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記者 鄭成航

在小品、二人轉等通俗文化的薰陶下,大眾眼裡的東北已經是充斥著一股“大碴子味”的所在。不過,最近遼寧省博物館的“現象級”大展,突然顛覆了我們的印象。8月14日,遼博新館全面開館,其中最重頭的當屬“中國古代書畫展”、“中國古代繪畫展”兩大專題陳列。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周昉《簪花仕女圖》、歐陽詢《仲尼夢奠帖》、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宋徽宗的《瑞鶴圖》……遼博這次放的大招,幾乎把中學美術課本里的經典配圖過了一遍。

據悉,這次專題陳列共展出遼寧省博物館藏珍貴書畫85件,其中古代書法46件、古代繪畫39件。兩展選取作品均為遼博館藏重要書畫,皆以時代為序分為五大單元,可見館方是希望展覽能全面反映中國古代書法、繪畫在不同時期的基本面貌。兩個展覽很可能會分三期定期換陳,三期結束後,再從第一期開始循環展出。也就是說,這些重要書畫,接下來將會不斷循環展出。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周昉《簪花仕女圖》

春日裡 拼接而成一卷芳華

《簪花侍女圖》可算是從小見到大的名畫,它被收入教科書中,也是郵票圖案,研究此圖的文章更比比皆是。這幅畫,雖然年代、作者仍有爭議,但作為唐代仕女畫,已被一般美術史學者所接受。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簪花仕女圖》(局部)

畫卷描繪的是古代貴婦春日遊園賞樂的場景,共六位女子:五名仕女,一名侍者。畫作中不設背景,只有兩隻小狗、一隻白鶴,以及辛夷花、湖石點綴其間,讓人目光更專注於女子的雍容華貴形象,每一位的服裝、體態、眉目、表情都不相同。畫圖者極盡工筆精巧之能事,小到頭髮的鉤染、面部的妝容、衣著上纖細的絲線,都刻畫清晰。甚至,在半罩半露的透明織衫下,還隱約露出女子豐腴細膩的肌膚。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簪花仕女圖》(局部)

絹本畫材質非常脆弱,《簪花侍女圖》保存千年至今,相當不易。當年,這幅名作進入遼博後,畫心開裂已經非常厲害,每一次展卷都免不了再次傷害。謝稚柳先生根據仕女的髮飾、裝束,以及仕女著紗衣和盛開著辛夷花的場景,認為此畫是五代南唐時繪製的。而楊仁愷先生則是唐代說的代表人物,他從中唐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大背景入手,並結合1972年重新揭裱時,發現此畫是由三塊絹拼成的,較明顯者為左數第二人比例較小的仕女為後嵌入,又白鶴與畫左小狗亦為剪裁而來,有研究者據此認為其原為屏風畫。魏晉至唐初,人們大多坐在胡床上,周圍三面往往會圍上一圈這樣的小屏風。這些畫上的配角究竟來自何處?已不得而知。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歐陽詢《仲尼夢奠帖》

退朝後 寫張小字通通氣

說起歐陽詢,我們最熟悉的是他的《九成宮醴泉銘》。不過,遼博的《仲尼夢奠帖》作為他現存最可信、最精彩的墨跡作品,也彌足珍貴。

《仲尼夢奠帖》曾入南宋內府收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濃,且是禿筆疾書,轉折自如,無一筆不妥,無一筆凝滯,上下脈絡映帶清昕,結構穩重沉實,運筆從容,氣韻流暢,體方而筆圓,嫵媚而剛勁,為歐陽詢晚年所書,清勁絕塵,誠屬稀世之珍。元人郭天錫在跋中寫:“此本勁險刻厲,森森焉如府庫之戈戟,向背轉折,渾得二王風氣,世之歐行第一書也。”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仲尼夢奠帖》(局部)

帖雲:“仲尼夢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齡,具不滿百。彭祖資以導養,樊重任性,裁過盈數,終歸寂滅。無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歸丘墓,神還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惡報應,如影隨形,必不差二。”從內容看,《夢奠帖》頗具文采,歐陽詢以孔子、周王俱不滿百,彭祖、樊重才過盈期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無有停住;繼而強調“善惡有報,必不差二”,雖憂傷感懷,但正氣凜然。

據說歐陽詢相貌醜陋,但才思敏捷。某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曾拿他的相貌開涮:“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獼猴?”歐陽詢看著長孫無忌矮胖身材和一張大圓臉,就犀利毒舌了一把:“索頭連背暖,漫襠畏肚寒。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仲尼夢奠帖》(局部)

常常受這樣的腌臢氣,難免退朝以後要用“勁險刻厲”的筆法,寫幅《夢奠帖》自我安慰一番。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張旭《古詩四帖》(一)

仔細看 誰為你寫了四首詩

草書《古詩四帖》卷,傳為張旭傳世孤本,狂草界的至尊。此卷以當時非常名貴的“五色箋”書就,共40行,凡188字,所寫內容為南朝詩四首——前兩首為庾信《道士步虛詞十首》中的第六和第八首,後兩首為謝靈運《王子晉贊》及《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張旭《古詩四帖》(二)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張旭《古詩四帖》(三)

《古詩四帖》雖是狂草,但狂而不怪,千狀萬態,有如萬馬奔騰,跌宕起伏。正如米芾所評:“如神虯騰霄,夏雲出岫,逸勢奇狀,莫可窮測。”董其昌也說“有懸崖墜,急雨旋風之勢。”

張旭,字伯高,江蘇蘇州人。曾為官金吾長史,一說率府長史,人稱“張長史”。工詩文,擅真、草,又以草書最為知名。世號張顛,亦稱草聖。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唐文宗時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並稱三絕。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並因此而得草書之神。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張旭《古詩四帖》(四)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張旭《古詩四帖》(五)

不過,在明代以前,《古詩四帖》與張旭,並沒有搭上關係。北宋人認為它出自謝靈運的手筆,後被明代豐坊否定。而董其昌則大膽地認定它的作者是張旭。由於張旭並沒有其他的傳世草書墨跡可供比勘,所以《古詩四帖》的作者一直是一個懸案。

不過,這並不影響它成為書法史上最吸睛的作品之一。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趙佶《瑞鶴圖》

元宵節 在皇城宮裡看鶴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雲氣飄浮,低映端門,群鶴飛鳴於宮殿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兩隻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上。引得皇城宮人仰頭驚詫,行路百姓駐足觀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長鳴如訴,經久不散,後迤邐向西北方向飛去。這幅圖景有賴於當朝皇帝的妙筆,得以流傳後世。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趙佶《瑞鶴圖》題跋

《瑞鶴圖》為絹本,右圖左書,縱51釐米,橫138.2釐米。圖設色繪彩雲瀰漫的天空中現出一座宮殿的屋頂及斗拱,十八隻丹頂鶴飛翔於宮殿上空,另有二鶴立於殿脊鴟尾上。賦色濃豔,界畫工整。畫後瘦金書題詩並記,宋徽宗把整個《瑞鶴圖》的創作經歷講述了一翻,並賦詩一首。款署“御製御畫並書”,並有“天下一人”簽押及“御書”印。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瑞鶴圖》(局部)

端門屋頂,彤雲繚繞,天空中群鶴翱翔。宋徽宗在構圖上相當大膽,一改花鳥畫的傳統畫法,以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重點描繪了群鶴的姿態。十八隻鶴組成的鶴陣,盤旋在石青滿染的天空中,疏密相間,升降自如。立於屋脊鴟吻上相對的兩鶴,一隻翹首觀望空中舞意正酣的群鶴,一隻剛剛落於鴟吻之上,翅猶未斂。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趙孟頫《紅衣西域僧圖卷》

在京城 遇到自帶光環的外教

《紅衣西域僧圖卷》是元代首席藝術家趙孟頫的人物畫代表作。

整張畫卷以重彩設色,僧人身穿紅衣,座下鋪硃紅色毛氈,頭上有自帶圓形光環。僧人左手前伸,神態安詳堅毅,似在說法。。僧人背後,則畫了一顆古藤纏繞的大樹,他的座旁,還有一雙紅色僧鞋,與兩株小花。畫面左邊款署:“大德八年,暮春之初,吳興趙孟頫子昂畫。” 那一年,趙孟頫剛好51歲,正是藝術成熟之時。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紅衣西域僧圖卷》(局部)

卷後有趙子昂另紙補跋一通:“餘嘗見盧楞伽羅漢像,最得西域人情態,故優入聖域。蓋唐時京師多有西域人,耳目所接,語言相通故也。至五代王齊翰輩,雖善畫,要與漢僧何異?餘仕京師久,頗嘗與天竺僧遊,故於羅漢像,自謂有得。此卷餘十七年前所作,粗有古意,未知觀者以為如何也。庚申歲四月一日,孟頫書。”也就是說,趙孟頫因為身在京城,常有機會與外賓往來,耳濡目染,所以才能捕捉到印度僧人的神態特徵——濃密的絡腮鬍須、黝黑的皮膚,還有高聳的鼻樑、深陷的眼窩。

遼博的現象級大展 看到美術課本里的名作

《紅衣西域僧圖卷》(局部)

趙孟頫是宗室後裔,對前朝古人十分敏感,遠在西南做薩迦寺總持的灜國公(原為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也使他同樣難以忘懷。據說,當他聞知曾與瀛國公有來往的膽巴喇嘛過世時,不免心頭激起波瀾,就情不自禁地揮動起畫筆,以唐人的古意為準範,借西域僧的形象,一吐心中的情愫。

“中國古代書法展”展品目錄(第一期)

商牛胛骨卜辭大版

清拓石鼓文拓本冊

清拓嶧山碑拓本冊

明拓乙瑛碑拓本冊

北宋拓蘭亭集序拓本卷

清拓始平公造像記拓本冊

東晉楷書曹娥誄辭卷

唐歐陽詢行書仲尼夢奠帖卷

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卷

唐孫過庭草書千字文第五本卷

明拓王居士磚塔銘拓本冊

南宋拓玄秘塔碑拓本冊

唐沈弘楷書龍朔二年寫經卷

北宋歐陽修行書自書詩文稿卷

南宋趙佶草書千字文卷

南宋趙構章草書洛神賦卷

宋趙慎章草書後赤壁賦卷

元趙孟頫行書心經冊

元鮮于樞行書王安石詩卷

明宋廣草書臨懷素自敘帖卷

明程南雲行書千字文冊

明李應禎行書大石聯句詩冊

明沈周行書千人石夜遊詩卷

明祝允明草書杜甫詩軸

明文徵明行書自書詩軸

明唐寅行書吳門避暑詩軸

明陳淳行草書越遊詩卷

明莫是龍臨雜帖卷

明董其昌楷書自誥身卷

明陳繼儒行書壽吳季常六十敘卷

明邢侗草書臨王帖軸

明張瑞圖行書王維詩軸

明黃道周行書進神宗實錄詩軸

明倪元璐行草書自書詩軸

清王鐸臨唐太宗帖軸

清傅山草書龍王社鼓詩軸

清査士標臨米芾帖軸

清鄭簠隸書陶淵明時運詩軸

清金農隸書高軒清福聯

清劉墉行書遠景樓記軸

清高鳳翰行書論詩五首卷

清永瑆行楷書秋花詩卷

清伊秉綬行書薔薇花詩軸

清阮元臨天發神讖碑軸

清何紹基楷書絜園記屏

清楊峴隸書以詩移家聯

“中國古代繪畫展”展品目錄 (第一期)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卷

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

宋代趙佶瑞鶴圖卷

宋代張激白蓮社圖卷

宋代劉松年秋窗讀易圖頁

遼代佚名山弈候約圖

遼代佚名竹雀雙兔圖

金代楊微二駿圖卷

元代趙孟頫紅衣西域僧圖卷

元代李士行竹石圖軸

元代王蒙太白山圖卷

明代戴進達摩至慧能六代祖師圖卷

明代沈周盆菊幽賞圖卷

明代唐寅悟陽子養性圖卷

明代文徵明蘭亭雅集圖卷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圖卷

明代呂紀獅頭鵝圖軸

明代陳淳萱茂梔香圖軸

明代文伯仁松風高士圖軸

明代錢榖竹亭對棋圖軸

明代董其昌峰巒渾厚圖卷

明代陳繼儒雲山幽趣圖軸

明代藍瑛溪橋柱杖圖軸

明代周之冕梅花野雉圖軸

明代陳洪綬鬥草圖軸

清王時敏南山積翠圖軸

清王鑑遠山崗巒圖軸

清王翬仿古四季山水圖屏(四軸)

清代王原祁西嶺雲霞圖卷

清代朱耷松柏桐椿圖軸

清代石濤古木垂蔭圖軸

清代梅清天都峰圖軸

清代龔賢一道飛泉圖軸

清代徐揚姑蘇繁華圖卷

清代黃慎捧梅圖軸

清代鄭燮幽蘭圖軸

清代趙之謙牡丹圖軸

清代吳昌碩牡丹圖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