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尋死路」,什麼意思?

在農村依舊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即使幾百年古人教育孩子的話語,現在都一直流傳著,這足以說明古人的智慧和為人處世放到現在都是很推崇的。小時候我們經常喜歡在樹蔭下,或者在火爐旁聽長輩給我們講那些流傳已久的俗語。可能是那時候還是太小,不能完全理解清楚,但是現在已經到了這個年紀,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這句話: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尋死路”,那麼到底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

農村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尋死路”,什麼意思?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尋死路”這是在《贈廣賢文》中的一句話,也是一句俗語,流傳至今。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根據字面意思,我們通常認為是在三十歲的時候不發財,那麼四十歲的時候將不會富裕,那麼在五十歲的時候甚至想自己尋死路。

農村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尋死路”,什麼意思?

其實古人真實的意思不是這樣的。

“三十不發”的意思其實就是教育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多舉手之勞,要多去幫忙,多交朋友,不能太看重財物。其實也是這樣的,因為現代人都太看重財物,很多時候因為利益關係,便開始做一些自己違心的事,那麼肯定會導致自己的朋友少,朋友對自己的信任度降低。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是很和諧的,如果沒有得到很多鄰里鄰居的認可,那麼以後很多事都不好辦了。

農村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尋死路”,什麼意思?

“四十不富”的意思就是說在農村裡取得的信任少,事情不好辦了,便不能過上富有的生活。

“五十將尋死路”的意思就是說,在五十歲的時候要開始承受著三十四十歲所做的後果,一個年紀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在村裡面沒有得到作為長輩的待遇,也沒有傲人的財富,那麼註定是孤零零的,甚至說有想自尋死路的想法。

農村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尋死路”,什麼意思?

農村的這句俗語,教育了我們在很多時候,要豪爽一點,不要僅僅只看財物,很多時候能幫助別人的,就要去幫。都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等到四十歲的時候,自己人脈廣了,對別人的好很多人其實心裡都會惦記,做什麼時候都願意來幫你,想不富都難。

農村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尋死路”,什麼意思?

農民朋友們,你們覺得這句話怎麼樣,歡迎分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