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到達金星只需100天,爲何人類放棄登陸金星?

朱維妙


金星距離太陽更近,表面溫度在480攝氏度左右,大氣層比地球更濃厚是地球大氣壓的90倍,如果僅僅只是獲取金星表面的數據,完全可以通過類似火星車的探測器獲取數據,不需要人類登陸,人類也不可能生活在金星這樣的環境下,因此人類登陸金星毫無意義。在宇宙探索的過程中,科學家已經利用探測器多次登陸過金星,包括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與金星內部相關的數據和照片,都是當時測得的。

1962年12月14號美國的水手二號探測器到達金星上空3萬公里高度,測得了金星大氣層95%以上都是二氧化碳,表面的溫度將近500攝氏度,磁場非常弱。

人類探測器第一次登陸金星是在1967年10月18日,當時蘇聯設計的金星四號探測器最大承受25倍的地球大氣壓,沒想到科學家低估了金星表面的壓強,探測器在降落過程中就被壓扁了,距離金星表面24公里的位置就不再傳出信號了。2年後,蘇聯又發射了金星5號,這次又是被金星大氣壓壓扁了,不過傳輸了將近1個小時的數據。

1970年,蘇聯設計了能夠承受180倍地球大氣壓的探測器金星7號,這是人類第一次真正觀察到金星的面貌,黑色的土地橘黃色的天空,厚重的大氣,硫酸雨在落到金星地表之前都會變成酸霧,探測器工作不到2個小時就報廢了。

1981年蘇聯的金星13號和金星14號,探測器獲取了岩石樣本,發現金星的地質活動頻繁,有火山噴發的跡象,並且金星赤道附近伴有熱帶颶風,風速可以達到110米每秒。


科學薛定諤的貓


金星,中國歷史上稱啟明星,神話故事裡稱太白金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離地球最近,大小和地球差不多,在結構上都有大氣層,引力也相仿,有效密度都是一樣的岩石行星。所以從上世紀60年代人類正式開始探測金星。

圖為金星快車探測器。

到目前為止,美國航天局NASA、俄羅斯航天局RKA、歐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都曾發射探測器到達金星軌道或表面進行探測,1981年蘇聯的金星13號和14號探測器就成功到達金星陸地,結果被損毀。以上各國的探測器都能在5-10個月到達金星,而以現在的科學水平,100天到達金星是可以實現的。

圖為金星地表。

但是各國並沒有緊羅密佈著手登陸金星計劃,那是因為經過多年探測確定金星的環境太惡劣了,地獄一樣。比如金星上的30千米厚的雲層是由濃硫酸構成的;大氣層充斥著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氣;溫度能達到500度;大氣壓強達到地球1000米深海的壓強;陸地上還有數不清的火山,因為數量太多無法計算出數量;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鎖住了太陽的熱量,金星就像個無時無刻正在燃燒的火球一樣。

就以人類目前的航天水平登上金星,設備會很快被腐蝕、壓碎和烤焦,任何生命體都無法在這裡生存,所以人類半個世紀對金星發射的登陸探測器,幾乎都因惡劣環境而出故障而損毀,到目前為止技術僅限於探測器停留在金星的表面。

圖為日本的曉號金星探測器。

所以目前人類的航天技術遠遠達不到登陸金星的水平,但科學家們並沒放棄對金星的探測與研究,比如歐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車”探測器於2015年服役結束,日本宇宙航天局的“曉”號也於2015年成功進入金星軌道開始探測。


圖文繪歷史


為什麼放棄?很簡單,不放棄不行啊。

要知道,當時的前蘇聯可是發射過很多次的金星探測器啊,前前後後2個關於金星的探測計劃,共計發射了28個金星探測器。

可是結果呢?

待我慢慢說來,這28個金星探測器中有11個是嘗試著要登陸金星的,但是呢,在登陸過程中有2個探測器出了意外,還沒有順利抵達金星表面就失去了聯繫。

所以,共計有9個探測器成功登陸了金星。

但是,別看這9個探測器很多,你猜這些探測器最短的“活”了多久呢?才幾分鐘而已,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當探測器剛剛著陸到金星表面,還沒有來得及慶祝,短短一會兒就失去了聯繫。

“活”得最久的探測器堅持了大約110分鐘。

9個探測器一個一個的損失了,人類這才知道,這不是因為探測器技術不達標,也不是因為操作失誤,只是因為金星上的環境太過於惡劣了。

金星上的環境差不多是這樣的:

溫度一般在460℃以上,稍微一個“不高興”,就可以飆到500℃;

金星表面的空氣壓強是地球上的90倍,相當於地球深海900米處的水壓,那個探測器居然生存了110分鐘,著實讓人感嘆質量是真的好啊!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96%以上,什麼概念,溫室效應要逆天的概念。火山爆發帶來的硫化物瀰漫著整個金星表面空間,估計以前的那些探測器早已被硫酸雨腐蝕完了。

所以,面對這樣的環境,不放棄實在不行。而相比較於地球的另一個鄰居——火星,火星的環境就要比金星環境好多了,人類這才把目光轉向了火星。


一枚遊戲科幻迷


人類沒有放棄金星,只是根據目前的探測結果,金星上的環境太過於惡劣。金星和地球一樣,都是太陽系中的行星之一,從地球上看金星,它就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星星。基於目前人類對金星探測瞭解,金星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質量也差不多,距離太陽的距離也差不太多,可以說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

地球上有磁場,有大氣層,有氧氣和適宜的溫度,有生命的存在,金星上也有大氣層,只是這裡的大氣層非常濃密,以二氧化碳為主,由此產生的溫室效應非常明顯,所以金星上的溫度非常高,大氣壓強很大,近500度的高溫也就沒有液態水的存在,更沒有我們所認知的生命形態存在。

另外,金星大氣中還有一層厚達幾十公里由濃硫酸組成的濃雲,所以說,金星儘管和地球類似,但這裡的環境卻是相當的惡劣。

為了深入瞭解金星,人類共往金星發射了30多個探測器,但由於濃厚的大氣層和硫酸雨,腐蝕性非常強,並且還有幾百度的高溫,所以有的探測器一旦進入大氣層一會就失效,難以持續工作,所以只能遠觀不可近瞧(圖為日本發射的拂曉號金星探測器)。




震長


金星(Venus),別稱太白(金星)、維邁、阿佛洛狄特,質量為4.869乘以10 的24次方,是地球的4/5。金星也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是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其距離約為0.725天文單位。它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其公轉週期為224.71地球日。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它清晨出現再東方天空,被稱為“啟明”。

(金星在太陽系中的位置)

金星質量與地球類似,且與地球距離近,故人們有時則稱作這倆鄰居為“姐妹星”。金星的半徑為6073千米,其半徑相比地球小300多千米。其體積是地球的0.88倍。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所謂類地行星是指以硅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類地行星的結構組成大致相同,主要都是有一個鐵的金屬中心,在城被硅酸鹽地幔所包圍,表面一般都有峽谷、火山以及隕石坑。

(麥哲倫影像 金星)

金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在八大行星當中金星的中間軌道最接近圓形,其偏心率在八大行星當中也是最小,僅為0.006811。

金星也是全天中最亮的行星,其亮度高達—3.3~—4.4,比著名的天狼星還要亮14倍!

金星和水星一樣同為太陽系中兩個沒有天然衛星的行星。也就是說金星不像地球一樣還有個“月亮”。由於距離太陽近,在金星上看到的太陽要比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大1.5倍多。

金星雖然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且也是類地行星,但與地球的環境相比卻是天壤之差。由於距離太陽更近,金星的表面溫度非常高,在攝氏500度以上,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液態水」;金星周圍有濃密的大氣和雲層,而且金星有著極高的大氣壓力!其氣壓高達90倍地球,舉個例子,金星表面的壓力就好比是地球上900米處深海的壓力;此外金星表面幾乎沒有氧氣。二氧化碳最多,佔97%以上。故據此推斷,金星地表幾乎沒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人類探測金星簡史:

人類對金星的探測始於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伽利略發明望遠鏡後,最先用望遠鏡觀察過金星。而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空間探測最早就是從金星開始的。主要有兩個國家,一個是前蘇聯,另外一個是美國,兩國都是從1960年以後開始的。

▪1962年,美國發射“水手二號”飛船,並於當年到達金星附近。飛船搭載的微波輻射測量計測得了金星大氣深處的溫度;紅外輻射測量計測得了雲層頂部的溫度;磁強計則測得到金星表面磁場很弱。

▪1967年,美國又發射了“水手五號”,主要對金星大氣層進行了一次測量。

▪1967年,前蘇聯發射了“金星四號”飛船,裡面有一個著陸艙,其重達383公斤,直徑有1米多。金星四號於同年進入了金星的大氣層。著陸艙進入大氣層後打開了自帶的降落傘,在降落傘的緩衝之下,著陸艙緩慢下降,在下降到距離金星地表接近25千米處時,回傳信號突然終止,估計著陸艙被金星表面的巨大氣壓壓扁。

▪1969年,前蘇聯又發射了“金星五號”,與之前的“金星四號”相比,結構大同小異,只是著陸艙設計的更加結實抗壓。在距離金星地表24/26千米處時,金星五號同金星四號一樣,又被壓扁。據最後回傳的數據顯示,此時金星五號周邊的壓力為26.1個標準大氣壓。

▪前蘇聯又於當年發射了“金星六號”,這次下降到距離金星地表10/12千米處。
(前蘇聯金星七號探測器)

▪1970年,在前面三次的基礎上,前蘇聯又發射了“金星七號”,這次著陸艙直接抵抗住壓力順利降落到金星地表!“金星七號”也成為人類第一個到達金星的人造飛行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金星七號”回傳的數據顯示,金星地表溫度高達攝氏470多度;還測得了金星表面大氣當中二氧化碳最多,此外還有少量的氮氣和氧氣。

▪1973年,美國又發射了“水手十號”,對金星大氣做了電視攝影,並回傳上千張金星照片。

▪1978年前蘇聯又相繼發射了“金星十一號”和“金星十二號”,兩者著陸艙都順利到達金星表面。在下降的過程當中,著陸艙所攜帶的儀器探測到了金星上空雷電頻繁。

▪1978年,美國又相繼發射了“先驅者—金星1號和2號”探測器,考察了金星的雲層及大氣,研究了金星表面的磁場,並繪製了金星表面地形圖。

▪1981年,前蘇聯又發射了“金星十三號”和“金星十四號”,兩者著陸艙攜帶了自動鑽探裝備深入到金星地表,採集了金星表面岩石標本。並檢測到金星的岩漿裡含有少量水分。

▪1983年,前蘇聯繼續發射了“金星十五號”和“金星十六號”,並順利到達金星上空,成為了金星的「人造衛星」。其攜帶的設備成功繪製了金星表面地形圖。

▪1984年,前蘇聯發射了“金星—哈雷”探測器,併成功向金星釋放了充氦氣球和登錄艙。其所帶的設備對金星雲層和土壤做了分析。
(美國麥哲倫金星探測器)


▪1989年,美國為在金星探測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以對抗蘇聯。又發射了“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這枚探測器花費高達4.13億美元,質量重達3365千克。麥哲倫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對金星作地質物理學探測研究。研究金星是否具有河床和海洋構造。麥哲倫探測器拍攝了金星絕大部分地區的雷達圖像。從而使人們對金星又有了一個全新認識。時至今日,麥哲倫探測器依然是世界上最先進最成功的金星探測器!

(麥哲倫探測器拍攝到的金星表面)

▪2010年,日本發射“曉”號金星探測器,但最後與地面失去聯繫。

綜上,雖然金星相較於其他行星距離地球最近,但從人類已探測到的實際數據來看,人類根本無法適應金星的惡劣環境,所以只能放棄金星。與之相反,火星到是與地球相似度更高,這也是近年來大國之間逐步加大對火星探測力度的原因!


小司馬說


單看金星的體積,密度,質量等數據,金星與地球非常相似,甚至剛誕生時的環境與地球幾乎也是一樣的,也正因為如此,金星被稱為地球的“姐妹星”!

從太陽系的分佈來看,金星和地球都處於太陽系宜居帶,不過金星位於宜居帶邊緣而已!不過金星和地球的環境有些天壤之別!

金星上的大氣濃度極高,而且大氣中95%都是二氧化碳,這讓金星上面的溫室效應徹底失控,並因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造成金星的地表溫度非常高,可以高達接近500攝氏度,而地球地表平均溫度只有16攝氏度!金星雖然不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但是太陽系中表面溫度最高的行星,比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表面溫度還要高!

事實上,自從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已經向金星發射了數十個探測器,但金星表面的高溫讓探測器很難靠近,近500度的高溫甚至可以熔化鉛和錫之類的金屬,所以科學家很難靠近金星對其有一個全面的瞭解!

不過科學家們推測,早期的金星與地球一樣,也曾經有液態水,不過由於太陽風的作用,把水蒸氣分解成氫和氧,氫原子質量太小逃離到外太空,氧原子與地殼中的物質結合!如今的金星不但溫度極高,而且經常下硫酸雨,這更增加了人類探測金星的難度!

所以說,雖然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而且形狀大小與地球很相似,但上面糟糕的環境讓人類望而卻步,也讓人類不得不放棄登陸火星!

同時,金星上失控的溫室效應也時刻提醒著我們,為了不重蹈金星的覆轍,我們人類需要重視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如今我們已經感到了溫室效應對地球環境的負面影響,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自由發展,或許地球就會成為下一個金星!


宇宙探索


金星名字聽起來好像到處都是黃金,登陸金星需要百十天貌似很輕鬆,

事實上,金星是地獄一樣的存在,平均接近500度的高溫,二氧化碳和包含硫酸的高壓大氣,在這樣高溫高壓下,任何登陸的人員和儀器,只有被腐蝕和擠扁然後掉入熔岩消失的結果。

從圖上可以看到金星這樣的星球,只有大量的炎熱的岩石和隨時噴發的火山,這樣一個酷熱和危險的地方,實在不是適合人類登陸的地方。

美蘇當年也是耗費了大量的資源,標著勁對金星進行探測,最後結果表明各種探測器在金星上根本無法正常工作,很快就在五百度的炎熱和強酸的氣氛中犧牲掛掉了。

兩大巨頭都淚目了,登陸行星就像打遊戲,本來以為選金星是個Easy模式,結果是Hell模式。不過各種探測器還是完成了火星的地形地貌,以及大氣等探測,讓我們明白了登陸金星的艱難和沒有必要。

相比之下金星的地獄模式,火星簡直是完美的下一個登陸目標。

量子實驗室,專注趣味科學,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金星是所有星星中最亮的,我國稱它為“太白星”,早晨出現在東方時叫“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時叫“長庚”。


它離太陽的距離是除了水星外最近的行星,它的軌道位於地球軌道的內側。它的半徑只比地球小300公里,密度和地球相似。由於它被一層神秘的面紗包圍著,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也穿不透它,很多人都猜想金星大概具有和地球相似的環境,上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茂盛的植物。科幻小說中甚至還出現了描述“金星人”的情節。的確金星離地球最近,只有四千二百萬公里不到,依目前人類的技術也許用不到100天就能抵達金星。而到人類一直想登陸的火星卻需要將近270天,但人類為何放棄登陸金星呢?

原來金星的環境太惡劣了。前蘇聯從1961年就開始向金星發射探測器,但一直失敗,1967年發射的“金星4號”,它的耐高溫著陸艙成功降落在金星表面,但由於金星表面的氣壓和溫度比預想的還要高得多,著陸艙損壞了,它也未能向地球發回探測結果。直到1970年8月發射的“金星7號”首次在金星表面軟著陸成功。從那時起前蘇聯又陸續發射了9個金星探測器多次成功軟著陸金星。美國從1962年到1973年發射了三個“水手”號探測器其中兩個成功,其中1962年12月14日發射的“水手”2號測定了金星大氣的化學組成以及溫度、壓力等情況。1989年用“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送“麥哲倫”號探測器去拜訪金星,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

它攜帶了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它能透過金星那層厚厚的面紗測繪出金星表面上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物體圖像,對金星地貌的分辨率可達到200米。一次又一次的金星探測,人們終於揭開了金星神秘的面紗:金星的大氣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佔大氣總量的96%以上。金星表面附近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可達99%以上。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多了的後果,那就是“溫室效應”。它允許太陽光自由地穿過大氣層到達金星表面,但是卻不允許熱量再散射出去。可想而知,金星成為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表面溫度高達480℃。


不分白天黑夜,也不分赤道兩極,到處都是地獄般的高溫世界,任何生物都決不可能在那裡生存。站在金星表面上看天空,金星的天空與地球上蔚藍色的天空截然不同,金星的天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橙黃乃至紅褐的顏色,想想都嚇人。地球海平面的標準大氣壓是1個大氣壓,而金星濃密的大氣層對金星表面的壓力是我們地球的90倍,人是經受不了這麼大的壓力的。


在離金星表面三四十公里高度處,存在著厚約二三十公里的、由濃硫酸霧組成的濃雲層,這在地球上也是無法想象的事情,因為濃硫酸對人和動植物都有極強的腐蝕作用。

由上所述的原因,人們逐漸減少對金星的探測,並不是放棄。2010年5月日本還曾發射了“拂曉”金星探測器希望瞭解金星大氣結構和大氣內的閃電現象,還有金星上是否有火山等問題,只不過最後失去聯繫。

“拂曉”金星探測器

最後:雖然地球大氣二氧從碳含量很小,只佔大氣總量的0.033%左右,它當然不會對地球有多大的威脅。然而地球岩石和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並不比金星少,如果地球越來越熱,這些二氧化碳就會從岩石和海洋中逐漸釋放出來,其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據說金星在幾億年前是個比地球溫度稍高的星球,只是因為溫室效應才變成現在這樣子。因此我們人類應從金星的溫室效應中吸取教訓,防止濫用各種燃料,注意保護地球上自然界的平衡,避免金星上的“溫室效應”在地球上發生。


物原愛牛毛1


金星的生存環境到底有多惡劣呢?我曾經這樣比喻過:“地獄的景象是真實存在的,就是我們熟悉的金星。”這是因為金星具有以下有趣的表現:“金星的體積和質量都堪稱地球的孿生姐妹,但轉動方向卻與地球相反(鏡像的人間);曾經有過海洋,卻是液態的二氧化碳(窒息);表面溫度高達500℃,火山密佈(烈焰),但仍舊有大量的降雨,只不過落下的是液態的硫酸(銷蝕);日出日落一晝夜的時間按照地球日計算,長達一百多天(無盡的折磨)。

若是古代宗教得知有這樣一個地方的存在,就不需要“下地獄”這種抽象的詛咒了,直接說“死後去金星”就可以了。”

相比之下,火星的生存條件就好很多了,雖然遠遠比不上地球,但至少沒有像金星那樣恐怖。金星最初由於距離地球近,的確曾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但是後來人們逐漸發現事情遠比自己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即便如此,人們也沒有放棄研究金星,因為金星對我們研究行星演化、溫室效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是暫時登陸殖民可能性渺茫罷了。


看風景的蝸牛君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接下來就是金星,緊接著是地球。金星與地球的距離並不遠。從地球上看去,金星是我們看到的全天中除太陽和月亮外最亮的星。

金星看似和地球很相像,大小和直徑都很類似,內部結構和地球相似,但是金星和地球卻有本質的區別,金星上的環境惡劣到令人難以想象。

金星是一個超級大的火爐,它的天空是橙黃色的,其表面溫度高達500℃,大氣壓是地球的90倍,相當於地球深海下900米的大氣壓,讓人窒息。金星的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有著比地球強大幾百倍的溫室效應。而且金星是一個天天下硫酸雨的地獄星球,還有閃電和雷暴,在金星的大氣中居然有一層厚達20~30千米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雲。當然金星上的硫酸雨並沒有水的存在,而是以液體硫酸的模式下雨。此外其大氣成分裡還有鹽酸、氟化氫等氣體,簡直是一個可以吞沒所有一切的大熔爐,就是一個絕命地帶。金星的表面異常乾旱,岩石異常堅硬。

如果要登陸金星,航天器的材料必須要耐高溫耐高壓,還要耐強腐蝕。事實上,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空間探測首先是從金星開始的,人類有40多個探測器已經近距離觀察過金星,甚至登陸了金星。

最先登陸金星表面的是前蘇聯發射的“金星7號”。這個探測器是在1970年8月17日發射的,一直到了1970年12月15日到達金星。這個探測器能承受180個大氣壓。它讓人類進一步揭開了金星的神秘面紗。後來前蘇聯又多次發射金星探測器,都成功地著陸金星表面,並取回了金星大量的岩石。

美國也在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探測金星。"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是至今為止最先進和最成功的探索金星的探測器,由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將它送入太空。"麥哲倫"號裝有一套先進的電視攝像雷達系統,其拍攝了大量的金星照片傳回地球,連續工作了四年多,但是“麥哲倫”沒有登陸金星,它在金星大氣中焚燬。

日本曾經在在2010年5月發射金星探測器"曉"號,因為故障而失敗。近些年,人類各國中好像沒有探索金星的相關航天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