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後,爲何司馬懿不敢伐蜀?

cainiaopro


諸葛亮於234年10月病逝於渭水之濱,司馬懿於251年9月病逝於洛陽,中間有17年的時間,蜀中惟剩一個姜維獨力支撐。按說司馬懿如果引兵入蜀,又有誰能擋其傾巢一擊?然而弔詭的是,整整17年,蜀中無大將,曹魏竟不肯趁機滅蜀,也當真是奇了怪了。這當然並非曹魏失去了進取心,否則解釋不了他們在238年攻滅遼東公孫淵之舉。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司馬懿不敢入蜀、打一場滅國之戰呢?

個人以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曹睿很奸

234年10月,諸葛亮剛死之時,司馬懿不是不敢伐蜀,而是不能,《晉書·宣帝紀》寫道,“帝欲乘隙而進,有詔不許”。

可見司馬懿的確有西進之志,只是皇帝曹睿沒同意。

那麼,是最高決策者魏明帝沒有進取心嗎?

當然不是,要知道僅僅三年之後,237年,遼東公孫淵叛魏,自立為燕王時,魏明帝便令司馬懿回到洛陽,問以徵遼之事。

曹睿期望一戰功成,所以問計於司馬懿。後者成竹在胸,定以一年之期。

這次談話直接促成了司馬懿掛帥遠征遼東,時為238年。

看來曹睿不同意司馬懿入蜀另有原因,而論其深意,不外乎如下:

1、打壓。

怕司馬懿有滅國之功,勢大難制,所以不想讓他立下這個大功。

那後來為什麼要讓他討伐公孫淵呢?

山高路遠,比蜀中難走不說;總攬方面之人還需要智計並重,而這一點就註定了朝中無人可堪重任;然後,滅公孫淵畢竟是勘平內亂,功勞大小不能跟滅蜀相比;最後,君臣的對話,無疑也使司馬懿贏得了曹睿的信任。

2、曹魏還沒做好準備打一場滅國之仗。

諸葛亮死得突然,蜀軍雖然退得倉促,然而並沒受到多大損失,蜀漢君臣經營蜀中已達二十餘年(214年劉備攻取成都,234年諸葛亮病卒),根深葉固;加之蜀道難行,曹魏大軍此去,勝負猶在未知之數。

因此暫停進軍,休整幾年,待糧草齊備、兵馬完足,再以泰山壓頂之勢入蜀,一戰滅其國。

3、一個苟延殘喘的蜀漢,曹魏可以隨時消滅之。

隨著諸葛亮的病逝,蜀漢第一代創業元老幾乎全部凋謝,而第二代除了姜維,無一人可挑大樑。

加之戶數有限,人口稀少,這又必然造成經濟和政治的雙重衰弱。

諸葛亮北伐,也不過是借外部矛盾轉移內部矛盾罷了。

所以從氣數上來說,弱漢必然會亡於強魏,何時滅亡,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4、拖延症。

基於以上考量,曹睿的拖延症一發作,所以不允許司馬懿伐蜀。


二、仲達很忙

司馬懿,字仲達。從234年諸葛亮死後,司馬仲達同志一直很忙。

根據《晉書·宣帝紀》,我們可以製作一份大事年表。

234年,諸葛亮病逝。

234-237年,司馬懿鎮守長安。

237-238年,北上,幹掉公孫淵。

239年,班師,受命輔政。

240-247年,鎮守淮南,與吳國作戰。

248-249年,稱疾。

249年,高平陵政變。

250-251年,擅權。

251年9月,病逝。

司馬懿其實經歷了幾個身份轉變。

由大將至輔政大臣,再至大將,再至輔政大臣,終至萬人之上。

做為大將時的司馬懿身不由己,沒有話語權;做為輔政大臣的司馬仲達,上面壓了個曹家本族的曹爽,依然是個泥塑的木雕;直到一場政變殺了曹爽,流血飄櫓,此時司馬懿及其所代表的士族階層才全面崛起,併為寒族出身的曹氏皇族敲響了喪鐘。

伐蜀之事也大抵契合司馬懿最後十七年的人生軌跡:開始是沒有話語權;中途是曹爽等人不想他立功;最後在苟延殘喘之年拼死一擊,卻已是將死之身,以70歲高齡的老人,加上他無冕之帝的帝國第一人的身份,更加不可能興兵伐蜀,只好把這場潑天的功績留給兒孫完成了。


三、曹爽很傻

曹爽是伐過蜀的,然而寸功未立、尺土未得而還。

那是諸葛亮病逝十年之後,時當魏齊王曹芳正始五年,蜀漢後主劉禪延熙七年,公元244年。

《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正始)五年春二月,詔大將軍曹爽率眾徵蜀……(五月)丙午,大將軍曹爽引軍還。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延熙)七年閏月,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向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拒興勢圍,大將軍費禕督諸軍往赴救,魏軍退。

《晉書·宣帝紀》:

(正始)五年春正月……尚書鄧揚、李勝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勸使伐蜀。帝(司馬懿)止之,不可,爽果無功而還。

《三國志·魏書·曹爽傳》:

颺(同“揚”)等欲令爽立威名於天下,勸使伐蜀,爽從其言,宣王(司馬懿)止之不能禁。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

通過以上資料,我們可以還原出戰爭的大概。

曹爽攻蜀,與夏侯玄率眾直入漢中,蜀將王平固地利堅守,等到費禕增援而至,魏軍只能退兵。

曹爽意在立勳,事起倉促,對於戰爭中會遇到的困難及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沒有絲毫認識和準備。

他們失敗的原因,表面上看來有三點:

第一民心不附,發氐羌之民運糧,牛馬騾驢死之大半,運糧隊伍哀嚎不已;第二沒佔到地利,駱谷地勢險峻之處,盡為蜀兵所佔;第三,內部陣腳大亂,屬下爭論不休,最終主張退兵的人佔了主流意見。

而究其實質,還是與曹爽本質上就是沒見過大世面的紈絝子弟有關。

高平陵政變時,在與司馬懿的對決中,曹爽仍然如此天真無邪——

然後他就被幹掉了,並連累了手下數十個謀士、加上他自己的三族被夷滅。


參考書籍:《三國志》、《晉書》。

————完————

率意談噱,靡所不包。主攻南北朝歷史、武俠中的歷史及神話歷史,認真的扯淡,認真的考證。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及關注~~~~


王事情


不是不敢,而是沒資格打,沒意願打,沒空打,並且沒必要打。

一、沒資格打

伐蜀是曹魏重要國策,由最高統治者決定,這與被動抵抗蜀漢進攻是兩回事。如果要主動攻打蜀漢,必須皇帝親自下旨決定。而此前曹真曾率軍伐蜀,結果因為蜀道難行加上逢大雨,最後無功而返,徒耗糧草。因此曹魏內部對伐蜀可謂毫無積極性。曹魏也根本輪不到司馬懿做主。雖然諸葛亮死於234年,司馬懿死於251年。有17年時間,但是一開始曹魏最高領袖並且大權在握的是魏明帝曹叡,曹叡直到239年去世。然後曹爽與司馬懿並列輔政大臣,輔佐曹芳。但是,曹爽身為曹魏宗室,一直在朝中掌握大權,並且不斷對其施以排擠。直到249年高平陵政變,司馬懿殺曹爽專國政後才是曹魏說一不二的人。而那時候距他自己去世也就兩年時間了。在前15年時間內,他沒有資格決定打不打蜀漢。

二、沒意願打

那如果司馬懿有機會,有決策權,他會不會打蜀漢呢?還是不會。因為他就勸阻過曹爽伐蜀。244年,曹爽為立威,曾立主伐蜀,司馬懿非但沒有支持,反而竭力阻攔。因為長期與蜀漢交手,讓他明白蜀漢不好打。結果真如司馬懿的判斷,曹爽、夏侯玄所率領十萬大軍被王平擊敗。而大軍又重蹈了當年曹真伐蜀的覆轍,陷於秦嶺複雜地形,進退不利,糧草供應不上,最後終於聽從司馬懿建議退回,也損失慘重。這場興勢之戰充分說明伐蜀要克服地形只劣勢,也說明了司馬懿本人沒有伐蜀的意願,吃力不討好。

三、沒空打

司馬懿很忙。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其實沒怎麼休息過,一直有別的事情做。237年,遼東公孫淵反叛,自立為燕王,聯合孫權,並勾結北方胡人擾亂邊疆。次年,司馬懿率軍北伐遼東,利用天降大雨,遼水暴漲,一舉擊殺公孫淵,一年時間內平定遼東。隨後,魏明帝曹叡去世前,召回司馬懿與曹爽共為託孤大臣。239年,曹芳繼位,這期間,司馬懿一直在國都參與國喪和新君繼位事宜。241年,孫權派四路大軍伐魏,司馬懿請命率軍防範,成功擊退來敵。此後兩年,司馬懿又率軍擊退來犯的諸葛恪。這段時間主要對抗東吳。244年,曹爽伐蜀,為立威而親自出發,司馬懿必須留鎮國都主持大局。247年開始,曹爽兄弟專攝國政,架空司馬懿。司馬懿稱病不問朝政,其實暗中謀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殺曹爽,專國政。此後必須坐鎮國都,並且因為年老,日益病重也無力再出兵,知道251年去世。所以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幾乎沒有休息過,沒空伐蜀。

四、沒必要打

最後就說沒有伐蜀的必要。諸葛亮死後,蜀漢北伐進程暫停,除了期間馬岱等人小規模侵擾邊界外,沒有大的軍事行動,此後主政的蔣琬、費禕都是鴿派,主張休養生息,蜀漢再沒有對曹魏展開打擊、規模軍事行動。因此,蜀漢不再是曹魏大敵。反而遼東、東吳的進犯吃緊,內部曹爽與司馬懿兩派鬥爭加劇。所以,伐蜀的事情完全可以停一停。事實也確實如此,直到251年司馬懿去世,蜀漢主政的還是溫和的費禕(253年才去世)。等到姜維掌權那是兩年以後了。如果在蜀漢休養生息的階段伐蜀,一來蜀道難進軍不易,二來蜀漢防守充分。故而司馬懿不伐蜀很正常。


伊耆角木


如果提到敢或者不敢的字眼,就一定是匹夫之勇與膚淺的見識了。一諾扯扯為什麼司馬懿在諸葛亮死了以後,沒有立刻伐蜀的個人見解。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古訓說的是很有道理的。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沒有選擇立即伐蜀,因為司馬懿當時的情況並不是太樂觀,自己雖然是蜀國沿線的最高軍事長官,但是他在內部的情況並不容樂觀。直到曹爽出城狩獵,司馬懿圍攻曹爽府邸,才算是把兵權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到這時司馬懿的權利才達到了巔峰。


諸葛亮病死的時候,司馬懿一方面伐蜀困難重重,這時候如果司馬懿冒險進軍,很可能是大敗而歸。如果是那樣的話,司馬家族就永遠不要指望在翻身了,也就沒有了後來的兩晉時代。一旦打敗魏國有一百個理由殺死司馬懿全家。這一點對於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來說不可能看不出來。

第二點司馬懿伐蜀大獲全勝的情況,成功滅掉了蜀國,這時候魏國兵權大部分在曹氏人手中,司馬懿長年征戰在朝中人脈關係並不是特別好,而曹睿也很精明。無論任何時候都沒有把兵權歸置到司馬家族。而是一方面起用另一方面打壓。如果伐蜀成功,魏國馬上會收回司馬家族的兵權,搞不好天下太平之後司馬家族也免不掉被殺的後果。以司馬懿的心機,無論哪種情況都會讓自己一家賠了性命。

唯一能保住自己一家老小的辦法就是,三國鼎立。魏國那時候也是人才極為缺乏,找不到一個可以代替司馬懿的人。這時司馬懿的策略就是,一方面制衡吳蜀兩國,一方面在朝中培養自己的實力。而司馬懿雖然如此,但是還是活的戰戰兢兢,害怕哪一天自己被幹掉,所以就一直推辭,自己病重。鋒芒太露。他也會被幹掉。直到某天自己羽翼豐滿之時,才可以大舉伐蜀。可是司馬懿沒有等到那一天,只能由他的兒子來完成他未完成的事。



和風小築主人一諾


廢話不多說,打仗有幾種,一政治不合,二經濟利益,三自身利益,顯然在當時,司馬懿考慮的是自身利益,所以不會開戰


述說真實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有能力去伐蜀嗎?死諸葛都把司馬懿十萬大軍嚇退了,司馬懿還追個毛線,臉都丟盡了。

諸葛亮死後還有姜維,就司馬懿那點軍事才能能滅了姜維?連中國歷史傑出的軍事家鄧艾都沒有滅了姜維,反而被姜維害死,司馬懿一個軍事戰略家,有什麼能力滅蜀國?

諸葛亮北伐,強大的曹魏,只能處於被動防守,魏國大軍在司馬懿的帶領下,被蜀國百般羞辱,一點尊嚴都沒有,真是比曹真當統帥還窩囊。諸葛亮與司馬懿對戰六年,也是司馬懿一生中最窩囊的時候,比曹操在時,還要窩囊,好不容易諸葛亮死了,一個諸葛亮留下的木像都嚇得趕緊跑,歷史上也只有司馬懿能做到這樣了。

諸葛亮死後,按理說魏國應該進攻蜀國,然而歷史證實,蜀國在姜維的帶領下,北伐三十年,十一次北伐,魏國依然處於被動防守狀態,即使魏國名將眾多,依然被姜維耍的團團轉,勉強鄧艾在軍事力量上比姜維強,打敗了姜維。鄧艾可比司馬懿強多了,雖然也是跟司馬懿一樣,被動防守,但是還沒有像司馬懿那樣打出畏蜀如畏虎這樣的戰績。司馬懿的軍事才能欺負孟達,公孫淵這種匹夫之勇,不會用的人物還行,對付諸葛亮,姜維這種用兵高手,司馬懿還差的太遠,歷史定位司馬懿軍事戰略家,很符合司馬懿,軍事家稱號,司馬懿配不上。


汐水柔情


北方地區,曹家與司馬懿正在爭奪權力,誰有心思去討伐蜀漢?

其次,進攻蜀漢就需要翻越秦嶺巴山地區,這就需要輕裝山地步兵,而這個兵種正是蜀漢的強項,曹魏軍隊歷來以重步兵及騎兵為主,單獨組建輕裝山地步兵很麻煩,還未必能夠有效果。而且,蜀漢一直在浪費國力,主動攻擊過來,這就正好消耗蜀漢力量。等北方地區恢復人口經濟,可一戰而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