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牛羊血吸蟲病

預防牛羊血吸蟲病

--------

我省地處東北腹地,沿松花江、嫩江水路沿線地帶水網密集,水草豐美,為草食獸提供了天然牧場,隨著我省畜牧業發展,沿江河邊緣水草放牧行為日漸增多,為牛羊血吸蟲病發生並流行提供了條件,據筆者瞭解,近些年我省一些沿江河鄉鎮牛羊血吸蟲病時有發生,個別地區還有多發的趨勢,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筆者特寫此文以期為飼養戶和相關獸醫人員參閱借鑑。

一、病原

病原為鳥畢吸蟲,是血吸蟲病中的一種。該蟲體呈線形,雄蟲乳白色,雌蟲暗褐色,雄蟲體長4.39-8.50毫米,體寬0.29-0.47毫米,雌蟲體長相近,體寬比雄蟲瘦3-5倍,顯得纖細。我們採集到的病原是在嫩江沿線水草中放牧的發病牛和羊的糞便,使用水洗、篩網過濾兩次,沉澱物用100倍顯微鏡直接鏡檢,發現了蟲卵,淡金黃色,兩端各有一個附屬物,一端比較尖,另一端較圓,與鳥畢吸蟲卵特點吻合。取患病牛羊腸繫膜在太陽光下觀察其膜靜脈血管,觀察到白色纖細的寄生蟲體。

二、生活史

鳥畢吸蟲可以寄生於綿羊、山羊、黃牛、馬、駱駝等家畜,在其寄生的腸繫膜靜脈末梢部位產卵,蟲卵經過一段時間蓄留,有的隨血流進入肝臟,伴隨肝臟膽汁流進入腸道,有的直接破腸壁血管和組織進入腸道,兩者都隨糞便排至外界,在適宜的溫度(10℃-30℃)和溼度(溼地、沼澤地、水坑)下十天左右孵出毛蚴,孵出的毛蚴遊於水中,伺機尋找其適宜的中間宿主-各種螺螄,找到後直接迅速鑽入其體內,開始發育,經過母胞蚴、子胞蚴的發育,最後以尾蚴從螺體逸出,遊於水草周邊,在1-2天內遇到吃水草的牛羊後依靠自身的穿刺腺分泌物穿透牛羊四肢皮膚侵入,進入血管,隨血流到達腸繫膜血管,開始重新發育為成蟲。如果尾蚴在1-2天內遇不到終末宿主則死亡。

預防牛羊血吸蟲病

三、流行病學

此病流行於四川、貴州、湖南、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地,我們吉林省報道的不多,尚需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我省主要發生在盛夏和初秋季節,發生後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施治不對症能夠造成很大死亡損失,死亡率可達50%以上,還可以發生瘦弱、流產等。

四、症狀

本病有急性經過和慢性經過之分。

1. 急性經過。羊表現居多,羊感染初期症狀不明顯,略表現出食慾不佳,行動緩慢,呆立不動,約經15-20天后病狀突然加重,表現為腹瀉加重,繼而下痢,糞中偶有帶血,粘膜蒼白黃染,體溫不高,下腹圍增大,觸診有波動感,站立困難,眼眶下陷,後因全身虛脫而死,從病狀加重到死亡約7-10天時間。

預防牛羊血吸蟲病

2. 慢性經過。牛表現居多,主要有以下症狀,體瘦毛焦,貧血黃疸,腹下水腫嚴重,下腹圍增大,母牛懷孕率低,流產率高,治療不及時死亡率可達30%。

五、剖檢變化

重點有以下幾點:死亡病牛腹腔內有腹水;腸繫膜淋巴結水腫;肝臟變硬,變小,表面凹陷不平,有的表面散佈著灰白色壞死結節;腹下肌肉和結締組織水腫。

1. 吡喹酮。適用於牛羊,有口服和注射兩種製劑,口服方法按每公斤10-35毫克使用。注射方法其劑量按牛羊每公斤體重7.5毫克使用。

2. 敵百蟲。(1)靜脈注射法,羊按每公斤體重0.04克用量,用法為按10%比例溶於0.9%生理鹽水中,靜脈注射,一次量;(2)口服法用量,按0.09克/公斤,日一次,共三次。大家注意:由於敵百蟲毒性較大,建議批量用藥前必須按動物不同年齡、不同體質,選擇10%比例左右做一次安全試驗,然後大規模應用。

3. 硝硫氰胺(7505)。黃牛按每公斤體重2毫克(限量300公斤)一次靜脈注射,必要時隔3天覆一次。羊用每公斤4毫克用藥,靜注,日一次,連用三次。

預防牛羊血吸蟲病

七、預防

1. 不到江邊放牧,切斷傳播途徑。發現有疑似傳染病發生時,立即停止到有水草的地界放牧,直到氣溫在10度以下方可再去。

2. 定期驅蟲。成蟲在體內的存活時間預計在3年以上,所以應該定期驅蟲,一般是春秋兩季,選擇敏感藥物。應該注意的是驅蟲後的牛羊要在無水的高燥地段放牧,使其排出的蟲卵無法發育。

預防牛羊血吸蟲病

八、小結

從上敘述不難看出,牛羊血吸蟲病呈區域性發生,依賴水源、螺螄傳給牛羊,此病可防、可控、可治,一旦有此病發生要立即遠離水源,立即驅蟲施治,驅蟲後到高燥地區放牧,並注意收集病畜糞便不要流入水源。這樣就對此病有較好的控制。

作者:■12582農信通獸醫專家 呂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