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为何会流传出“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这句话?

在中国历史上,说起国力强盛的王朝,我们恐怕首先会想到汉唐,但是“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这样一句硬气的话,连汉唐都没有做到,但是明朝做到了,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他是非常硬气的,有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情壮语。 每个王朝都有着它的寿命,明朝也不例外,对于明朝的灭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今天不讨论这个。

明末时期,为何会流传出“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这句话?

但是有一点观点,在现在非常流行,就是“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看起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那么魏忠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魏忠贤,明末有名的大太监,大奸臣。他少时家境不太好,整天和消混混们混迹于街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早先就能看出来。魏忠贤是自宫的,话说对自己都这么狠的人,那要混不出太监样了还真对不起他这一刀。 进宫后他巴结上了客氏,这个客氏是朱由校的乳母。在朱由校还是皇子时,这个客氏对他真的是没话说,所以朱由校继位后非常信任客氏,按说皇帝继位后就没有乳母什么事了,但是朱由校封她为奉圣夫人,每天出入朱由校的寝宫,据记载二人可能有关系。 魏忠贤搭上了客氏这条线当然是扶摇直上。

明末时期,为何会流传出“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这句话?

至于客氏为什么看好魏忠贤,有传言说他是自宫的,由于手艺不好,或者是故意的,所以宫的不干净,而客常年待着深宫之中自然是寂寞难忍,因此魏忠贤凭这点跟客氏搭上关系还是有可能的。 在客氏的帮助下,魏忠贤极受宠信,出人司礼秉笔太监,这个位置是可以为皇上代批奏折的,权力非常大,算是太监这门行业的最高水准。朱由校是很贪玩的皇帝,基本不管国事,因此魏忠贤一时权倾朝野,自封“九千九百岁”,而当时有种说法叫“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打击阉党,魏忠贤也被给办了。

史书上记载魏忠贤无恶不作,崇祯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灭掉魏忠贤,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为什么还有魏忠贤不死,明朝不亡的说法呢?

明末时期,为何会流传出“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这句话?

下面我就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总结主要有三点。 首先,要讲究平衡,古代统治者最怕权力集中在某一方,在崇祯没有上台的时候,这时候的明朝权力都掌握在魏忠贤手里,魏忠贤把东林党压制死死的,所以在崇祯上台以后,灭掉了魏忠贤,使得东林党迅速上台。东林党人,只会空谈的文人,根本没有挽救国家的能力,如果魏忠贤不死,可能就不是这样的局面。 其次,魏忠贤增加国家财政,古往今来,每个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钱,明朝也不例外。魏忠贤知道钱的重要性,搞了什么商业税,矿税之类的,这种税收不是针对老百姓,针对的是那些大世族,大家族,针对那些有钱人,魏忠贤虽然自己贪一点,但是国库还是逐渐的充实起来,军队也走了充足的军饷。 崇祯当政后弄死了魏忠贤,皇帝也不是超人,他还是需要手下办事的,这时另一帮人上来了,那就是东林党。东林党都是些什么人呢?大部分是江南的士大夫,而当时的江南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让崇祯停止收工商税,还有矿税。

明末时期,为何会流传出“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这句话?

朱由校时期,江南当时光茶税每年就有20万两的收入,而到了崇祯时期,能收上来一半就不错了。既然国库少了这么大的一项收入来源,国家打仗要用钱怎么办?只能算在老实的农民头上了。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能挣多少钱?放着那么富有的资本家和矿老板们,欺负老实的农民这算啥,老百姓没有饭吃,自然造反就多了。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就可以增加财政税收,有了钱的明朝,恐怕最后不会败的这么惨吧! 第三,重视军事,在魏忠贤当政期间,明朝的军事力量是很强的,魏忠贤大量购买火器,火铳,红衣大炮等重型武器,对后金的形势一片大好,捷报频繁,还用大炮重伤了努尔哈赤(不久死亡),搞得皇太极疲惫不堪。在用人方面,重用孙承宗、袁崇焕、毛文龙等人,在后勤方面,全力保障前方将士,不克扣军饷,保障了前线的后勤。但是在魏忠贤死后,明朝在用人,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如果魏忠贤还在,恐怕就不是这样的局面了。

明末时期,为何会流传出“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亡”这句话?

假如崇祯没有杀害魏忠贤,崇祯加魏忠贤两人,就可以加强中央的权力,抵制东林党的势力,和平期间皇帝会忌惮,但是在乱世,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胜利。在崇祯临死前,自己也是后悔杀害了魏忠贤,下令把魏忠贤的尸骨厚葬。 历史中东林党的人个个非常清廉,极富正义感,但是当满清入关后,在抄那些东林党的家时,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当然个别清廉的还是有的。 魏忠贤在的时候,将东林党压制的死死的,征收工商税变相的缓解了农民的压力,但是他动了东林党的利益,所以朱由校一死,他们就迫不及待的配合崇祯灭了魏忠贤,而东林党又变相的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明朝亡于流寇,不如说亡于东林党更确切些。 反观最后李自成攻入北京时,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在崇祯身边的,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太监。 以史为鉴,贪官固然可恨该死,但是不包实事只会纸上谈兵的沽名钓誉之辈确是实实在在的昏官庸官比贪官更可恨更该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