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70岁的老人,交了30年的公粮,那现在他们应该拿多少养老金?

商业地产观察室


农村的老人的确很苦,一是儿女大多外出,二是花消上困难。其实城里也一样,没工作的老人同样拮据。我们该把无固定职业的老人看做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到了老年,生活逾加困难,他们必须得到关心。

最好的关心,或者我们真的希望都有很多钱,但是我们的愿望会很不易实现,假若这样做了,会让我们所有的在岗、打工者猛然的分摊很多钱,这也会让我们本就收入不高的漂泊者增加许多困难,羊毛出在羊身上,会令不少人雪上加霜。

所以办法要奔着现实,打盆说盆,打罐说罐,能落到实处,这才能让老人心安。不是说社会是个大家庭嘛,儿女是父母的连心肉嘛,既是大家庭,就要照顾好老人,既是儿女,就要赡养父母,这个道理天经地义。

常言道,家庭是港湾;父母在,不远游。问题是:如何给老人一个稳定的港湾,如何让儿女在不远游的处境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确保充足的经济来源。 这该是个关键的问题! 也该是个治本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的工作量会很大,恐怕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

但是,我们相信,全社会努力了,将来的城乡老人会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老人心里踏实,让儿女们少些压力。让老人的晚年少些痛苦,轻松的走完人生,无悔的离去。


雨155142138


不请自答,因为心中有个梗!

楼主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沉重!老农民该不该拿退休金?按理说该!我是一个农民,地地道道的一位老农民,一生经历过生产队,互助组,包产到户一直到现在的责任承包。建国到八十年代,中国的基础薄弱,一直都是以农养工的时代。大到国防基建,小到挖沟打塘,修桥补路,都是以工(工分制)代劳,也就是变相的无偿劳动。在九十年代以前,农业税比大集体的时候更是沉重,加上乡村两级的各种统筹,每年没人要换算成人民币要四五百之多(当时的主粮小麦四角,五六角一斤)。所以那时的农民负担是非常沉重的!从四九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公粮交了四五十年。农民,也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繁荣富强,老农民是该享有她应得的福利和回报!但是———,祖国的发展是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赋予的使命,工人,农民,还有无数的知识分子等等等等。要说都拿国家来养老,势必会给国家造成一定的负担!从减免农业税,到种粮补贴,国家一直也在努力的改善农民的生活!只是,我们的农村人口基数太过庞大,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发展到最为发达的国家。所以,暂时的牺牲农民的福利也是无奈之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民,会过上和城里一样的幸福生活,也同时会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社会福利!为了祖国的未来加油!为亿万无私的农民兄弟鼓掌👏!






玉京山人


这样的问题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说实在话,解决农民养老金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我也去了解了一下,现在农村70岁的老人每月只有区区90元的养老金,而同是老年人的城里退休人员每月却拿了几千上万元的退休金,差距为什么会如此之大,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农民对国家所作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从过去的战争年代,打天下农民不仅为前线输送了大批的兵员,而且官兵们的粮食供给是出自农民之手,解放后的建国初期直到本世纪初的六七十年当中,农民一直向国家缴纳了一定数量的农业税,虽然某一个人的数量不是特别巨大,但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其中凝聚着多少汗水是众所周知的。

农民为了全国人民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自己勒紧裤腰带吃糠咽菜也要把国家下达的农业税指标无条件的完成。

想当年发生三年自然灾害,农民饥肠辘辘衣不裹体,地里的活干完了,农闲时节还要自带粮食去为国家做义工,比如修铁路,筑公路,修水库,筑河堤,挖池塘,挖渠道,到处都是农民的身影,累死的饿死的都是农民。

可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不曾有什么怨言,因为他们坚信的是一个信念: 要多快好省地建议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所以他们总是埋头苦干,并没有考虑什么得失。


可现在他们已经七老八十了,再也干不动了,按理说以前为国家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现在也该是享享清福的时候了,农民为了保障全国人民吃饭的大事,曾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

而这些老人的养老问题现在又落在他们的后代肩上,他们的后代肩上担子仍然是沉重的,而同是城市人的后代,因为他们的父辈有享受不完的养老金,所以又出现了很多很多的啃老族,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永远是天壤之别,我想这是无法改变的。

70岁的老农民,交了30年的公粮,90元的养老金,他们是怎么花掉这笔巨款的我以后再去作个调查吧。


页川木木1


交公粮的场景也许在九零后、零零后的脑海里并没有具体的印象,但在很多八零后及其以前的人心中,却是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一年一度的交公粮,镇子上的粮所是最热闹的地方。(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自古以来“种地交粮,天经地义”,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概念,不需要人们督促,大家都觉得事实就是如此,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沿着祖祖辈辈形成的习惯埋头走路,大家都习惯性的沉浸在习惯里,而忘了问一句――为什么!

很多农村的小孩,尤其是在自己十五六岁的年龄,恐怕都逞过这样的强,那就是跟着家里的父亲、叔叔辈的大人去镇子上的粮所交公粮,交公粮的时代,中国的工业化并不像现在深入,很多时候都是用家里的四轮拖拉机拉过去,也有一些人少地少的,用不起拖拉机,而是用平板车拉到镇粮所。

但是,不管用哪一种方式交公粮,到了镇粮所,唯一把麦子运到粮堆的办法就是人工搬运,这时候小孩子显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的机会就来了。

因为能干农活,能帮忙交公粮,在农村对于一个农村娃来说,的确意味着很多,为了显示自己力气大,已经长大了,撸袖子上阵,扛起百十来斤的一袋麦子,踩着上行的梯板,就上了被码的如山高的粮堆了。


但是到了镇粮所,并不是所有的麦子都是一个等级,一个品相,还需要检验人员查验定级,拿个中空的铁钎子,隔着麦袋子插进去,拔出来看铁钎子腹中的麦粒,以此定级,品相差的自然交粮就会多一些。

要说无私奉献,恐怕中国的农民是最无私的的吧,他们交公粮的历史整整持续了三十年,农民最宝贵的是土地,收成是对他们劳动的褒奖,成立的工人被扣掉一部分劳动所得后,转化为了他们老有所保的养老金,农民的劳动被扣去的更多,他们得到了什么呢?

甚至连一句赞美的话都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当有人提出来30年的公粮折合成农村农民的养老金时,忽然莫名的替村子里的老农委屈难过。

因为在农村,老无所养的情况虽然不多,但却真实存在,每一个遭此厄运的老人,可以说1都是一场人间悲剧,而这悲剧本来可以从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所付出的劳动所得中被避免,这不是天大的委屈吗――农民都是这样屈死的。

但30年的公粮能拿多少养老金,的确也不好信口开河,狮子大开口的结果就是不可持续,就是一锤子买卖,同时也是对国家多民族前景的讹诈,一个合理的数字,农民能够不再老年时担惊受怕,国家不因此停止不前,才是最完美的黄金数字!


历史三日谈


因为交公粮,要退休金。这个从道理上根本就站不住脚。

交公粮是过去农业税的一种征收方式。交公粮在中国封建社会就已存在2000多年。你只要使用1个国家的土地,那么你必须要交公粮。否则你无权使用国家土地耕种。所以说交公粮是你使用土地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你的一个贡献。

另外新中国的土地是国家白分给你的,你纳税纳粮是应该的.旧中国,土地你花钱买了.还得纳粮.

很多人跟工人对比。认为凭什么工人有退休金?而农民没有?

首先,工人和农民在上班时间上差距很大。农民有大量农闲时间。但是工人,除了节假日,天天都在工作。一个工人一年创造的劳动产品价值远远大于一个农民。但是工人的工资根本就没有符合其创造的财富。也就说工人的工资远远小于所创造的财富。

工人的养老金并不是国家所发。而是工人年轻上班时候积累财富的结余。工人上班也要交税,这个税收主要体现在企业税收上。中国生产企业的一切税收本质都是工人工作所交。

同时农民与工人相比。农民有自己的耕地,自己的宅基地。工人没有,工人的住房必须得靠自己的工资来购买。工人一旦退休。就与工厂无关。工厂后续的所有收益与工人无关,但是农民的土地却是一直免费占有,同时年年享受耕地收入。

另外所有的养老金,退休金。本质都是退休人员年轻时自己交的钱。这个钱可能体现在工资上直接扣除,也可能体现在高生产价值低工资上。但是交税永远不可能成为享受养老金的理由。

另外,不要动不动就说农民养活了全国。没有一个阶层的钱是大风刮来的,都是劳动产生。没有工人。道路是怎么来的?汽车是怎么来的?拖拉机是怎么来的?日化商品是怎么来的?你穿的衣服是怎么来的?

没有医生,你生病了难道在那等死吗?这个世界谁也不欠谁的。

因为没有一个阶层会把自己的东西白白送给别人。


老九门177605940


以前领导人讲过: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城里工人工作8小时,工资养活家人,略有小余,退休有退休金(养老金)大家有目共睹。农民起早摸黑工作10小时以上,地里收成上交公粮后过着腹不裹食的生活,上耄耋之年就拿90元人民币,情何以堪。60前也都上60多了,如果再不出台政策去补上,,恐怕再过20年就没机会了。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时候,如何对得住这些辛勤的劳苦大众!敬老社会,大家动起来![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志明248131768


很显然,这是一个大多数农民关心的话题,而我又是实在看不下去有些人,对农民应该拿多少养老金指手画脚,颇有微词不满的丑态。

这两幅黑白画面,就是我小时候,记忆里,大人们每年都要去交公粮的一个缩影。而坐在车上面,挨着太阳☀晒的我,那时候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每年都要去哪个地方,排着长长的队伍,带着家里自己蒸的玉米面窝头,虽然也盼着交完公粮,卸下车上的粮食,大人能够给买一根,路边白色箱子里的卖的冰棍儿,但是,炎炎的烈日当空,喝着塑料罐里带着强烈的塑料味儿的水,队伍总是慢慢的移动着。


每当挪动几步,每个车子都会自觉的跟上,没有人加塞,没有人抢位置,大家不管是一个村的还是一个乡镇的,都有尊有让,那个年头,我们都不知道交警是什么,只知道谁做了坏事,才会有公安找上门。



长大后,突然有一天,交公粮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农业税,各种各样的费。虽说省去了交公粮的辗转麻烦,但是每当村里的大喇叭一吆喝,人们就知道又要交钱了。

这个过渡的年代,我们清楚的记得,从小孩子长到大孩子,从追逐打闹,到帮助大人干农活。不管是麦地里的捡麦穗,还是麦场上的牵牲口打场,只有等到粮食出风扬场后,装进袋子里的粮食,才是回家喘口气放松一下心情的时候。

而当麦子割下来,运到卖场里,用铡刀切麦秸,摊场,翻场,这时候最怕的就是阴天下雨。曾经记得,有一年,天黑后刚刚回到家准备吃饭的父母,听见外面的打雷声,眼看着星星不见乌云密布,父母顾不得吃饭,奔向麦场,一叉一叉的把摊开的麦穗跺起来,当天快要亮的时候,麦子跺起了两个大跺,父母累得坐在跟前,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太阳出来,天又晴了。父母又一叉一叉的把麦穗从跺上插下来,摊开在麦场。那个年代的收麦季节,我们这里称之为“麦口”,意思就像要过一个关口一样重要。




那个时候的人,麦口里,一把镰刀,身上拴着一把草编的草绳,一个盛满水的大塑料罐,一条毛巾,一顶席帽,是农村人的必备。

而麦场里,最后一个程序,扬场,大都由年长的长辈或是技术熟练的大人担当,一个簸箕,一把木锨,一下下把带着秸秆和糠的粮食,扬的各分一处,带着席帽的母亲拿着大扫帚扫着粮食里的秸秆,而我们小孩子,则会高兴的围着麦场打闹,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这一场的麦子就要打完了,大人的脸上才会有稍稍的微笑。

多年以后的今天,各种农业机械的出现,经历了从拖拉机压场,到三清机出粮,现在的联合收割机,虽然减轻了劳动负担,可是随着油价物价的上涨,雇佣机械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偏偏是粮价稳的让人急躁。物价一块一块的涨,农资十块十块的涨,房价更是几百几千的涨,唯独这粮食一分一分的涨,还涨的时候少,落的时候多。

老一辈的农民,已经老了,无法外出打工,而新一代的孩子们,各种费用不得不花,面对以粮再难以养家的我们中间一代人,远去他乡打工糊口成了常态。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些时髦的词儿,也被文化人创造了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我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曾经,我们勤劳的老百姓,用手里的小推车,推出了中国对外侵略者的胜利,用这样的精神推出来国内的解放,用这个盛满民族希望的轮子,支援了国家的建设。现在,这个小推车被先进的机械接过了手中的重任。这个小推车难道就要被废弃了吗?那一个个曾经推过这样小推车的人,我们就应该忘记了他们吗?

不,历史不会忘记它,人民的心中不会忘记那些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为了新中国留下鲜血和汗水的他们。老百姓的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





其实,我们要求并不多,能够离家较近有份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能够照顾老人孩子,而老一辈不用因为我们的日子贫穷与否,有自己能保障生活的钱,可以买菜买日用品,可以不用为了手头拮据,给小孙子买一份零食都要去省吃俭用。

希望,农民以后的路,不要走得这么迷茫。到哪里才能找到希望,到哪里才柳暗花明,何时的农村才会变成充满笑声的桃源景象,这份牵挂着祖祖辈辈的土地,这一摸黎明前雄鸡报晓的阳光,快一点照亮这幽幽的浓雾,快一点剥开围绕在村庄的袅袅炊烟吧!


沙丘刀客


我是五一年生人,交公粮一口人三百六十斤小麦、四十斤玉米和瓜干,这是一年的任务。我修过黄河、修过铁路、修过水库、修过汶河公路,还建过粮食儲备库。只要农闲时都得干,真是出大力流大汗,苦干加大干,到老了腿疼腰疼胳膊疼,谁管谁问?这个年龄段的人都知道,唉不说了,都是泪啊!


杨信朋


我写几篇文章都说过,第一农民为什么说要养老金,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年代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工商人员都没有交养老保险金,但是现在拿的工资很高,大家都说农民做了贡献,那么上了岁数,国家给点养老金在道理上是应该的。第二是公粮,农业税,养老金的定义问题,公粮,农业税不是国家的租金,是农民的义务,当时国家提倡人人为我,我为

至于老农民能不能拥有养老金,这大家都知道,说出来只是表现自己的立场而已。


安徽巢湖记忆


关于农村老人该不该拿养老金的问题,观点分歧太大了。

首先要承认,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广大农村一直承受着“剪刀差”,客观上提供积累工业化资金,也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在这些人老了,做出一些政策调整,让这些做出贡献的农民安度晚年也是应该的。

但提议发养老金有些不合适,政策的执行是有惯性的,给现在70岁的老人发了,那给10年后的发嘛?给20年以后的发嘛?如果不给肯定会产生新的矛盾。

改成交公粮补助金比较合适,各省市根据自身经济水平来制订政策,同时考虑各地区当年上交公粮的数量差异。

说的直白点,就是当年公粮交的多,补助金就多;交的少,补助金就少。按照公平原则,多劳多得,不能搞平均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