹爽,流血飘橹,此时司马懿及其所代表的士族阶层才全面崛起,并为寒族出身的曹氏皇族敲响了丧钟。

伐蜀之事也大抵契合司马懿最后十七年的人生轨迹:开始是没有话语权;中途是曹爽等人不想他立功;最后在苟延残喘之年拼死一击,却已是将死之身,以70岁高龄的老人,加上他无冕之帝的帝国第一人的身份,更加不可能兴兵伐蜀,只好把这场泼天的功绩留给儿孙完成了。


三、曹爽很傻

曹爽是伐过蜀的,然而寸功未立、尺土未得而还。

那是诸葛亮病逝十年之后,时当魏齐王曹芳正始五年,蜀汉后主刘禅延熙七年,公元244年。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正始)五年春二月,诏大将军曹爽率众征蜀……(五月)丙午,大将军曹爽引军还。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延熙)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镇北大将军王平拒兴势围,大将军费祎督诸军往赴救,魏军退。

《晋书·宣帝纪》:

(正始)五年春正月……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司马懿)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三国志·魏书·曹爽传》:

飏(同“扬”)等欲令爽立威名于天下,劝使伐蜀,爽从其言,宣王(司马懿)止之不能禁。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长安,大发卒六七万人,从骆谷入。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还原出战争的大概。

曹爽攻蜀,与夏侯玄率众直入汉中,蜀将王平固地利坚守,等到费祎增援而至,魏军只能退兵。

曹爽意在立勋,事起仓促,对于战争中会遇到的困难及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没有丝毫认识和准备。

他们失败的原因,表面上看来有三点:

第一民心不附,发氐羌之民运粮,牛马骡驴死之大半,运粮队伍哀嚎不已;第二没占到地利,骆谷地势险峻之处,尽为蜀兵所占;第三,内部阵脚大乱,属下争论不休,最终主张退兵的人占了主流意见。

而究其实质,还是与曹爽本质上就是没见过大世面的纨绔子弟有关。

高平陵政变时,在与司马懿的对决中,曹爽仍然如此天真无邪——

然后他就被干掉了,并连累了手下数十个谋士、加上他自己的三族被夷灭。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

————完————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历史、武侠中的历史及神话历史,认真的扯淡,认真的考证。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及关注~~~~


王事情


不是不敢,而是没资格打,没意愿打,没空打,并且没必要打。

一、没资格打

伐蜀是曹魏重要国策,由最高统治者决定,这与被动抵抗蜀汉进攻是两回事。如果要主动攻打蜀汉,必须皇帝亲自下旨决定。而此前曹真曾率军伐蜀,结果因为蜀道难行加上逢大雨,最后无功而返,徒耗粮草。因此曹魏内部对伐蜀可谓毫无积极性。曹魏也根本轮不到司马懿做主。虽然诸葛亮死于234年,司马懿死于251年。有17年时间,但是一开始曹魏最高领袖并且大权在握的是魏明帝曹叡,曹叡直到239年去世。然后曹爽与司马懿并列辅政大臣,辅佐曹芳。但是,曹爽身为曹魏宗室,一直在朝中掌握大权,并且不断对其施以排挤。直到249年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后才是曹魏说一不二的人。而那时候距他自己去世也就两年时间了。在前15年时间内,他没有资格决定打不打蜀汉。

二、没意愿打

那如果司马懿有机会,有决策权,他会不会打蜀汉呢?还是不会。因为他就劝阻过曹爽伐蜀。244年,曹爽为立威,曾立主伐蜀,司马懿非但没有支持,反而竭力阻拦。因为长期与蜀汉交手,让他明白蜀汉不好打。结果真如司马懿的判断,曹爽、夏侯玄所率领十万大军被王平击败。而大军又重蹈了当年曹真伐蜀的覆辙,陷于秦岭复杂地形,进退不利,粮草供应不上,最后终于听从司马懿建议退回,也损失惨重。这场兴势之战充分说明伐蜀要克服地形只劣势,也说明了司马懿本人没有伐蜀的意愿,吃力不讨好。

三、没空打

司马懿很忙。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其实没怎么休息过,一直有别的事情做。237年,辽东公孙渊反叛,自立为燕王,联合孙权,并勾结北方胡人扰乱边疆。次年,司马懿率军北伐辽东,利用天降大雨,辽水暴涨,一举击杀公孙渊,一年时间内平定辽东。随后,魏明帝曹叡去世前,召回司马懿与曹爽共为托孤大臣。239年,曹芳继位,这期间,司马懿一直在国都参与国丧和新君继位事宜。241年,孙权派四路大军伐魏,司马懿请命率军防范,成功击退来敌。此后两年,司马懿又率军击退来犯的诸葛恪。这段时间主要对抗东吴。244年,曹爽伐蜀,为立威而亲自出发,司马懿必须留镇国都主持大局。247年开始,曹爽兄弟专摄国政,架空司马懿。司马懿称病不问朝政,其实暗中谋划。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曹爽,专国政。此后必须坐镇国都,并且因为年老,日益病重也无力再出兵,知道251年去世。所以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几乎没有休息过,没空伐蜀。

四、没必要打

最后就说没有伐蜀的必要。诸葛亮死后,蜀汉北伐进程暂停,除了期间马岱等人小规模侵扰边界外,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此后主政的蒋琬、费祎都是鸽派,主张休养生息,蜀汉再没有对曹魏展开打击、规模军事行动。因此,蜀汉不再是曹魏大敌。反而辽东、东吴的进犯吃紧,内部曹爽与司马懿两派斗争加剧。所以,伐蜀的事情完全可以停一停。事实也确实如此,直到251年司马懿去世,蜀汉主政的还是温和的费祎(253年才去世)。等到姜维掌权那是两年以后了。如果在蜀汉休养生息的阶段伐蜀,一来蜀道难进军不易,二来蜀汉防守充分。故而司马懿不伐蜀很正常。


伊耆角木


如果提到敢或者不敢的字眼,就一定是匹夫之勇与肤浅的见识了。一诺扯扯为什么司马懿在诸葛亮死了以后,没有立刻伐蜀的个人见解。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古训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没有选择立即伐蜀,因为司马懿当时的情况并不是太乐观,自己虽然是蜀国沿线的最高军事长官,但是他在内部的情况并不容乐观。直到曹爽出城狩猎,司马懿围攻曹爽府邸,才算是把兵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到这时司马懿的权利才达到了巅峰。


诸葛亮病死的时候,司马懿一方面伐蜀困难重重,这时候如果司马懿冒险进军,很可能是大败而归。如果是那样的话,司马家族就永远不要指望在翻身了,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两晋时代。一旦打败魏国有一百个理由杀死司马懿全家。这一点对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来说不可能看不出来。

第二点司马懿伐蜀大获全胜的情况,成功灭掉了蜀国,这时候魏国兵权大部分在曹氏人手中,司马懿长年征战在朝中人脉关系并不是特别好,而曹睿也很精明。无论任何时候都没有把兵权归置到司马家族。而是一方面起用另一方面打压。如果伐蜀成功,魏国马上会收回司马家族的兵权,搞不好天下太平之后司马家族也免不掉被杀的后果。以司马懿的心机,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自己一家赔了性命。

唯一能保住自己一家老小的办法就是,三国鼎立。魏国那时候也是人才极为缺乏,找不到一个可以代替司马懿的人。这时司马懿的策略就是,一方面制衡吴蜀两国,一方面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实力。而司马懿虽然如此,但是还是活的战战兢兢,害怕哪一天自己被干掉,所以就一直推辞,自己病重。锋芒太露。他也会被干掉。直到某天自己羽翼丰满之时,才可以大举伐蜀。可是司马懿没有等到那一天,只能由他的儿子来完成他未完成的事。



和风小筑主人一诺


废话不多说,打仗有几种,一政治不合,二经济利益,三自身利益,显然在当时,司马懿考虑的是自身利益,所以不会开战


述说真实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有能力去伐蜀吗?死诸葛都把司马懿十万大军吓退了,司马懿还追个毛线,脸都丢尽了。

诸葛亮死后还有姜维,就司马懿那点军事才能能灭了姜维?连中国历史杰出的军事家邓艾都没有灭了姜维,反而被姜维害死,司马懿一个军事战略家,有什么能力灭蜀国?

诸葛亮北伐,强大的曹魏,只能处于被动防守,魏国大军在司马懿的带领下,被蜀国百般羞辱,一点尊严都没有,真是比曹真当统帅还窝囊。诸葛亮与司马懿对战六年,也是司马懿一生中最窝囊的时候,比曹操在时,还要窝囊,好不容易诸葛亮死了,一个诸葛亮留下的木像都吓得赶紧跑,历史上也只有司马懿能做到这样了。

诸葛亮死后,按理说魏国应该进攻蜀国,然而历史证实,蜀国在姜维的带领下,北伐三十年,十一次北伐,魏国依然处于被动防守状态,即使魏国名将众多,依然被姜维耍的团团转,勉强邓艾在军事力量上比姜维强,打败了姜维。邓艾可比司马懿强多了,虽然也是跟司马懿一样,被动防守,但是还没有像司马懿那样打出畏蜀如畏虎这样的战绩。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欺负孟达,公孙渊这种匹夫之勇,不会用的人物还行,对付诸葛亮,姜维这种用兵高手,司马懿还差的太远,历史定位司马懿军事战略家,很符合司马懿,军事家称号,司马懿配不上。


汐水柔情


北方地区,曹家与司马懿正在争夺权力,谁有心思去讨伐蜀汉?

其次,进攻蜀汉就需要翻越秦岭巴山地区,这就需要轻装山地步兵,而这个兵种正是蜀汉的强项,曹魏军队历来以重步兵及骑兵为主,单独组建轻装山地步兵很麻烦,还未必能够有效果。而且,蜀汉一直在浪费国力,主动攻击过来,这就正好消耗蜀汉力量。等北方地区恢复人口经济,可一战而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