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大央媒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就「娘炮」這一話題掐架,你怎麼看?

小朱說骨病


最近娘炮之風走進大家生活,讓我們既不想加入這場口水大戰,也無意探討所謂的性別模糊,女權覺醒來。我只是從一個創業者的角度出發,和大家聊聊由此衍生出的男色經濟,男色在審美多元化的時代只有善於利用,就可能轉化為無限商機。

男色的流行是女性消費群體崛起的標誌。男色突起是與30-55歲年齡段的女性審美觀念分不開的,女人眼中的男人標本,存在決定需求,現在的女人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她們有充盈的消費能力,大到房產,汽車,小單洗髮水,所有的消費商都把女人當做她們的救星,一個女性消費時代已經來臨。面對女人的消費目光,誰不想吸引她們的目光?而花樣美男無疑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

在男色的定義裡面,漂亮的長相是一個基礎,陽光,青春,性感,奶油都是普遍有的特徵,而中性就是其中一個很關鍵詞,在我看來,男色就是51%的男人糅合了49%的女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界限。

中性會讓小眾覺得新鮮,但變態卻會引起大眾的噁心。男色的最高境界,是梁朝偉的眼神,張國榮的氣質,二者都是在男性的軀殼中蘊含著若干陰柔之氣。對男人女人都同樣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人類性別關係發展史有一個從異性到同性到中性咋過趨向無性的時代,太堅強或者太柔弱的人都可能會喪失市場。男色經濟應運而生,娘炮之風盛行的根源由此而生。所以娘炮之風原來是女人的需求審美而產生的。

國家最近出文不提倡娘炮之風,中國需要優秀文化的滋養。不單單說給有娘炮的男人說的,也是給這批最大消費群體女性說的。


木子月生創業


關於娘炮,新華社的觀點是: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娛樂造勢傳遞出讓人擔憂的傾向,娘炮的人設正在毀掉年輕一代人的榜樣。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

而人民日報的觀點則是:重質不重形,魂到品自高,娘不娘不是從外貌判定,而品行。外形不是問題的關鍵,內涵才更深刻地決定著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更何況開放的社會講究多元化,我們應該尊重多元化的審美。

這兩種觀點,都有相當支持者。

說實話,現在確實是娘炮之風盛行,電視劇,電影以及娛樂節目,都充斥著小鮮肉,在社交媒體上,小鮮肉的人設正在成為青少年最為追捧的偶像。這種現象到底會不會讓未來年輕的價值觀扭曲呢?

這很難說。

早些年我們的青年偶像是戰鬥英雄,是雷鋒,是王進喜,再往後,我們的偶像是歌星,影星,周杰倫、王菲、謝霆鋒、李連杰、成龍、劉德華等等,現在年輕的偶像是鹿晗,蔡徐坤、吳亦凡。雖然娘化嚴重,但發文批判就能解決問題嗎。一個時代年輕人喜歡什麼,追求什麼,不是平白無故的,一定是跟教育有關,跟社會有關,跟風氣有關。這些小鮮肉的成長,被包裝也是為了迎合當下人的口味,所以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

這才是發人深思的。

換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選擇偶像的自由,有自己喜好的自由,如果因為喜歡娘炮就被禁止,被抨擊,那這是社會自由的退步。央媒有引導輿論的責任,但沒有禁止的權利。

所以,觀點激辯可以,但不要越位,不要認為的去幹預。這才是一個現代社會該有的自由狀態。


跳球


曾經有女兒激辨過,我說:最煩的就是鹿晗、吳亦凡等人了,一個個娘們家家的,他們拍的電影電視從來不看,而女兒為此和我暗戰了好幾天。

我是“娘炮”們的堅決反對者,而人民日報則比較委婉:我們不認同所謂“娘炮”“不男不女”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做為國家的主流大媒體,人民日報嘴下留了情,而在現實社會中,“娘炮”們是真真正正的存在,並影響著一代年輕人,將社會風氣帶壞。

做為男人,陽剛、健康、帥氣、健碩,應是每一個男人追求的終極目標,銀幕上的硬漢趙文卓、吳京、張晉、胡軍、張豐毅、孫紅雷、劉燁、張涵予、段奕宏、邵兵等,他們血性、粗獷,滿身有著男性荷爾蒙氣息的硬漢形象,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男人無窮的魅力。

在七十年代,我們觀看的電影中,郭振清扮演的雙槍李向陽、張良演繹勇於炸碉堡的董存瑞、黑三角中雷鳴的公安人員、楊在葆《從奴隸到將軍》中淳樸、剛毅的錚錚鐵漢羅霄將軍、孫道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地下工作者,他們才代表了中國男人的形象,哪一個是“娘炮”?

在任何一個時代,試問哪個“娘炮”們能承擔起身背鋼槍守衛祖國的重任!

哪個“娘炮”們能守住清貧和寂寞,戰鬥在祖國航天工程的第一線!

哪個“娘炮”們能奮戰船臺,為我們的海軍事業獻青春、灑熱血!

哪個“娘炮”們忠心肝膽,為保人民群眾一方平安,與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做殊死鬥爭!

哪個“娘炮”們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冒餘震、頂颱風,棄小家顧大家,於生死而不顧,將生命留給群眾,獻出寶貴的生命!

哪個“娘炮”們能紮根邊疆幾十載,守疆衛國,獻了青春獻子孫,保衛我們的國家和平安寧!

時代需要變革、時代需要正能量、時代不需要所謂的“娘炮”們,讓歷史的車輪讓他們碾於車下,歸於塵土。

我們需要社會的正能量,也必須弘揚李向陽、董存瑞、黃繼光等正能量,我們不能讓“娘炮”們的表現掩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和玉榮的光輝事蹟。

不能再讓這樣的“娘炮”們帶壞我們的孩子,不能再讓孩子們張嘴小鮮肉、閉嘴小鮮肉,這會帶壞我們的風氣,影響整整一代人。試問,一個民族沒有了剛強、勇氣,將不會成為強有力的民族,必會被歷史的潮流所湮沒。

在強敵如林的世界中,我們將以何種姿態出現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讓小鮮肉、娘炮們濃妝豔抹、扭捏作態的衝鋒陷陣嗎?

論戰也好,爭論也罷,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要堅決地將“娘炮”們清除出我們的歷史舞臺,還我們一個健康的空間。用我們的智慧和努力,建設強大的國家,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歡迎轉發,傳遞我們的觀點。


黎濤微世界


娘炮是禍害者!一不能發展生活生存的任何價值。二不能治病救人。三不能保國家安全。四不能出現科技貢獻成果。請問發展娘炮的經濟支撐是那裡來的錢財!為何娘炮比救治病救人和科技發展貢獻者以及保護國家安全者還有教育與農業的人民的經濟收入為何要高出那麼多,這些錢是怎麼出現的,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這樣!


金失了


作為黨報,《人民日報》這樣公開的支持偽娘,我不敢苟同,我真看不出來那些娘炮有多少內涵。重品質,那何為品質?娘娘的品質?討論也好,辯論也罷,每個人都有表達觀點的權利,但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引領和引導的效果,這樣堅定地選邊站是否合時宜?你們想把年輕一代引向何方?我支持新華社的立場和觀點!


卸甲歸田09


手機上,電視裡,看到有什麼娛樂內容的標題,本人是直接點除,以前曾誤看過,一點沒意思,除了幾個傻逼在上面要麼嘻嘻哈哈,要麼裝傻逼樣,真的很乏味,還不如看神劇,各位在議論的倆名星娘,不知道長啥樣


東邊日出50


娘炮由來已久了,自從春哥硬氣了一回,之後就是娘炮當道,熒幕一直陰鬱之氣,陰盛陽衰。

一大群小鮮肉常年霸佔著大小熒屏,幸好現在不看電視了,否則忍不住要吐。

引爆對娘炮的批評還是央視的《開學第一課》,當天一大群小鮮肉群魔亂舞,加上13分鐘的廣告,徹底把大家激怒了。

由此引發了大眾對娘炮的一致抨擊。也因此引起了兩大央媒的互懟。


新華網發文抨擊娘炮

人民日報回懟

今天早上,人民日報又懟新華網了

輸了就輸了,承認嘛,你不是說包容嗎,這樣懟來對去,像是包容的樣子?!

感覺也是輸不起啊。

就連波波也出來支持新華網了。

是的,娘炮,走開!!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支持的是一種正能量和價值觀,大大說了嘛,只有民族有力量,國家才有希望!

一些娘炮,濃妝豔抹的,能希望他們保家衛國?


蔣軍


《新華社》與《人民日報》,是我國兩大主流媒體,最近在如何看待"娘炮"問題上,都發表了文章,我都拜讀了。如果說這是兩大媒體互掐,本人認為那倒未必,不過是從不同角度來表達各自的看法而已。

先認識一下什麼是"娘炮"?"娘炮"屬形容詞,意思是指男生外貌、性格、動作、行為、心理、表情的女性化,即男人太做作,似女人似的娘娘腔。"娘炮"一詞出於臺灣一部青春偶像劇《別叫我軟柿子》的臺詞,女主角罵生性軟弱怕事的男主角,跟娘們一樣。

央視今年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邀請了一些"娘炮"活躍在熒屏上,對青少年容易造成誤導,因此引起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強烈反響,"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娘則中國娘"。觀眾的想法和看法是對的。新華社順應民心,從作為一箇中國男子漢,應具備什麼樣的內在氣質和外表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作了旗幟鮮明的闡述,很提精氣神,也很符合時代的總潮流,因而受到了廣泛的、高度的好評。

《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雖然也講"涵養現代社會的男性氣質,關鍵是塑造有勇氣、有擔當的內在品格,形成包容、開放的現代風度,培養守法律、有教養的行為習慣"、"重質不重形,魂到品自高,這樣的認識應該說是主流"。但它總的是提倡要包容、要對男性進行多元化審美。理論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娛樂明星穿著打扮,這是他們的自由,沒有人去幹預,但必須注意場合。讓他們在央視這樣大的權威性平臺,《開學第一課》這樣一檔正能量的公益節目中,用娘娘腔的打扮展示在全國青少年面前,能不產生誤導嗎?觀眾會沒有意見嗎?《人民日報》評論中還居然拿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梅蘭芳、程硯秋等京劇四大名旦身上體現的優秀男人氣質,似乎用來證明男人娘娘腔打扮並不影響其男人氣質。殊不知,梅蘭芳等四大名旦是舞臺展示所需,是為京劇藝術作出貢獻,他們平時的打扮是"謙謙君子",但絕不娘娘腔,也絕不把舞臺表演搬進日常生活。豈能與如今的"娘炮"混為一談?

其實,人平時的衣著打扮,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個人素養及生活品味的。我國古代就很重視這件事。古人云:冠必正,紐必潔,衣貴潔,不貴華。童䝉之學,始於衣冠;先正衣冠,後明事理。所以,"娘炮"的出現,是一種精神頹廢,是一種人性扭曲,是一種不良誤導。他們可以在其私人空間陶醉,切不可在公眾場合"炫耀"!




玉堂行佛人


所謂娘炮,之娘,源於偽娘一說,是娘們兒嘰嘰的意思;之炮,源於馮小剛電影《老炮兒》,炮是放炮的炮,要爆響的。

二者連在一起成娘炮,也可見國人造詞的功力,意即炮響得娘娘們們兒地,而非乾脆利索地炸響。這裡有個段子,其意象不禁與此十分契合:

“犯我中華者,討厭討厭討厭……”

以我愚見,男人娘不娘,是表現在言行上,而非著力於容貌上。正如一位容顏姣好的美妹子,若言行爽利直耿,敢作敢為,高聲大氣,則可以稱為“漢子”,而一個外貌醜陋臃散的男子,卻發嗲作秀,扭捏做作,蘭花翹指,則可以稱為“偽娘”。

所以,看男子娘不娘,看的是言行,個性,風格,而不要一見別人長得俊,就陡起嫉妒恨之心,以偽娘之名砸之,這種肖小奸人心態要不得。

近來對娘炮的爭論,是始於某從事搏擊業者吧,大概是稱娘炮們來搏擊地盤瞎摻和什麼,搞什麼真人秀,哪兒涼快去哪兒玩兒尿泥兒去吧!於是後面便接踵而來有“少年娘,則中國娘”的滿天說法塞入大眾耳目,爭論醞釀,而至於今日新華與人民日報的正反解讀,更是把有關少年孃的問題的爭論推向高潮……

總的來說,反方新華對娘炮的批評,有流於表面未能深入之嫌,大概是因為這都是顯見而普通的道理吧,可能越是真理越普通簡單吧。

而正方人民的觀點,顯而易見比較老成穩重,帶著謙遜的態度,亮明觀點,不慍不火,大有“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支持你說每句話的權利”之風範,雖然它並非是不同意反方的每句話。

反方氣勢如虹,一概而論。

正方卻抓住了核心論點:摒棄矯揉造作的風格,培養社會擔當的責任,造就剛健勇毅的氣質,而外貌的審美,應是多元化,且男子的精緻溫柔細膩,也並非不能讓人接受,甚而可以看做文化與修養的象徵。

不管如何,正反雙方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這個毫無問題!






思緒的游魚


最恨討厭是娘炮,

油頭粉面細蜂腰,

嬌柔做作蘭花指,

不倫不類弄風騷!

私信我送POS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