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是個硬骨頭

雷軍是個硬骨頭

豪言讓投資者賺一倍,雷軍真能成為雷鋒嗎?

雷軍是個硬骨頭

7月的曙光終於來了,9號,週一,A股迎來了大反彈,上證指數重新站回2800。對於跌跌不休的股市來說,一根大陽線就像久旱逢甘霖,改變不了命運,但總算帶來了一些刺激。

同一天,遠在香港的雷軍,卻感受不到大陽線的喜悅。小米上市首日,敲鑼完畢,就破發了。盤中最大跌幅超過6%,午後跌幅收窄,但仍舊沒有挽回破發的命運。

雷軍,自認為小米是“騰訊乘蘋果”,卻無奈遭受了這樣的開局。

中國人信風水,香港人尤其迷信,開門紅,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何等重要。比如2014年上市的萬達,首日就破發了,後來黴運連連。再比如2009年上市的恆大,首日暴漲34.29%,此後一路凱歌。

為了拿到“開門紅”,雷軍一再調低小米的估值,從2000億美金,到1000億,再到700億,最後上市時才485億,僅僅比2014年的450億估值高一點點。

換句話說,為了上市,雷軍擺低了姿態,讓小米回到4年前的估值,這總算是良心價了吧。

可惜,越是調低,市場越不看好,超募金額只有10倍,暗盤早早預示了破發。雷軍很賣力,拉來了李嘉誠、馬雲、馬化騰入股,希望這些人的明星效應,激發市場的跟風。

雷軍是個硬骨頭

結局呢?還是開門黑。

雷軍是個硬骨頭

我們無從體會雷軍的真實心情。

按說,已經50歲的雷軍,應該淡然了,估值低就低吧,破發就破吧,少賺點錢又怎麼樣,知天命的年紀,看開吧。

但是,從雷軍一系列豪言壯語來看,他還保留著40歲時的硬氣。

憑什麼啊。阿里市值4800億美元,騰訊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就連衰落的百度,市值也有900億美元。小米辛辛苦苦幹了八年,手機銷量全球第四,中國第二,印度第一,憑什麼市值只是別人的零頭。

資本市場不是看重企業成長性嗎?小米去年銷售收入增幅67.5%,今年一季度增幅85.7%,這成長性,還有什麼話說。

資本市場是無情的,只肯用冰冷的價格回答一切疑問,不講理由,不講情面。早在十年前,40歲的雷軍,就已經品嚐過一次。

2007年,雷軍帶著金山軟件到香港上市,估值只有53億,還是港幣。那時候,幾家頭牌科技公司的市值,已經是幾百億美元了。

雷軍不服氣,感受到了極大的挫敗感,金山,可是國內最早做軟件的公司,WPS辦公軟件,曾經被譽為國產的Office,為民族爭了光。幾個拳頭產品,毒霸,詞霸,也都是風靡一時,裝機量很大。

作為金山的第6號員工,98年就擔任金山軟件掌門人的雷軍,是IT界的前輩,他名聲赫赫的時候,二馬、周鴻禕、丁磊這幫人,要麼還在學校,要麼還是實習生。

雷軍是個硬骨頭

可是,辛辛苦苦幹了16年,誓要做中國微軟的金山,只拿到那麼可憐的估值。

而且,還是沾了網絡遊戲的光,僅憑軟件,金山的業績根本不足以上市;無奈之下,雷軍召集了一幫團隊做遊戲,終於賺了錢,拿出了不錯的財務報表。

技術,雷軍自己是牛人,身邊技術牛人環繞;情懷,“讓金山軟件運行在每一臺電腦上”的口號,情懷滿滿;堅守,16年,這麼久的時間,科技的風口已經吹過好幾撥了。

技術、情懷、堅守,都抵不過盜版。軟件再好,不如盜版好,既然微軟都賺不到網民的錢,那麼金山,就只能呵呵了。

雷軍是個硬骨頭

金山上市後,雷軍完成了使命,不久後,他離開了這家耗費半生精力的公司。

他曾召集幾位密友一起喝酒,痛徹反思過去的錯誤,在電腦科技蓬勃發展的20年間,為什麼就沒能把金山做大做強。

他改做投資人,投資的幾個項目,包括YY,UC等,都證明了雷軍獨到的眼光。

有眼光的雷軍,始終不甘心退居二線做投資人,他還想殺回一線,真刀真槍地幹一番。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讓雷軍看到了機會,2010年,小米出世。

雷軍是個硬骨頭

我們不去評價小米手機的好壞,米粉有道理,米黑有原因,爭議頗多。但無可爭議的是,小米端掉了兩類人的飯碗。

第一類是山寨機,21世紀最初十年,山寨機流行於神州大地,深圳華強北是大本營,並由此傳遍世界,惠及亞非拉的兄弟姐妹。

鈴聲響亮,外觀豪邁,功能豐富,山寨機帶來了山寨文化;在山寨文化流行的那些年裡,即便國內最牛逼的科技公司BAT,也都在山寨別人的產品。

小米出世後,功能齊全,做工也算可以,關鍵是價格便宜,擠佔了山寨機的市場。

第二類是運營商定製機,那些年裡,三大運營商靠著高話費、漫遊、彩鈴等一系列手段,賺取了驚人的利潤,尤其是中移動,曾經每天淨利潤達到5億。

金主後面,一大堆跟屁蟲追著吃飯。聯想、酷派、華為、中興,都在大批量生產運營商定製機,跟話費套餐綁在一起,作為促銷手段。

那些手機,說實在的,也就是“能用”吧。這幾家廠商,那時候可是沒把用戶放在眼裡,只要讓運營商爸爸滿意,進入採購名單就躺著賺錢了。

小米,不跟運營商搞在一起,直接面向網友搞互聯網營銷,靠口碑上位。

雷軍是個硬骨頭

都說小米沒有核心科技,沒有創新,就是一個組裝廠。

其實,重創山寨文化,打造自主品牌,就是小米的核心科技;更不用說,小米一開始就站在用戶角度,不去抱運營商的大腿,這算不算思想創新呢?

在流行創新的土地上,我們的科技界用了不知多少年,才回歸到用戶身上。以前那些搞科技的,要麼是弄點東西騙經費,要麼是抱個大腿混飯吃,要麼是粗製濫造靠便宜,認認真真打造一款用戶滿意的產品,真是稀罕。

小米火了以後,其它手機廠商紛紛效仿,華為鬆開了運營商大腿,趕緊轉型打造自主品牌;聯想轉型慢了,手機業務一落千丈;曾經三甲之列的酷派,名存實亡。

小米撬動了行業利益鏈,開啟了一場大洗牌。只是,這一場洗牌,反過來也把小米洗了一番。

放棄山寨,打造品牌,這個容易學啊。幾大廠商有錢有勢,砸錢投廣告,鋪天蓋地,一系列國產手機品牌崛起,爭相吸引我們的眼球。

以用戶為中心,這個更容易了,討好用戶,不就是腦筋一轉的事嗎。用戶喜歡什麼呢?喜歡蘋果,那就模仿蘋果的長相;喜歡拍照,那就花重金做相機;喜歡曬自拍,那就使用多重美化,自拍效果保證不像真人。

雷軍是個硬骨頭

眾多品牌擠壓之下,小米顯得不那麼突出了,質疑聲越來越多。

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這年月互聯網估值高,都想沾網。但是,小米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硬件。

小米的生態鏈,到底靠譜嗎?電視、筆記本、平衡車......搞了那麼一大堆東西,會不會像當初的樂視一樣,被生態鏈吞噬呢。

雷軍,已經50歲了,還能搞出什麼新花樣,手機行業變幻莫測,不少知名品牌說完就完,雷軍能走多遠?

一系列的質疑,讓小米的估值停留在了2014年,大幅低於雷軍的預期。過去兩年,雷軍帶著小米大幹快上,營收增長無人能及,可是市場還是給了他一個冰冷的回應。

雷軍是個硬骨頭

市場會犯錯嗎?

看上去,市場經常犯錯,有時候會把一個騙子捧得老高,有時候會把一家好公司埋沒。

也許,雷軍在嘆息,怎麼就這麼不走運呢,輪到小米上市了,市場一片腥風血雨,全是利空。

在A股連連創新低的形勢下,小米CDR發行延期,募集資金大幅縮減,上市首日又遭遇破發。

如果趕上好年份,小米能在A股上市,那肯定是連續漲停板啊。想一想吧,2015年,暴風科技124天拿下55個漲停板;2017年,華大基因連續19日漲停。這兩家公司,論名氣、論規模,都距離小米很遠。

A股不好也就罷了,又鬧出“芯片”風波,要知道,小米也用著高通的芯片。如今跟美國鬧不愉快,芯片會不會斷供,市場有疑惑,小米很受傷。

自己約的P,含著淚也要打完。雖然不走運,雷軍還是按照計劃踏進了上市的大門,一番賣力吆喝,估值一降再降,上市總算是完成了。

對於雷軍而言,十年間兩次上市,市場都有點殘酷。

面對殘酷的市場,面對開門黑,雷軍不服氣,他放出豪言,要讓首日買入的投資者賺一倍。市場果然見風就是雨,第二天,小米股價大漲超過10%。

雷軍一句話,就像給市場喂進一粒偉哥,股價硬得不講道理。

硬一天不難,難的是持續硬下去。50歲的雷軍,8歲的小米,考驗你們的日子,還在後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