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重回躺著掙錢的時代,日賺24億的背後危險在哪裡?

四大行重回躺著掙錢的時代,日賺24億的背後危險在哪裡?

最近一段時間,如果要問中國金融市場到底誰過的最開心,那麼無疑是四大商業銀行了,隨著三月底四月初,國有四大商業銀行齊齊發布年度報告,成績單可謂是亮眼異常,至2017年末,四大銀行的資產總規模為88.73萬億元,淨利潤總額約為9092億元,日均利潤24.9億元,幾乎所有數據都比2016年有了較好的提升,看到如此亮眼的成績單,我們是不是需要問問商業銀行躺著賺錢的時代又回來了?銀行業的危機到底在哪裡?

一、商業銀行重回躺著賺錢的時代?

看著四大行的成績單,幾乎所有朋友都會為這麼好的一個成績所震驚不已,作為中國金融業核心中核心,商業銀行的成績可謂牽動著所有人的心,中國金融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著商業銀行的業績好壞,所以此次四大行的成績單公佈也吸引著幾乎所有人的眼球。

一是從淨利潤來看,2017年,中國工商銀行以2875億元的淨利潤排名第一,比上年增長3%,淨利潤總量保持全球銀行業最好水平。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也分別實現淨利潤2436億元、1931億元和1724億元。過去一年,中國四大銀行的淨利潤增幅大幅回升,與2016年淨利潤增幅最低僅0.5%、最高為2.58%相比,2017年四大銀行淨利潤增幅均在3%以上,最高的農業銀行實現同比增長4.9%。

二是從不良貸款來看,四大行的不良貸款比例集體下降可謂是這麼多年來的少有,特別是中國農業銀行更是實現了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的集體雙降,這樣的成績雖然還有著不良貸款餘額7658億元的較大絕對數,但是大家也都可以相信,不良貸款在中國商業銀行來看基本上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四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保持在1.45%至1.81%之間的較低水平。

三是從收入來源來看,在商業銀行的主要營收來源中,中國銀行去年實現利息淨收入3384億元,同比增長10.57%。這一現象在其他三家大行也均有體現。2017年,工行、建行、農行利息淨收入分別達5221億元、4525億元、4419億元,同比增長10.65%、8.3%、11%,較上年大幅改善。

看到這樣的成績單,讓大家不禁想問當年民生銀行行長說的:“銀行業都是在躺著掙錢,我們賺了多少錢都不敢說了。”的那句話似乎還猶在耳邊,難道商業銀行真的又回到躺著掙錢的好日子上了?

二、賺錢背後的危險到底是什麼?

看到商業銀行的業績如此優秀,面對著商業銀行強悍的賺錢能力,相信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中國銀行業的厲害,在各個產業都處於一個較為艱難的轉型時期的時候,商業銀行為啥業績會好成這個樣子,實在是讓人瞠目。在我們看到一片紅色的商業銀行成績單的時候,我們在一個角落裡發現了一個關鍵的數據,這就是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卻是在下降的。

舉例來說,工商銀行2017年非利息收入1536億元,同比減少163億元,下降幅度為9.6%,佔營業收入比重22.7%。其中,手續費以及佣金淨收入為1396億元,下降3.7%,其他非利息收益140億元,同比下降43.9%。農業銀行手續費以及佣金淨收入大幅度降低,2017年,農業銀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729.03億元,較上年減少180.32億元,下降19.8%。其中,結算與清算手續費收入111.13億元,較上年減少56.02億元,下降33.5%。建設銀行 降幅也不容小覷。2017年建設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177.98億元,同比減少0.60%;其他非利息收入514.05億元,同比減少25.26%。中國銀行非利息收入降幅也非常驚人,中國銀行2017年非利息收入1453.72億元,同比下降19.06%。非利息收入佔比從2016年的36.72%下降到去年的29.98%。

所有了解商業銀行業務模式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模式可以分為存貸匯三大業務類型,其中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為利息收入的主要來源,貸款業務獲得的利息收入減去存款業務所支付的利息成本,最終所得的存貸利差成為了商業銀行重要的業務收入來源。另一種則是非利息收入,也就是除了存款、貸款之外的業務收入來源。

長期以來,中國的商業銀行就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這就是對於利差收入的過度依賴,所以從2015年開始,各家商業銀行都在不斷增加中間業務的收入比例,期待通過中間業務的發展能夠擺脫自己對於存貸利差的過度依賴,然而三年多快四年過去了,商業銀行的互聯網化、綜合金融化業務不斷髮展,但是作為商業銀行的老大哥,四大行的業務不僅沒能實現非息差收入的增長,反而出現了利息收入的激增以及非利息收入的大比例下降,這其實不得不讓人擔憂了。

這代表的是商業銀行不僅沒能實現自身業務的轉型,反而更加依賴於原先的傳統業務,但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的是,存貸利差收入的增加是2017年的一些非常特殊的情況所導致的,一方面,在存款領域,原先與商業銀行大量爭奪存款的餘額寶等貨幣基金在2017年實現了較大的戰略收縮,僅以餘額寶為例,其最高限額從100萬降到了25萬再降到了10萬,其業務限額也不斷提升,到了2018年更是直接限購,這讓爭奪商業銀行存款的競爭對手不斷減少。另一方面,在貸款領域,2017年出現了各類貸款利率的上揚,不少城市的房貸利率直接上浮了20%甚至更多,而各種商業貸款的利率也是在上行的過程中,存款競爭的減少,貸款利率的增加,在這兩大因素的影響下,商業銀行利息收入的增加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然而這個事情能否持續呢?

所有人都知道,商業銀行原先粗放的高度依賴於息差收入的業務模式正在日益難以為繼,如今的增長不過是在特殊政策和保護下的一種迴光返照而已,一旦這種保護減少或者取消了之後,商業銀行還有多少能力能夠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呢?

正所謂居安思危,商業銀行現在恐怕不能被眼前的利潤增長所麻痺,一定要明白商業銀行轉型不僅沒能取得實質性突破,甚至還在走回頭路,這一點需要各家銀行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