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耍“小花招”,让它败了两次

众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按理来说,签署投降书即意味着日本战争彻底失败,也意味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历史|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耍“小花招”,让它败了两次

可实际上,直到9月2日上午9时,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才标志着二战结束。但是,9月3日却被法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那么,这中间为什么会有半个多月的巨大时间差呢?

历史|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耍“小花招”,让它败了两次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抗战胜利纪念日进行“验明正身”,解释其中的来龙去脉。

日本战败耍“小花招”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郊卢沟桥附近制造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侵华战争的开端。

在整整14年抗战中,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战场,共消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其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和自强不屈,让日寇节节败退。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扭转,日本终于难以为继,深陷战争泥淖。1945年8月14日,日本照会中、苏、美、英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历史|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耍“小花招”,让它败了两次

图: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波茨坦公告》(中文抄本,第一页)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投降诏书》的落款实际上是8月14号,也就是日本正式投降的前一天即录好音,并于8月15日当天通过播放录音的方式向全世界广播的。而且,因为《波茨坦公告》已经签署,日本确已一败涂地再无回天之术,所以为了安抚国人情绪,庆祝日本侵略者摆阵而亡,中美英苏四国的领导人早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的4小时即宣布了该喜讯,全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

可是,正当民众兴高采烈庆祝日寇已经被赶出国门时,日本的《投降诏书》如期播放。所有人都屏息凝视,默默接受着这个神圣而光辉的时刻。

但是,即便到录音全部播发完毕,这票投降书中也只字未提“降”、“败”之类承认战败的词汇。换言之,日本其实并不承认战争彻底失败,而是将其当作“蛰伏”的过程。

细细读来,会发现这份日本天皇颁布的官方文件仅仅是“终战诏书”的性质,也就是仅要求军队不再进攻,但未禁止防御作战,

而是择机“诈降”,谋求战略反攻。

历史|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耍“小花招”,让它败了两次

图:第一份投降诏书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二次投降

日本的“小花招”很快被识破,且“忠君”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控制下的日军也在世界各地负隅顽抗,似乎要将“一亿玉碎”的终极战争进行到底。

1945年8月15日,就在第一份《投降诏书》的当天中午,为数众多的日军仍然不能接受已经一败涂地的事实,反而在寻求“东山再起”。

当日,日军大本营发布第1381号[大陆命],指示“各军在没有别的命令之前,各自继续执行现任务,但停止进攻作战”。

8月16日,日军大本营又发布第1382号[大陆命],要求各总军司令官、直属方面军司令官“立即停止战斗行动”。

从“停止进攻作战”到“立即停止战斗行动”,看似表达意思相差无几,但中间含义却大有不同——停止进攻作战,但可以进行防御作战,甚至还能颠倒黑白为“误伤”,实质性的战争对抗状态并未彻底解除。而到了“立即停止战斗行动”,则要求接到命令之时便必须即刻停止任何战争行为,乖乖投降。

历史|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耍“小花招”,让它败了两次

图:鼓吹“一亿玉碎”的日本强迫妇女儿童上战场

心高气傲的日军显然是不能接受这样的命令的,甚至认为既然天皇的诏书中并未提到“投降”二字,必须要拼到战争最后一刻,依然手持武器进行烧杀抢掠。愤怒的盟军对此忍无可忍,要求日本再颁布一份《投降诏书》,务必将战败说得清清楚楚、表达得明明白白,以让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阴魂彻底消散。

为了防止日本再耍花招,这份诏书是由盟国拟好交由日方,让其按照诏书格式与习惯用法再撰写正式文本的。誊写之后,盟国还邀请语言专家对此进行了细致分析,务求避免歧义。在这样的情况下,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颁了第二份《投降诏书》,里面两次提到“降伏”(意即中文的“投降”),彻彻底底展现了战败者的卑微姿态。

一次战败,却换来两份投降诏书,而且还要当着全世界的面连说两次“降伏”,耍小聪明的日本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历史|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耍“小花招”,让它败了两次

图:第二份投降诏书(注意里面的“降伏”二字)

拍板定调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日本颁布二次投降诏书的时间是1945年9月2日,但由于通讯技术所限,加之害怕日本再节外生枝产生变数,为了确定投降文本的法律效率又稍有耽误时间。正因如此,才将次日即9月3日规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这样的“阴差阳错”绝非无心之失,而是有例可循——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但5月9日被宣布为欧洲胜利日。既然是席卷全球牵连多国的世界大战,那么谨小慎微一些还是比较稳妥。

历史|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耍“小花招”,让它败了两次

可是,抗战胜利纪念日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过了多次反复——

1945年9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放假3天举国庆祝。在此之后,干脆就把9月3日当作抗战胜利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务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1951年8月13日,中央政务院再次发布通知:“本院在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九月三日。”从此,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传统便一直沿用至今。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可以说,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到来,经历了诸多波折,最终才尘埃落定。

历史|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耍“小花招”,让它败了两次

综上所述,8月15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日,9月3日才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是,无论是“8·15”还是“9·3”,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保家卫国壮举都绝不可被遗忘,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值得铭记在心。

和平来之不易,战争警钟长鸣。向在那场要永不妥协的抗争中光荣牺牲殉国的那些英雄先烈,致敬!

指尖传递温暖力量,阳光照进网络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