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在1870年代,当时的清政府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俄国、英国势力在新疆的渗透。1870和1873年,英国派出的T·D·弗西斯使团与阿古柏政权达成协议,撰取在天山南部的自由通商、自由居住、“最惠国待遇”和治外法权等权利。而在1871年,沙俄则借机战略伊犁河谷地区,与阿古柏政权签订“条约”,获得天山南部的自由通商、低关税、驻扎通商使团的权利。英国政府甚至通过外交渠道,试图强迫清政府承认阿古柏政权。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当时的阿古柏政权武装

而在1874年,日本借口牡丹社事件出兵台湾,派军3000余人,兴兵侵台。侵台日军因气候炎热,水土不服而疫病流行,又因清政府做好开战准备,因此被迫撤兵,但随后借此吞并了清朝的藩属国琉球,并讹诈了50万两白银。日本的崛起给清廷以震惊,清廷内部开始出现加强东南沿海防务的声音。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日本出兵台湾的照片

若同时承担海上、陆地防务,其开支对于财政制度落后的清廷而言是非常吃紧的,何者更重要成为有限资源内的战略选择。其中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新疆距沙俄和英属印度太近,且人口稀少,可以放弃西北以集中力量筹建海防保卫东南。他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防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而陕甘总督左宗棠则认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俄国与英国同样、甚至是比英国更危险的国家,他强调塞防应该与海防并重,即“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最终,清廷采用了塞防海防并重的策略,在筹建海军的同时,1876年至1877年,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政权,收复了新疆,并于1881年收回了伊犁河谷地区。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左宗棠的战略眼光可能略好于李鸿章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左宗棠收复新疆

在这场塞防还是海防的著名争论背后,是中国较为独特的地缘结构。时至今日,中国的领土深深嵌入欧亚大陆东端,同时拥有广阔的腹地和漫长海岸线,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海陆复合型国家。而与一般的海陆复合型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内陆边界之狭长,邻国之众多,邻国之强大,都是世界罕见的。中国的陆地邻国中包括了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地区大国。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中国的海陆复合型地缘环境是全世界最复杂的一个

另一方面,中国的东南沿海外围则是岛链,水体阻隔作用远没有面向大洋的常见海陆复合型国家那么大,岛链形成的兵力投送距离事实上很短,换言之,进攻方其实不需要特别庞大的运输部队就可以将兵力以岛屿为基点进行投射,正如二战初期日军在东南亚完成的进攻一样。因此,中国的东南沿海外围事实上更容易形成进攻跳板而非水体的阻隔。而中国的海上邻国则包括了日本、韩国这样的强国。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日本能拿下东南亚与其地形有密切关系,均为短距离投送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日本联合舰队的强大让人忽视了日本海军投送能力很差的事实

一般来说,领土是主权的基础,因此陆权是中国基本安全的基础,而海权则更多关乎发展权的问题。不过中国复杂的地缘环境也造就了一个优势,那就是在安全问题上海权是可以和陆权协调一致的。如果对手无法在中国陆权的辐射范围内实施由海向陆作战,那么中国的海防也可以相对稳固。中国现在的陆地地缘环境要好于冷战时期,更好于晚清,不仅仅由于北方的战略压力大幅度减轻,而且因为拥有了核武器,这使得中国的本土防卫在相对历史上其他时期更小规模的武装力量下依然基本无忧。不过领土主权能够谈判的空间极小,因此需要防止的是对领土的蚕食,这点是中国陆权目前唯一需要注意的。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陆权的基础性角色值得关注

陆权是中国基本安全的根本,中国陆军依然是核心角色,如果中国陆军不能维持着东亚的陆地霸权地位,则中国很容易陷入战略被动。而海权则是更为复杂的技术,在陆权巩固的基础上,中国还需要多加学习。海防塞防之间的平衡对于现在的中国可以平衡,但海权和陆权的平衡将是现代中国的又一个新问题。

海防还是塞防?这是中国国防永恒的争论,但现有一条件可减轻压力

海军力量的逻辑不同于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