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我行震暈了梅莊四友後,爲何不帶走令狐沖,反而要他當替罪羊?

令狐沖作為金庸筆下最為灑脫不羈的一位主角人物,歷來為讀者們所喜愛。他行事不拘常理,禮法之事也不甚在意,當得知自己性命隨時可能不保後,竟然也絲毫不為所動,反而大呼“拿酒來”!人生得意須盡歡,趁著還可以喝酒的時候,趕緊多喝幾杯,這份灑脫的情懷確實是令人折服!

不過,作為主角,縱然他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但是作者卻不會讓他輕易的去死,於是也就安排了任盈盈帶著他上少林寺。這時,令狐沖則又表現出來了他固執的一面:寧願不學易經經,也不肯改投少林寺。

任我行震暈了梅莊四友後,為何不帶走令狐沖,反而要他當替罪羊?

事已至此,方證、方生也無可奈何,但是身為得道高僧的他們也自然知道,個人有個人的緣法,不必強求。所以就任由令狐沖下山去了,而這一次的下山之旅,對於令狐沖而言則更是充滿了傳奇性。

當時已知自己時日無多的他,便漫無目的地在天地間遊蕩,興之所致就摻和到了魔教之人的糾葛中,結識了魔教的向問天。

向問天此時正在苦苦謀劃著一件事,而看到這個華山派的棄徒莫名其妙送上門來時,他知道自己所圖謀的事,可成了!

任我行震暈了梅莊四友後,為何不帶走令狐沖,反而要他當替罪羊?

向問天所圖謀之事,自然就是搭救昔日的魔教教主任我行。任我行當年被東方不敗囚禁在了西湖底,並且派遣梅莊四友在這兒守衛。而一直以來都任我行忠心耿耿的向問天,一直在苦心孤詣地想著法要救他出來。

他知道,救任我行一事只可智取、不可力敵,於是多年來一直挖空心思地搜索一些寶物,以便適當時候投其所好地奉上,藉機救任我行。可寶物找齊了後,他卻還是不下手,因為他知道,萬事俱備尚欠東風,而如今這身負獨孤九劍的令狐沖就正是這東風。

任我行震暈了梅莊四友後,為何不帶走令狐沖,反而要他當替罪羊?

到了梅莊四友那兒,一切果然如向問天所預想的那樣,而令狐沖卻被矇在鼓裡,但是令狐沖的劍法卻又確實讓梅莊四友無能為力。

看到本來可以到手的絕世書法、字畫等作品又要從嘴邊溜走時,梅莊四友選擇了鋌而走險,他們決定要讓令狐沖和任我行比試。而這,也就和向問天設想的劇本完美契合:任我行趁他們不備,將梅莊四友以及令狐沖都用類似於獅子吼的功夫震暈,然後將令狐沖替換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上,逃了出去。

等梅莊四友醒來後,看到室內依然有一個人披頭散髮的坐在那兒,便以為是任我行,所以也就沒有追究。

任我行震暈了梅莊四友後,為何不帶走令狐沖,反而要他當替罪羊?

怎麼說,令狐沖對於任我行都有相救之恩,任我行在得救後為何不順便將他帶走,反而讓他在這地牢下面受這番折磨呢?

對於任我行而言,此舉的好處是避免他過早的洩漏行跡,以便他暗中奪回教主之位,任我行自己也是這樣解釋的。但是,這種說法其實很明顯並不成立。因為從後來魔教中其他人口中可知,任我行剛出去沒多久就以自己的招牌功夫對魔教之人下手,哪有半分掩藏行跡的意思?

那麼,原因何在呢?

任我行震暈了梅莊四友後,為何不帶走令狐沖,反而要他當替罪羊?

有人也許會說,這是劇情的需要。畢竟當時令狐沖因為體內的幾股真氣而面臨身死之禍,但是將他關在地牢裡,讓他無意間學會了吸星大法,則可以暫時的救他一命。

在筆者看來,後一種說法,也就是為了藉此為令狐沖續命才是關鍵。而至於任我行,他根本不把令狐沖放在心上,身為一代梟雄,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又豈會在乎令狐沖這樣一個病秧子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