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不要從小就送去學樂器?

給你吃一口棉花糖

經常有家長朋友們,問我一些非常類似的問題,比如說今天早上我們一個弟子班的學員,就問我,我的孩子,學了很多東西,涉獵廣泛,但是,什麼都學了,我又感覺他好像沒有在某一方面有特別突出的優勢,該怎麼辦呢?然後另外的家長,今天早上也問我,我的孩子的班上,其他孩子都在學藝術或者學上一樣樂器,至少有一半的孩子都在學,那麼我該不該讓孩子去學呢?到底有讓孩子學什麼樣的樂器或者藝術呢?

我們從這裡面能看到的實際上是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家長們在這個時代的焦慮。

這個時代的焦慮,有這麼幾個原因組成:

  • 第一個原因,由於中國上百年以來我們一直很落後,所以中國人在100多年以來都很奮進,都拼命想出人頭地,都拼命想戰勝自己,骨子裡面的自卑,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從上輩人那裡傳遞而來的,對生存感到一種焦慮;

  • 第二個原因,這個時代充滿了不確定性,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互聯網這個時代,我曾經給弟子班講課我說,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你站在100年之後看我們這個時代,你描述的時代,最準確的四個字就是,驚心動魄。

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每天都會看到新變化,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每個人的職業,所有這些焦慮,聚合到一起,一定會向下一代傳承,再加上馬雲煽風點火說,下一代的孩子我敢保證大多數長大之後沒有工作,於是家長們就開始焦慮了,那麼在學校裡面最普遍的情況就是,別人的孩子學了奧數,你家不學,似乎你(孩子)就落後於他(孩子),別的孩子學樂器,你家又不學,似乎你(孩子)又落後於他(孩子)。

所以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啊,不是簡單的說,你的孩子要學什麼樣的樂器的問題。你要考慮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優勢的問題,其實世界在某些方面是挺簡單的,簡單的哪裡呢?

人和人之間,你只要比大多數人優秀,你肯定是有飯吃的,那麼孩子的孩之間也是同樣道理,你的孩子只要能夠保持比其他孩子一定的優勢,那麼他將來也肯定工作做的,這是毫無疑問的。那麼如果從這個角度講,同樣都是在學奧數,同樣都在學樂器,那麼看來就無法在學習和不學習之間展開怎麼差異性的結果了。

那怎麼樣能夠讓孩子保持一種優勢能夠緩解你家長和父母們的焦慮呢?

首先要搞清楚,我們學的這些樂器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僅僅是因為你會彈奏什麼而想從優勢,我想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可能還算可以,但在下等人身上,誰不會彈兩個東西,誰不會拿一個樂器出來展示一番,彈兩個樂譜,我相信在下代人面前,這些東西不可能為優勢,那麼這裡面首先要區分的是,你應該去觀察你的孩子的樂感。

他是不是一個在音樂上的確是比其他孩子在天賦上有明顯優勢的。

第一類有天賦,那麼當然應該去發展他的優勢,促進他潛能的發展,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在教學方法上,就一股腦都給他灌輸,最後可能讓孩子厭棄自己學習藝術的這個特長。

第二類音樂資質一般,並沒有特別突出的體現,但也不是說對音樂完全沒有愛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學習什麼樣的音樂,如何學習,應該按照他的愛好來。所以我想說的:第一點,如果你的孩子的確在樂感上有天賦,那麼可以重點培養;第二點,對多數孩子而言,不可能每個孩子都對音樂有天賦;

那麼其他孩子還該不該學個音樂呢?

我認為還是應該學的,原因很簡單,其實你看一下,在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大綱裡面,就有音樂這門課,只不過,由於學校、家長,過於重視孩子升學考試的要求而忽略的這些美術、音樂、體育等這些課程。那麼學校忽略的東西,當然在國家的教育大綱裡的東西,當然應該是孩子必備需要培養的一部分。 這樣培養的目標,就和第一種有差異了,那就是第二種以培養愛好為目標。

愛好有什麼好處?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很多磨難的,人有一個愛好,在關鍵時候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一種支持,緩解焦慮緩解壓力的能力,不言而喻。我經常工作比較繁忙的時候,有時候全國各地到處飛的時候有時也會感覺到好像內心枯竭,似乎好像喪失了力量,特別疲勞、疲憊,但對我而言,我的愛好聽音樂,我有一個自己的音樂包,我經常把世上最好聽也都存到我的音樂包裡面,只要我打開,聽這些音樂,我就能起從其中夠汲取到力量,而且感到渾身似乎就像充滿了電一樣,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真是滿血復活,所以我就知道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的疲勞可能是精神上的,因為現在這個時代人們的肉體上其實都不會太疲勞,所以精神上的疲勞,用精神的愉悅,來給予醫治,是最恰當的,而學習一樣樂器,而且是做一個愛好來培養,自己喜歡的,那麼由此而帶來的對音樂和藝術的一種欣賞和對美的一種探索的能力,對我們這一生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關於第二種音樂資質一般,並沒有特別突出的體現的孩子,我總結一句---投其所好。

他喜歡什麼就學什麼,他喜歡如何學就如何學,不要想著把他培養成一個鋼琴家,某一種音樂的演奏家的目標去培養,那就好了。

第三種在樂感方面,不但是平平,可能還比較沒有太多樂感的孩子,對學音樂的節奏音的旋律,它不能夠很好的掌握。那麼如何判斷孩子資質平平的,或者資質不夠?

  • 第一個就是看節奏。我們隨便放段音樂,如果這個孩子能夠非常準確地跟著節奏,他能夠跟著節奏拍手,或者是點點她的腳尖,或者是跳舞,就代表節奏感很準確。

  • 第二個就是對旋律的記憶能力,那麼樂感好的孩子,你給她播放一段旋律,他很快也能記住,或者聽了兩三遍能記住,

如果你的孩子在這兩方面沒有太多的優勢,它屬於在樂感方面不太好的那部分,孩子,那麼對於第三類的孩子的培養,我的建議就是,把音樂和其他的藝術形式集合到一起來培養,藝術實際上是相通的,而且在藝術各個領域裡面都有一種東西叫做通感能力也叫聯覺能力,比如說如果這個孩子對音樂,感觸不是很深,也許她對另外的藝術媒體,感觸比較深,比如說畫畫。

還有的孩子可能非常善於去使用優美的語言來抒發自己的心裡,這些藝術界相通的東西我們都可以去尋找孩子在某個方面的特長的。其實每個人大腦都不同,但是這也恰好說明,每個人大腦,都有他的長處,所以準確地判斷你的孩子在某方面藝術的一種天賦能力,或者說至少在某方面的藝術裡面他是愛好的,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準確判斷這一點之後,和藝術結合起來進行,比如說在他寫優美文字的時候背景播放音樂,在他畫畫的時候背景播放音樂,讓它慢慢的能夠感知到藝術各個媒體之間的這種通感。能夠自然而然地通過藉助繪畫或者文字,慢慢的對音樂有所感悟,這個並不難,這就是藝術的直覺能力。

父母的焦慮實際上就是要讓孩子未來能夠出人頭地,能夠比別人很有優勢,那麼這些優勢從何而來呢?

人類在未來職業生涯的時期,我們使用的大腦,主要就是用兩個能力,

  • 一個就是精確的邏輯推理能力,

  • 第二就是直覺的判斷。

而直覺的判斷,其中有一部分是源於藝術思維的直覺,藝術這個東西,實際上是一種完形的能力也叫做格式塔的能力。

藝術能夠幫我們從另外的視角去看待問題,有的時候是從整體的視角,有時候是從另外的維度去看的問題,有時候他們給我們一個對事情整體的把握,或者一個直覺的判斷,這些都是我們人類未來在職業生涯和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種補充力量,所以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裡面,通過數學、物理、化學其理工科的訓練已經有了,那麼我們的藝術直覺能力得通過藝術的打造,來給你的孩子,給他另外一隻腳,給他另外一把武器。當我們的左右腦均衡發展的時候,這樣的孩子擁有兩隻手的武器來應付未來生活的時候,那麼你就不用太過於焦慮孩子的未來了。

還是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福分,父母所需要做的就是,幫她找到適合它的戰場和適合他的工具。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父母堂為您解答:

一般家長都認為音樂學習是陶冶情操的事情,如果想讓孩子便聰明,還是得學奧數之類的理科課程。殊不知,音樂學習,主要是樂器學習對孩子的大腦開發有非常大的作用。

科學家們通過掃描正在彈樂器的人的大腦,發現有很多區域都非常活躍,這是因為彈奏樂器需要同時運用到大腦的多個區域,就像讓大腦做了一場全身運動。

與單純聽音樂者不同的是,演奏者表演時需要同時運用左右大腦,使得大腦胼胝體的容量與活動大大增加。胼胝體是連接左右大腦的橋樑,當它變強大時,人們處理事情的效率及創意度也會增強,因此專業的音樂家通常具有很強的執行力、記憶力以及對事物分門別類的管理能力。

為了增進這一結論的可信度,科學家們做了一次對比實驗。他們找來一些認知功能和神經處理水平差不多的參與者,令一部分人學習器樂演奏,一段時間後發現,學過演奏的人的大腦有很多區域都增強了。

除此以外,在音樂表演中有很多合奏的時候,合奏可以增強孩子們與他人的協調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說不定還能認識興趣相投的好朋友。

另外,音樂還能調節人的情緒,使人平靜下來或者開心起來,對孩子的心理建設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讓孩子學習樂器一定要尊重他的意見,千萬不要強人所難。除非孩子已有成為音樂家或是考級的打算,否則學習樂器還是放輕鬆比較好。


父母堂

社會不斷髮展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了。很多有經濟實力的家庭都會讓自己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學習一到兩種樂器。問題來了,很多朋友會問幼兒學習樂器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有什麼必要嗎?

首先,孩子從小接觸樂器,不僅能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和藝術修養,而且對培養孩子踏實的學習態度、自覺刻苦的學習能力具有很大的意義。因為想要學習一種樂器,必須得有耐心和毅力,否則根本學不下來。

其次,樂器的練習和演奏是一個既需要動腦也需要動手的運動,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與十個手指靈敏的活動。使大腦的左右半球的技能獲得同等發展並增進互相協調能力。很多數據標明,從幼年開始學習樂器的孩子入學後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都高於同齡的一般孩子。

最後,學習樂器是人生中財富的累積。只要學了1、2種樂器,不論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你都能發現別人會對你另眼相看。對人的整體能力提升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鋼琴大師霍夫曼說過:"當鋼琴家忘卻塵世單獨地面對他的樂器時,他能夠與內心最深處的和最高尚的自我交談,這種精神上的財富是不能用金錢購買也不能用暴力搶奪的。"同理,學習別的樂器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

說到這裡肯定很多家長會擔心小孩在學習樂器與學習文化課知識的衝突。其實從小培養孩子學習樂器反而能鍛鍊他在處理這方面衝突的能力。讓他更加知道如何去合理安排時間。只要時間安排合理了,衝突自然也就避免了。

綜上所訴,從小讓孩子學習樂器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所以建議有能力的家庭都能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學習一門樂器。你會發現你的孩子會越來越聰明可愛的。


滔說育兒

從這個問題上看,孩子從小要不要學樂器,其實最重要是孩子,我分析了幾點,希望能通過這幾點,讓你做出一個好的決定。

第一,在考慮是不是要從小學習樂器,要先排出家長“讓孩子贏在出發點”等帶有功利的想法,這也不是說,帶有功利的心不好,而是會影響到你的判斷,你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那麼就要從心裡以孩子為出發點,其他功利目的都是輔助了,各位家長都要明白,我們無法決定孩子以後的路,只能輔助,不能一直揹著孩子走,孩子的路要自己走,所以,學樂器也是一樣的,要孩子真心的喜歡。

第二,那麼怎麼看出孩子是真心喜歡,還是短期喜歡呢?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喜歡這個,我們才給他報名了,誰知,上幾天就厭學失去興趣了,每天都要要求他去學,學習任務都變成家長了,這個考慮是沒錯了,孩子的興趣是多變的,而且有些孩子的興趣是一時的,很快就失去了興趣,所以,現在很多試聽課,可以讓孩子去體驗下,讓他對她喜歡的事情有一定的認識,然後,回家,看孩子的堅持程度,是鬧著一定要學,還是鬧幾下就停止了,然後就忘記這件事了,這是關乎判斷孩子是否能堅持下去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如果經濟可以,孩子有明確的表達出濃厚的興趣,那麼可以購買次數較低的會員,或者家裡自己給他空間去培養,如果孩子堅持下去,而且興趣不減,就可以根據家庭情況,規劃他的樂器學習,

第三,很多樂器都是有限制年齡的,要按照科普要求的歲數,而不是教導老師口頭說說,盲目去追求傳說中的“對孩子好”而過早讓孩子接觸,孩子手指還在發育,很多樂器都是沒法直接彈奏的。

綜上所以,請結合以上三點,做出明智決定,孩子學樂器,可以從小學起,培養興趣,但是不強迫、不要求,讓孩子更為全面發展。


職媽育筱娃

這個問題當然要看孩子自己的興趣。能夠會一樣樂器當然是好事,但主要還是看孩子自己的興趣。家長可以多帶孩子體驗一下,什麼小提琴、二胡,鋼琴、揚琴,笛子、薩克斯,等等,多嘗試一下看看孩子是否有興趣,對哪個更感興趣。當然也得看看孩子的天賦。

絕大部分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對音樂很敏感,但是這樣的“愛好”,並不能支撐孩子去學習音樂,他們只是自然的對音樂產生的愉悅感,但以此為依據就說孩子有音樂天賦,讓孩子去學某種樂器或音樂,恐怕也不那麼合適。

另外,如果孩子真的感興趣,還需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標杆,比如學鋼琴,就看朗朗,雖然不必非得達到朗朗的程度,但有目標總是一種動力。當然,也得允許孩子覺得累,這本身就是事實,否定是不行的。只有同理孩子,體諒孩子,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關愛,才有力量繼續堅持。

學習樂器是一件艱苦的工作,只有孩子有足夠的興趣,有嚮往,才能支撐他們堅持下去。


rainbowzhong

一看孩子的興趣。

學什麼興趣一定要以孩子為主,比如有的孩子就喜歡畫畫,你非讓他學樂器,那不是強權嗎?對孩子也沒什麼說的出的好處。



二看孩子的資質。

學習樂器真的需要看孩子的生理條件,以及音樂天賦,這個不是歧視。舉個例子,鋼琴要求孩子的手指跨度夠大,這樣才能完成一些曲子,學提琴類的要求孩子手夠寬有力,這樣對於音準才有幫助。沒有這些對於孩子來說,越學門檻越多,難度越大。


U12家庭教育

但竊以為,孩子就是一塊璞玉,可塑性很大,主要看家長願望。孟母三遷的原因也就是希望孩子從小有一個她認為好的環境,按照她希望的那樣健康成長。她獨到的眼光成就了一個亞聖,當然也是她運氣好,並非人人都可成為大人物的。

有人說,學不學樂器那得看孩子是不是那塊料,有沒有那個細胞?其實人類生來都是有藝術天賦的,君不見原始群落裡個個都能歌善舞?因為原始群落髮展方向相對簡單,打到獵物了,收穫多了,大豐收了,自然開心了,大家一起又歌又舞,孩子耳濡目染,當然也就一樣了。

現代社會發展方向多元,再不是那個單一社會,孩子向哪個方向發展,主要看孩子成長環境,家庭環境更為重要。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麻將館一樣的家庭里長大,天天看的是碰碰胡,聽的也是胡胡碰,你還想他今後成為這家那家,恐怕比登天還難。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今後與音樂結緣,那至少要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給他一個有濃厚音樂氛圍的環境,儘可能早的給他良好的音樂啟蒙教育。當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成為你所希望的那樣,就得靠老天恩賜了。

雖然孩子並不能如你所願,但孩子從小就受音樂啟蒙,雖不在音樂方面有所造就,一定會給孩子成長注入積極成分,這顆種子的種下,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君不見,所有有所成就的大人物,哪個沒一點藝術氣質。衝破阻撓勝利歸國的錢學森,很多東西無法帶回,可他的鋼琴小提琴卻是帶回來了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聽說畫畫是不會,懂不懂音樂不知道,可他老人家卻是舉世公認的詩人!處處都透露著藝術家的氣質,因而增添了無窮魅力。

如果你家有那個條件,能營造那麼個氛圍,你不妨早一點把你的孩子送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總會有所收穫。



雲卷飛山

首先,要看孩子的意願想學哪一種樂器,當然學樂器的好處很多!但學每一樣樂器,開始學的年齡是不同的。

比如中提琴大提琴,二胡和古箏建議,五歲到七歲左右。鋼琴小提琴,4到6歲開始學。吉他七歲學等等。

其次,培養興趣最重要,孩子興趣持續很高就對了!然後是貴在堅持! 學樂器可以培養孩子的藝術氣質,提高修養,開發智力,提高協調性,也可以鍛鍊耐力和自信心。

  我們可以讓孩子通過學樂器,學會欣賞音樂,與音樂為友,在某個心情舒暢、陽光燦爛的午後,或是是在某個遭遇挫折、孤獨煩悶的夜晚、都能在音樂的陪伴下更從容、安寧!


悅悅芳香

我主張孩子從小學一樣樂器的,如果孩子也喜歡的話。但這有利有弊,家長一定要平衡好。

其利: 能擴展孩子的生活面,訓練孩子的思維,陶冶孩子的情操,持久學習還能培養孩子沉著、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品德,對文化課的學習很有幫助。

其弊: 有些孩子一但學了某樣樂器,老師、家長就極力要求孩子過級,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這樣無疑增加了孩子的負擔,消磨了孩子對“其它學習內容”的興趣,甚至讓他的童年失去快樂。


此心安處是吾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