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領域詐騙多發,如何在高風險中找到合規P2P網貸平台

8月28日,第四屆互聯網安全領袖峰會 “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召開,會議中騰訊安全聯合實驗室與第一財經發布了《2018上半年互聯網金融安全報告》。

安全報告通過騰訊相關監測平臺的數據與案例,詳細揭露了非法集資、網絡傳銷、網貸等領域重大的網絡金融風險,增強了投資者識別網絡金融風險的能力。

互聯網非法集資平臺1000餘家手段多樣但依然可以判別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技術創新優化了服務流程,降低了金融交易費用,豐富了信用信息來源,在幫助中小微企業以及個人融資的同時,也為普惠金融的戰略帶來了新的活力。

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與監管的相對缺失也為一些不法謀利者提供了機會。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的非法集資、非法傳銷、非法外匯交易、非法期貨交易以及薦股類詐騙等時有發生。

截至2018年6月,騰訊安全平臺累計發現網絡非法集資平臺一千餘家,目前已立案查處200餘家。

非法集資就是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還本付息並許諾高額回報,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只有具有吸收存款資格的公司才能夠開展相關的業務,很多機構將自身偽裝為合法機構,但是投資者仍然可以從其

營業執照的經營範圍中有無吸收存款資質,來直接判斷平臺是否屬於非法集資。

互聯網領域詐騙多發,如何在高風險中找到合規P2P網貸平臺

3000餘家非法互聯網傳銷平臺金融投資傳銷仍是主流

截至2018年6月,騰訊安全平臺累計發現涉嫌傳銷平臺3000餘家,活躍參與人數達數千萬,僅騰訊安全在其覆蓋渠道日均攔截訪問就高達千萬次。

安全報告總結了金融投資理財傳銷;虛擬幣與ICO傳銷;消費返利傳銷;“精準扶貧”、“慈善互助”、“國家工程”、“資本運作”項目傳銷;保健品與收藏品傳銷;微商代理傳銷以及遊戲理財傳銷等七類。

金融投資理財傳銷佔所有傳銷形式的比例為23%,是最常見的傳銷形式。這類傳銷通常以高返利、高收益的金融產品為誘餌,吸引受害人進行投資。

第二常見的傳銷的是比例為14%的微商代理傳銷。行騙者以仿冒或劣質商品銷售為噱頭,通過收取代理費並許諾代理人高額代理展業報酬(人頭費)的方式發展更多代理人,打造多層級的傳銷網絡。

第三類傳銷方式是消費返利,其佔比能夠達到13%。與微商代理類似,消費返利將公認的高質量商品已較高折扣掛出,將商品的潛在購買者有償發展為會員,鼓勵會員發展下線並許諾其展業報酬(人頭費),從而打造多層級的傳銷網絡。

除了上述三類較為常見的傳銷形式外, “精準扶貧”、“國家工程”項目等傳銷是以國家工程等高回報項目為誘餌,引導企業或個人上交項目的加盟費。遊戲傳銷則更為直接,行騙者通過向玩家展示一些遊戲充值回報的拆分率和現有加入遊戲的人數誘導玩家充值。

互聯網領域詐騙多發,如何在高風險中找到合規P2P網貸平臺

騰訊安全報告總結了七類十二項傳銷模式,但其實傳銷的演化形式遠遠超過上述分類。傳銷的種類雖多,但其模式仍有相似之處,即通過高收益吸引受害者出資加盟、入夥等,再引導受害者發展下線並從中收取一定的展業報酬(人頭費)。由於所謂的項目或者商品的收益遠不及其承諾的回報,傳銷團伙很多是以當前受害者的加盟費支付上一環的展業報酬。

因此,當團伙收網時,很多受害者都有遭受了極大的損失。其背後的原因就是其投入的成本遠高於已經獲得的回報或商品,而所謂的展業報酬確遲遲無法收到。

網貸行業違約風險升高

安全報告還對網貸行業作出了風險預警。騰訊安全不完全統計,自6月19日至6月26日僅8天時間內,至少有42家平臺發生風險爆發事件。騰訊靈鯤大數據金融安全平臺累計發現P2P網貸機構1萬餘家,其中存在中高風險的佔比約為44%。

互聯網領域詐騙多發,如何在高風險中找到合規P2P網貸平臺

網貸行業政策逐漸規範 投資者需要有基本的網貸認知

網貸行業良莠不齊是公認的事實,這也是網貸行業整改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對於網貸出借人而言,在中高風險的平臺出借的幾率依然很高。因此,甄別平臺,在符合法律規範的合規平臺出借才能夠降低本金的損失。

2017年,網貸行業的法律制度已經基本完善,規範的網貸平臺需要滿足監管最基本的要求。

在平臺運營方面,網貸平臺需要按照《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開展業務。網貸平臺不得為自身融資;歸集客戶資金;為借款人承諾利息保障;在電子渠道外推廣;發放貸款;分拆借款項目;自行或代銷理財產品;以打包、理財等形式開展債權轉讓;混合經營;虛構項目;為高風險產品提供中介服務以及眾籌。校園貸、首付貸、現金貸和套路貸等業務也都是違規的。

在合規方面,《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和《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要求網貸平臺

向金融監管機構提供工商信息、股東控制人信息、網站信息以及合規經營承諾書。此外,網貸平臺需要與有資質的商業銀行開展資金存管,保證資金使用的透明度。

在信息披露方面,《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要求網貸平臺在網絡渠道公開平臺的合規信息、運營數據、財務審計報告和法律合規報告。這些渠道除了平臺的官方網站、手機客戶端以外,還包括中國互金協會以及各地互金協會的對外公示頁面。

在網貸行業層面,8月,第一網貸發佈的數據顯示,網貸行業整體的年化投資回報為9.88%;平均出借期限為8.96月。任何利率過高,尤其以日息計算收益的借款標的都值得投資者注意,需要仔細甄別。

目前,網貸行業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檢查,檢查對象包括所有的網貸平臺,對於未通過檢查的平臺,網貸整治辦將對其採取一票否決制並引導其良性退出。現階段的網貸行業正逐步走向正規,網貸行業的風險也在逐步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