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直銷銀行」退出鬧劇

首例“直销银行”退出闹剧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穎馨“聽過網貸平臺清盤,沒聽過直銷銀行清盤。”近日,一則“首家直銷銀行清盤”的消息在投資人圈中流傳。

經濟觀察報記者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此事源於互金平臺“多盈理財”與泊頭市農村信用聯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泊頭農信社”)在今年6月21日的合作,彼時,按照多盈財富的說法,其似乎完成了從互金平臺向農信社旗下“直銷銀行”的轉身。

此時,就在多盈財富自稱業務遭監管叫停,發佈清盤公告暨兌付方案,泊頭農信社卻與另一運營主體團盈網絡科技上演了一出“羅生門”。超過千萬的逾期金額由誰兌付?用戶資金流進了誰的賬戶?互金平臺變身“直銷銀行”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直銷銀行”退出“各執一詞”

9月3日,多盈財富在官網發佈《關於平臺良性退出暨後續兌付的方案》(下稱《退出方案》),稱由於監管叫停,平臺不得不停止相關業務,實施良性退出。此外,方案執行時間為18個月。

根據《退出方案》,在投金額總計不超過20000元的投資人,所有訂單本息將於公告日後10個工作日內自動贖回,贖後分3個月進行兌付,前兩個月每月兌付30%,第三個月兌付40%。在投金額總計20000元及以上的投資人,每筆訂單本息將於最近一期贖回日自動贖回,不再進入下一個投資週期,贖回後資金分12個月進行兌付,第1至3個月每月兌付2%,第4至7個月每月兌付6%,第8至10個月每月兌付10%,第11至12個月每月兌付20%。退出方案執行時間為18個月,從2018年9月起至2020年2月。

事實上,若這僅是一則普通的互金平臺退出方案,恐怕並不會引發過多關注。但多盈財富的“直銷銀行”定位,將此事件推上風口浪尖。

多盈財富官網將自己定位為“直銷銀行”,主要提供投融資、在線存款等直銷銀行服務,運營主體為“泊頭農信社”。泊頭農信社於2013年7月成立,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繳註冊資本1.06億元。經批准的經營範圍包括: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從事銀行卡業務(借記卡);代理開辦實物貴金屬業務;代理收付款項等。

公開資料顯示,泊頭農信社有著60多年的發展歷史,從群眾性的合作金融組織到全市信用社統一法人,從股份制合作社再到2013年7月17日成立的泊頭農信社。截至2017年12月末,泊頭農信社各項存款餘額達到70.87億元,利潤達到1.32億元。

記者注意到,多盈財富前身實為互聯網金融平臺“多盈理財”,運營方為團盈(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團盈網絡科技”)。企查查顯示,後者成立於2012年8月,註冊資本為6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為周之鋒。股東包括:鋼鋼網電子商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鋼鋼網”),持股比例75%;浦江飛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浦江飛象”),持股比例20%;和數銀互聯(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此外,周之鋒同時也是鋼鋼網和浦江飛象的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退出方案》發佈後,泊頭農信社向用戶發送短信稱,方案系團盈網絡科技單方發佈,未經泊頭農信社授權、同意。泊頭農信社已向監管部門反映上述情況,同時亦在配合公安機關開展調查工作。

泊頭農信社工作人員在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表示,之所以不認可這個公告,主要是認為後續兌付應該分為兩部分:用戶在6月21日(即雙方合作時間)前購買的產品,是由團盈網絡科技提供的資產及服務,與泊頭農信社無權利義務關係;用戶在6月21日後購買的產品,資產確實是泊頭農信社提供,用戶的錢都已匹配到相應的項目中,泊頭農信社會負責這部分產品的後期兌付。

針對上述回應,團盈網絡客服人員告訴經濟觀察報,已注意到泊頭農信社發送的短信,考慮到銀監局等監管部門要求,能理解泊頭農信社的做法。但泊頭農信社與團盈網絡科技的合作關係一直存在,後續會按照兌付方案,共同完成兌付,6月21日不作為是否兌付的時間點,資金兌付將一視同仁。目前,多盈財富的待收餘額近15億元左右,逾期資產規模超過千萬元。

雙方向經濟觀察報表示,近期會發布關於該事件的處理情況。

泊頭農信社與團盈網絡科技在多盈財富的運營中各自承擔了怎樣的角色?團盈網絡科技客服人員表示,泊頭農信社是“多盈財富直銷銀行”的運營主體,享有“多盈財富”App的所有權,App備案需要提交營業執照、金融牌照等資料,可通過App中備案信息查到主體信息。而團盈網絡科技團隊主要是負責App的維護、技術及客服支持,用戶的資金都流向了泊頭農信社。記者查看“多盈財富”App時發現,應用開發者為泊頭農信社。

上述泊頭農信社工作人員則表示,達成合作後,多盈財富的部分運營工作確實由團盈網絡科技團隊在負責。

“在多盈財富直銷銀行的案例中,如果平臺本身並非由泊頭農信社運營,而是借殼給多盈理財,則存在運營主體缺乏相關金融資質的問題,存在合規方面的瑕疵。”蘇寧金融研究院互金中心主任薛洪言說。

泊頭農信社及多盈財富的責任該如何界定?“要判斷他們法律責任必須看到原始的投資協議,目前沒有看到,所以無法判斷,具體的合同履行過程也無從得知。”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德怡表示,如果公安機關已介入,則刑事案件正在調查中,投資人只能等待公安機關的處理結果,民事上並沒有有效的救濟途徑。

“變身”

提供撮合服務的互金平臺多盈理財是如何變身為“直銷銀行”的?

“從業務上來看,與其說多盈財富是直銷銀行,不如說是一家網貸平臺。”一位網貸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登錄多盈財富官網發現,平臺主要有“智能投”(包括“穩盈寶”、“餘額存+”等)和“定期投”(包括“銀盈通”等)兩個系列產品,目前均已停售。官網介紹稱,“智能投”項目的資金投資於經多盈財富直銷銀行安全保障體系嚴格精選的優質投融資項目,項目類別包括銀票類、汽車抵押類、供應鏈金融類等;“定期投”資金則用於出借給借款項目的融資方,多盈財富為投資人和融資方提供項目信息見證、投融資等服務。

在多盈財富App上,“智能投”項目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到8%之間,投資期限從7天到365天不等,可匹配項目包含4大種類:銀票類、實力企業類、汽車抵押類以及供應鏈金融類。“定期投”項目目前僅顯示有兩個標的,一個投資期限為4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3%;另一個投資期限為12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7%,項目描述中指出,投資人資金用於出借給借款項目的融資方。

在以團盈網絡科技為賬號主體的微信公眾號“多盈理財”中,多盈理財如是描述自身的發展歷程:從中國首家信託理財比價搜索引擎的拓荒者,到提供理財服務的智能財富管理平臺,推出“穩盈寶”、“添益寶”等智能撮合服務。目前,該公眾號已暫停針對多盈理財平臺的服務。

記者注意到,2016年,多盈理財被曝出以1元、100元、1000元、10000元不等的投資起點售賣基礎資產為信託的理財產品,項目回款來源為固定收益類集合信託產品。而多家在該平臺上顯示有項目的信託公司卻表示,並沒有與其合作銷售任何信託產品。

與此同時,按照多盈理財的說法,其似乎也開始了自己的“直銷銀行夢”。據“多盈理財”公眾號在今年2月推送的內容,多盈理財曾與眾邦銀行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並積極推進直銷銀行合作。此後,二者合作的進展再無披露。

緊接著的6月19日,多盈理財發佈公告稱,已於4月19日與“泊頭農信社”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共同發力”多盈財富直銷銀行”,將為用戶提供包括在線存款、投融資等直銷銀行服務,未來還將陸續推出基金、保險等多元化直銷銀行服務。

多盈理財稱,“多盈財富直銷銀行”的推出,一方面可以彌補泊頭農信社在互聯網發展上的不足,讓泊頭農信社的儲戶享受直銷銀行的高性價比及便捷的投資理財體驗;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多盈理財服務升級為持牌的直銷銀行服務,讓用戶享受直銷銀行帶來的諸多好處,如持牌合規及銀行級的風控水平。

薛洪言告訴經濟觀察報,在當前的互聯網轉型大潮下,不少銀行尤其是農商行、農信社等中小銀行,受人才、技術、客群等限制,互聯網轉型舉步維艱。引入具有豐富互聯網經營的互聯網平臺作為“柺杖”,甚至將互聯網平臺運營全權外包給第三方互聯網機構,成為不少中小銀行的無奈選擇。

根據“平臺服務升級調整協議”,多盈理財平臺於2018年6月21日進行相應升級調整後,泊頭農信社成為多盈財富直銷銀行的合法運營主體。記者注意到,“用戶註冊服務協議”顯示,在任何情況下,泊頭農信社對用戶使用服務而產生的任何形式的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法律責任,包括但不限於資金損失、利潤損失、營業中斷損失等。與此同時,以泊頭農信社為賬號主體的“多盈財富直銷銀行”微信公眾號也開始運營。

但不到3個月,即8月29日,多盈財富在《關於本平臺暫時停止募集資金的公告》中指出,因銀監局監管政策叫停原因,本平臺暫時停止募集資金,但仍保留查詢和兌付等其他功能。記者致電河北滄州銀監分局瞭解具體原因,但截至發稿前,電話未接通;泊頭農信社工作人員表示系當地銀監局叫停直銷銀行業務,但更詳細的情況並不清楚。

信用錯配

多名銀行業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不能把與互金平臺的合作,和變成直銷銀行混為一談。

“任何一家正規銀行的直銷銀行,都不應該把直銷銀行業務板塊拿去與互金平臺共同冠名,說到底就是拿著銀行的信用去做網貸業務,這實際上是一種信用錯配,嚴重誤導消費者。這樣的行為涉嫌違法違規,必須叫停。”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直言。

正規的直銷銀行應該是怎樣?某大型股份制銀行直銷銀行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直銷銀行的模式大致分為三種:一是將直銷銀行下掛在電子銀行部門或個人金融部。在這種模式下,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直銷銀行的業務並未完全分離,而且業務之間也有可能形成競爭。

二是將直銷銀行作為獨立事業部運作。在這種模式下,直銷銀行相對擁有較大的自主權,所獲得資源也更多。

第三種則是以獨立法人模式運作的直銷銀行。如2017年獲批的百信銀行,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直銷銀行。在獨立法人模式下,直銷銀行將與原來的電子銀行部劃分而治,獨立開展業務,自負盈虧。值得注意的是,以獨立法人模式運作的直銷銀行,不僅需要銀監會審批,還需要得到國務院首肯。“直銷銀行上的產品,基本都是銀行本身能銷售的產品。其本質就是用怎樣的方式對外,與業務本身無關。當然,肯定要遵從銀監會和央行對直銷銀行和II、III類賬戶的監管要求。”一位原股份制銀行行長告訴記者,直銷銀行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在經營理念、運營機制、客戶定位等方面仍未徹底擺脫傳統銀行的模式與羈絆,許多直銷銀行只是原有虛擬渠道銷售功能的整合與集中,與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業務重合度較高,差異化優勢並不明顯。

也正因為沒有差異化,所以當互聯網金融熱潮來時,部分直銷銀行開始嘗試做類“P2P網貸”的撮合融資業務:有銀行直接上線由其自身進行撮合的產品;亦有銀行通過間接持股實際開展業務公司的形式介入。“不過,由銀行本身進行撮合融資的產品,難以界定是否屬於網貸監管範疇,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監管不同意繼續做,目前大部分直銷銀行的相關產品均已下線。”上述原股份制銀行行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