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後來的我們,困惑過,絕望過,但希望還在

94後來的我們,困惑過,絕望過,但希望還在

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謝雨霖 編輯|AuthurL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小到每個家庭,大到每個國家,人類社會秩序就是建立在每個人都遵守規則的基礎上。其實人人都守規矩是一種理想化的烏托邦社會,現實生活往往遵循另一套法則:規則只是給遵守規則的人制訂的。

94

94這個數字在鏈圈和幣圈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標誌著全球加密貨幣行業“去中國化”正式開始。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該公告正式嚴令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加密貨幣發行、交易和兌換等一系列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活動和業務。

自此,鏈圈和幣圈將這一事件稱之為“94事件”,94這個數字也有了獨特的意義。

“94事件”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導致大批交易所死亡或者出走,該事件同時也是一系列政府監管措施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節點”。

“94事件”之前,加密貨幣在中國發展的如火如荼。最開始,大家都是在淘寶上購買比特幣,買家下單後提供錢包地址,賣家收錢後轉賬,一切全憑誠信。但伴隨著供不應求,淘寶逐漸無法滿足龐大的炒幣者需求,中國最早的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也與2011年上線。

隨著比特幣的火熱,比特幣中國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其日成交量近9萬枚比特幣,日成交額也超過2億元人民幣。

不過,比特幣中國沒過多久就不得不將加密貨幣交易所頭把交椅交出去。比特幣的火熱催生了無數加密貨幣交易所如雨後春筍一般拔地而起,現在眾所周知的火幣即在那時候誕生。

很快,熱火朝天的加密貨幣市場就迎來了第一盆涼水。2013年12月5日,央行聯合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以及保監會五部委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否定了比特幣的“貨幣”屬性,僅認定其為“虛擬商品”。

該《通知》標誌著幣圈寒冰期到來,淘寶開始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OK系老大徐明星也被政府約談。但是,彼時的眾交易所僅僅只是低調行事,並沒有想徹底撤出不幹了的意思。各家均在等待風頭過去,再續輝煌。

時間又過去一年半,到了2015年,各交易所逐漸恢復網銀支付,但也不再高調做事,各交易所謀求在政府監管高壓下的生存之道。這時候大交易所開始在多維度展開競爭,提升服務質量;而小交易所已經開始有苟延殘喘的跡象,已經無力與巨頭抗爭,只求自保。

94後來的我們,困惑過,絕望過,但希望還在

小交易所終於死在2017年9月

終於,絕大部分小交易所死在了2017年9月。14日下午五點四十分,第一財經發文稱上海已下口頭通知要求關停比特幣交易平臺,時間節點為9月底,瞬間數字貨幣市場數百億美元蒸發,沒口糧的交易所直接關閉,大的交易所則上演了海外逃亡記。

至此,加密貨幣以及相關的一系列業務正式告別中國大陸。

一切真的結束了?

2018年9月4日,正值“94事件”一週年之際。日子還是一樣的過,只不過又是一個熊市而已。但是前幾天那一批不守規則被封停的公眾號自媒體餘溫尚在的累累屍骨提醒著我,這一切還沒結束。

2018年8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與公安部等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相比“94事件”,此次《風險提示》重點強調了防範以區塊鏈為概念的虛擬貨幣炒作,還區塊鏈技術本身一個清白。

此次監管措施,直接影響便是封停了一批借區塊鏈名義炒作加密貨幣ICO等業務的自媒體微信公眾號。一時間引發區塊鏈媒體圈恐慌,多家媒體甚至開始了“自查”活動,刪除了一切跟“炒幣”有關的信息。不過,被封停的媒體並未完全“涼涼”,部分媒體網站和APP等平臺仍正常更新和維護。

回顧這一年,政府一方面終結加密貨幣發展,另一方面又嚴禁其“綁架”區塊鏈。如此這般到底意義何在?

我們為何而禁?

一度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國要一刀切式的完全禁止加密貨幣ICO、交易等產業。尤其是比較全球對加密貨幣友好的國家,總擔心中國會因為全面禁止而落後於人。

直到我因工作開始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加密貨幣詐騙受害者們,突然開始理解為什麼要全面禁止加密貨幣產業了。

在鏈圈這半年,我潛伏在多個“空氣幣”或者疑似“空氣幣”受害者交流群中,試圖記錄這一人群的故事。期間,也有幸和幾位受害者近距離接觸,瞭解他們背後的故事。

他們大多都是在加密貨幣概念被炒的最火的時候入場。有的人因大V站臺,有的人因聽信朋友、熟人,也有的人單純只因想發財投資。他們當中有高學歷白領、有樸素的農民、有專職太太,甚至還有中學未畢業的青少年……總之人生百態,不一樣的是社會角色,一樣的是最終都賠的血本無歸。

和這些形形色色的人接觸久了,只給我一個感受——絕望。

94後來的我們,困惑過,絕望過,但希望還在

很多空氣幣維權群已不再活躍

“94事件”一年後,這些維權群活躍度大幅下降,有時候幾天不見一個人說話。群裡到處瀰漫著絕望的氣息,偶爾的寒暄也只是問一問項目方有沒有消息或者有沒有哪裡的警方立案調查。除此之外,甚至都沒有人願意提自己曾經損失了多少。

最讓我印象深的“空氣幣”受害者是一位來自廣西的年輕媽媽。她還不到四十,現在一個人帶著孩子度日。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母親告訴我。她是受到朋友推薦,玩起了炒幣。那時候她對加密貨幣一竅不通,甚至以為是一種實體貨幣。但是經不住朋友形容的高利誘惑,決定入場。朋友拉她進入了項目官方交流群,在裡面她遇見了很多和她一樣盼著能靠項目方發幣大賺一筆的投資者。

她說,那時候無論是官方客服還是群友,都非常熱情。群裡無時無刻的不在討論、交流投資加密貨幣的心得。“我有不懂得地方,只要在群裡問,就有很多人給我解答。我對加密貨幣的瞭解也就是從那裡開始”。

當我問她有沒有看過白皮書之類的信息時,她說那時候不知道,現在知道也晚了,而且自己也看不懂。總之,在對項目有了初步的概念後,她逐步被說服這個項目有很大的升值潛力,回報率甚至超過100%。

於是她不顧丈夫、父母反對,竟將家裡全部積蓄十多萬元錢,全部投了進去。

“我當時也是想做投資,不都說錢存著沒用,需要理財嘛。”後來,在跟我的交流中這位受害者如此解釋當初的動機,“我也是想讓我家裡過得好些,投資些東西,以後小孩讀書什麼的用得到。不光是我,群裡很多人都投了,有的投一兩萬的, 也有人投的比我還多。”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項目代幣發行後,沒過多久即破發,接著急轉而下,近乎歸零。而說好的所謂“超過100%回報率”也蕩然無存。投進去的十幾萬積蓄,瞬間一無所有。更雪上加霜的是,項目方消失了。

“剛破發那會,他們(項目方)還偶爾會在群裡安撫我們,說讓我們要有耐心。但之後沒多久,乾脆人都找不到了。”微信裡發完這句話,她沉默了很久很久,才突然又說了一句:“都是騙子,都他媽是騙子!”

後來,她的丈夫和她因此離了婚,雖然獲得了孩子的撫養權,但是她分文沒有,僅能靠做苦工掙一些微薄的收入,連看病的錢都掏不起。

我和她交流最終停止在她問我的一句話上:

“你們當記者的,曝光我的事,能讓他們把騙走的錢還給我嗎?”

我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一種巨大的無力感讓我的心中充滿了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