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域征服

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域征服

河西走廊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這裡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裡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這裡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名勝古蹟燦若星河。

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域征服

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河西走廊都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那麼他是從何時 併入中原王朝的呢?

西漢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擁有東方最強軍事實力的草原梟雄冒頓單于遣右賢王大敗月氏,後又派老上單于殺其王據此地,隨即佔領河西走廊。匈奴王朝大軍虎視大漢國都長安。

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域征服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出擊匈奴,匈奴渾邪王殺了休屠王,帶領四萬部眾投降漢朝。公元前121年設立酒泉郡,武威郡,公元前111年設立張掖郡,公元前88年設立敦煌郡。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陽關和玉門關,史稱“列四郡,據兩關”。初設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後武威郡分張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其併入華夏版圖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域征服

河西四郡的設置,促進了漢朝統一西域。河西四郡設置之後,漢朝將秦長城從令居(今甘肅省永受縣)延伸到了陽關、玉門關。其烽燧深入到輪臺,用以防禦匈奴。這條長城的南面,就是漢朝移民屯墾的農業區,河西四郡設置之後,隔斷了匈奴與西羌的聯繫,導致與加強了漢朝與烏孫和天山以南諸農業國的聯盟,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斷匈奴右臂”,從而進一步削弱了匈奴的勢力。

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域征服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東西長約1,000公里,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漢武帝將河西走廊納入中原王朝,徹底打通了古絲綢之路通往西域、歐亞的通途。控制河西走廊,也使得中原文化得以向西域各國傳播,為後代將新疆、西藏納入華夏版圖打下了有力的基礎,所以說河西走廊併入中原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域征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