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好的設計與偉大的設計

到底什麼樣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設計心理學》的作者唐納德·諾曼(Donald Norman)和Argo Design的創始人馬克·羅斯頓(Mark Rolston)在兩篇文章中分別談了各自的看法。公眾號“極客公園”介紹了他們的觀點。

諾曼一直堅持著以人為本、強調用戶體驗的設計哲學。他認為如今的很多設計不僅沒有以人為本,反而讓人圍著機器轉。諾曼認為,如今的設計並沒有去想著如何開發人的潛能,反而是利用人類的生物性,設計出會讓人“自我傷害”的產品。比如,不斷推送通知的應用程序,就是利用了人類天生容易分心的特點。諾曼呼籲人們要意識到這種“技術主導人”的現狀,並且提倡迴歸以人為本,設計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創造問題。

針對諾曼的觀點,馬克·羅斯頓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諾曼的理念反而會導致更糟糕的設計。羅斯頓說,諾曼提到的“技術應該跟著人走”的前提是,人的需求在某種意義上是絕對純粹的,是不受外界影響的,而設計師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需求,然後設計出符合這種需求的產品。但羅斯頓認為,人的需求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由多年的經驗塑造出來的,並且和技術的發展相輔相成,甚至是相互催生。比如,PC電腦裡的很多軟件設計,都參考了人類社會真實的辦公用品,像文件夾、筆記本、垃圾桶等等。在科技領域之外,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人們會把發動摩托車時引擎發出的噪聲,看成是摩托車性能良好的信號,這絕對不是設計者的本意,而是因為受到技術限制,才有了引擎的噪聲,但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種反饋當成了經驗,噪聲就變成了一種“信號”甚至“需求”。

所以羅斯頓認為,以人為本或許會誕生“好的設計”,但“偉大的設計”應該是在技術的邊界上塑造用戶的期望,去創造新的經驗,而不是迎合用戶的“純粹的需求”。以人為本沒有錯,但它更需要深入思考,因為如今的時代主題已經變成了“人們渴望用科技來塑造前所未有的體驗”,科技與人們的需求早已密不可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