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玩收藏沒有不夢想著撿漏的, 撿漏往往富含戲劇色彩,因此,它的故事性甚至比刷新天價紀錄更讓人津津樂道。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提起文玩古市,很多玩家都聽過不少的故事。有淘寶貝,身價暴漲的,還有撿漏一夜暴富的。可是,近兩年,玩家都說,古玩市場沒有真金了!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可是就在去年年中,撿漏王,馬未都又從潘家園拾到寶了還不止一件,不是說潘家園沒有真貨了麼?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連馬爺自己都自嘲,說自個兒是個“賊不走空”的人!

可能看到這個故事就會有人說,那是馬未都,人家有知識,有眼力才會那麼容易撿到“漏”。但是隻要你有眼力、有魄力、再加上運氣的加成,也是一樣能撿到漏的。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一位藏友曾花1000餘元買了一幅於非廠(又名於非闇)先生的畫。於非廠是一位藝術造詣很深的畫家,擅長工筆花鳥,曾經拜齊白石老人為師。後來於非廠的名聲漸起,其作品也為藏家所關注,這位藏友將此畫拿到拍賣會上參加拍賣,最終以近2萬元成交,8年增值15倍。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還有一位藏友在地攤上看上一塊白玉牌子,店家出價兩百,二話不說掏錢走人,還美滋滋的去吃了一頓羊肉,回頭其一個朋友看到了,說是明朝的非常喜歡,要五萬買走,他都不賣,還說:“這麼白的玉牌子,塊頭大,雕工細,還能升值呢!”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某玩家週一在潘家園閒逛,路過一攤位,好大一攤子全是“仿古工藝品”,也是緣分,在一個香爐裡面有一大把釦子,一眼就看見這顆珠子了。拇指指甲蓋那麼大。這位玩家玩過一陣子瑪瑙,以為是個瑪瑙的老釦子,問了攤主價錢。攤主看了一眼說30,這時候才翻過來看背面。這時候才發現,這就是漏!這個是古代西方的瑪瑙火漆印章。最有名的稱作薩珊印珠!經過還價,10塊錢這顆珠子就到手了。不用多說,這個玩家保守估計要成千的翻倍了。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但有撿漏也會有錯失的時候,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人買了幅郭沫若的書法作品,拿不定主意後便請教某專 家,這位專家用郭沫若20世紀60年代的書法風格去分析這幅20世紀40年代的作品,鑑定結論是假的,這幅作品不久後便以無底價起拍出現在小拍拍場中,讓真正懂行的人撿了個大漏。這是眼界不夠,對市場趨勢的把握不夠敏銳,只能為眼力高的買家提供一個簡陋的機會了。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一些收藏大家分享了地攤貨撿漏的技巧

靠近老闆的是好東西,地攤人多口雜,什麼樣的人都有。因此,對於老闆們來說,那些自己覺得價值高的,會擺到身邊來。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老闆藏起來的是好東西,所謂貨賣行家,老闆也是看人做買賣的。為了防止物品丟失和意外損壞,況且太貴重的一般人也不會買,老闆會留一手藏起來。因此,如果你是行家,就可以問問他有沒有好東西。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貨比三家不是比價格,有價值的好東西基本是孤品。所以有時候拿不準,就問問其他家,如果你特別喜歡的這個東西,別家恰好也有,你就得想想了。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在看地攤的東西時,先瀏覽一下,如果有意購買寶物,為表示對攤主的尊重,你可以蹲下來或坐到攤主準備的小凳子上,先禮貌性地相互點頭致意就可以交談了。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看完的東西,要輕輕的放回原位,不要用汗手直接拿取某些出土生坑的物品,要戴一副手套比較保險。沒有手套的,經過攤主允許用手指穩定的拿住器物的邊緣,不要用手盤玩。

在地攤上,哪怕你碰到了千年一遇的大漏,也要使勁砍價,甚至要故意為了一二十塊錢也要跟賣家磨上幾分鐘。為啥?為了讓他賣得踏實。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假如你看準了一個寶貝,賣家開價一千,你說成交,那對方可能就說不好意思看錯了,這個一萬,旁邊那個一千。尤其是遇上手裡老貨多的賣家,一定砍到他真的不想降了為止,這樣一方面少花錢,更重要的是以後再買他的東西價格就不會太高。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還有最重要的是不要老想著撿漏,很多朋友買東西,便宜了還想再便宜。貪心會矇蔽自己的眼睛,會使您買到假貨,也會矇蔽您的心靈,使您失去機會。漏,不是誰都能撿的。

撿漏最基本的前提不是別的,是“懂”。

馬未都說自己“賊不走空”,地攤依舊撿到寶,這些技巧給你了

要想真的買實貨,建議還是先屯點資本,踏踏實實的多看多學,千萬別一門心思奔著收藏任性下手。

雖說,地攤文化的隨意性慢慢消失了,越來越商業化了,不過這也不代表地攤裡淘的就全是商造假貨。

古董文玩這一行當,只要你有眼光,知道技巧,像馬爺一樣也不是沒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