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金融系統大集結,央行透露企業發展新信號!

9月4日下午,人民銀行和工商聯召開了一場長達3個半小時的座談會。此次會議規格非常高,參會人員不僅有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潘功勝、朱鶴新,還有四大行和光大集團的董事長,中信銀行董事長,郵儲、交行、浦發、華夏、民生等銀行的行長。可以說,這場座談會集齊了中國金融系統的所有頂層人物。

會議以“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為主題展開深度交流,交易商協會相關負責人和部分民營企業家參與了此次會議。

昨天,中國金融系統大集結,央行透露企業發展新信號!

對從事農業的人來說,秋令時節意味著“金九銀十”的豐收期,但那些活躍在資本市場的人卻充滿焦慮。通常來說,九、十月份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殆盡,市場資金普遍緊缺,對於大多數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來說,如何在距離年終只有3個月的時間裡找到一筆新融資,貸到一筆款,成為了“續命”的關鍵。此次金融“大佬”們齊聚一堂召開的座談會,無疑給中小企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會中明確強調,金融部門將採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等“幾家抬”的辦法,激發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暢通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昨天,中國金融系統大集結,央行透露企業發展新信號!

事實上,小微企業融資困境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比起許多一線城市的大企業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迅速轉變發展模式成功轉型,小微企業基本上都是在重壓下“野蠻生長”,能夠成功的少之又少。

2017年的創業公司倒閉潮還歷歷在目。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接連退場,曾受到資本狂熱追捧的直播行業也未能倖免,教育行業紅極一時的小馬過河破產清算,房產領域高達9家企業宣佈“死亡”。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約有100萬家中小微企業倒閉,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現金流斷裂。另據相關統計,中國4000多萬的中小企業,活過10年以上的中小微企業不超過2%,平均壽命只有2.9年。

昨天,中國金融系統大集結,央行透露企業發展新信號!

尤其是近兩年,全球經濟狀況不景氣,市場風險因素增多,對投資人來說,選擇項目時都會保留安全邊際,對項目的選擇較為苛刻。而中小微企業通常存在生命週期短、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中長期規劃不完整、盈利的可持續性較弱、缺乏核心技術等情況,這些問題導致金融機構格外謹慎,或直接避免投資“無門無派”的小企業,選擇一些依附於大公司旗下的子項目。

另外,銀行的供給模式和中小微企業的需求不統一,增加了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難度,此次座談會中,各企業代表向金融系統反映了這一情況。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表示,目前東方園林的合作銀行基本停止對公司的新增貸款,到期貸款不予續貸或展期,5月份以來僅有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提供新發放貸款。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更是尖銳地指出,91科技本身是服務中小企業貸款的機構,市場估值近百億,因為是一家輕資產的科技型企業,只能獲得銀行授信1000多萬元,其它中小企業的境況可想而知。

民營企業艱難發展的背後,是銀行不願意貸款嗎?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會上回應:“工行貸款餘額有14萬億,其中7萬億在國有客戶,7萬億在民營企業和個人貸款,你們貸款難,我們貸不出去。”也就是說,目前銀行有錢,並不存在供需矛盾,而是供給模式存在矛盾。

昨天,中國金融系統大集結,央行透露企業發展新信號!

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需要用抵押物作擔保,我國目前貸款抵押機制不夠靈活,貸款抵押物主要是企業自己的土地、建築等不動產。企業的設備、交通工具等資產雖說可以作為貸款抵押物,但貸款難度非常大,很少有銀行可以接受。可現實情況是,不是每一箇中小微企業都有自己的不動產。

反觀美國,針對企業的貸款機制要成熟得多。一方面是,利用大數據確定貸款小企業的信用等級,控制風險。另一方面,將個人資產、公司證券、知識產權均劃入抵押物範圍,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通用電氣的前身愛迪生電燈公司,就是愛迪生用白熾燈的專利作為擔保借款創辦的。美國金融市場在後期的發展中,逐漸完善了“知識產權質押”這一制度。

當然,我國目前也支持無形資產質押,比如版權、商標權、專利權等。2006年8月,華誼兄弟用《集結號》劇本拿到了招商銀行5000萬的貸款,成為我國第一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案例。但由於知識產權這類抵押物的變現、評估有難度,所以大部分金融機構還是無法接受。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也在會上給出了回應:“圍繞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特點,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服務,深入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行動;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增強信用信息融資功能,鼓勵發放信用貸款等。”

昨天,中國金融系統大集結,央行透露企業發展新信號!

《集結號》劇照

總的來說,此次會議央行直面回答了目前中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再次表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態度,並承諾未來將從經濟規律出發,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商業模式設定合理的貸款規則。

中小微企業是市場的經濟主體,為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和吸納勞動就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易綱曾說過,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權,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它們是中國經濟做大做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家企業出類拔萃,代表的是市場的進步,一群企業共同成長,才是市場真正的繁榮。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後一公里”或許並不容易,比如貸款制度、融資機制的完善,絕不是單方面、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但是,當我們正視問題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