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佰仕信基金董事長李偉凡:泰禾14天暴漲129%的內在邏輯

對話佰仕信基金董事長李偉凡:泰禾14天暴漲129%的內在邏輯

春節還沒到,地產股已經一個猛子扎進盛夏。2018年開年,A股房地產板塊行情可謂亮瞎眼:萬科、保利、綠地、金地、新城、招商都在短時間內創下歷史新高。而泰禾集團,到1月22日為止,14個交易日有7次漲停,股價飆了129%,成了今年第一“妖股”。

有人說,這事跟泰禾老闆黃其森有關,他一句“18年要賣2000億”,直接引爆了泰禾股價。

對話佰仕信基金董事長李偉凡:泰禾14天暴漲129%的內在邏輯

“2018年爭取銷售額翻番至2000個億、2018年上半年降低負債率至79%、全年降至75%”,在房地產業壓力有增無減、2018年將是房地產小年的行業共識下,黃其森“彎道超車”的勇氣從何而來?

就此,萬方財富邀請了即將加盟佰仕信基金並擔任董事長的李偉凡先生,為我們講述泰禾集團14天暴漲129%的內在邏輯,以及18年房地產行業的走勢。


【泰禾的漲停是“早晚的事”】

泰禾集團是一家在地產、金融、文化等領域多元發展的大型知名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732),地產是其核心業務。公司創建於1996年,2010年成功上市,是當年國內唯一上市的地產企業。

眾所周知,由於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企業經營存在波動,房企的利潤和負債率均會對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在房企諸多負債指標中,短期償債能力十分關鍵。很多企業拿地或融資成本較高,償債壓力巨大。而泰禾不同,泰禾集團在行業和自身變革的節點上,實現了對“大勢”的精準把控和前瞻預判。

其實早先,泰禾集團由於槓桿過高,並不被金融機構所看好。從16年開始,黃老闆通過“降低拿地成本,提高品牌溢價”的戰略,通過收購、參股等多種方式低價獲得土地儲備,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企業風險和負債率。

近日,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在“2017中國不動產金融年會”的演講中表示,從2016年開始,公開市場的招拍掛泰禾基本不參加了,90%都是通過合作併購,“所以,泰禾這兩年的土地成本只有公開市場的一半甚至1/3”。

因此,在2017年房地產市場動盪的形勢下,泰禾集團逆勢增長、脫穎而出,超越眾多央企、國企,一舉斬獲北京銷冠寶座。在我看來,泰禾的漲停不過是“早晚的事”。

對話佰仕信基金董事長李偉凡:泰禾14天暴漲129%的內在邏輯


【2018年,泰禾在北京市場將持續發力】

由於品牌溢價率提高,土地成本降低,泰禾2017年業績大幅增長。目前,泰禾各大產品線全面開花,在全國各大城市均以“銷冠”形象出現。院子系,大院系、園系、府系以及泰禾廣場等產品線,都在全國各地颳起了銷冠旋風。

泰禾集團更是深入挖掘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追求,及時抓住了住居升級的變化趨勢,針對高端人群開發出了“泰禾院子系列”產品。目前,泰禾標誌性“院子系”已經佈局了十七城三十院。其中,泰禾·中國院子四次上榜“亞洲10大超級豪宅”,北科建泰禾·麗春湖院子連續10個月位居“中國別墅市場銷冠”。

此外,泰禾登頂千億,還不能不提“泰禾+”戰略的落地。2017年起,泰禾整合集團旗下商業、醫療、教育、文化等多元化產業鏈資源,不僅提供好房子,更提供好生活,滿足業主的全生命週期需求。

根據克而瑞統計數據,2017年泰禾實現銷售額1007.2億元,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全國排名第十七,而北京市場就佔據了近1/4比重。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2018年泰禾在北京市場仍將持續發力。


【房地產市場:強者恆強,行業集中度不斷加劇】

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產生了一批又一批房地產公司。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樓市調控,並且伴隨著房企整體銷售的規模擴大,使得行業集中度也逐漸增強。

數據顯示,2017年房地產企業百強排名前十的房企新增貨值超過了第11-100 名的新增總貨值,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融創,目前總貨值近2 萬億元。在銷售金額上,前30 強的房企佔了36%,百強房企佔了55%,而在兩年前的這兩個指標僅為25%和40%。這意味著,在房地產行業不斷髮展和被調控的過程中,行業集中度不出所料地繼續加強,強者恆強在繼續。有良好公司管理體系和產品標識度的公司仍然會在第一集團即前30強內領跑。

2017年三四線城市集中發力,早就佈局三四線城市的如恆大和碧桂園是受益最大的兩個地產企業。而進入2018年,政府的重點是把2017 年的“限”調整成2018 年“租”,即從原來的控價變成長效。所以未來,一二線城市的行政性限制政策仍將持續,但各地政府會通過“引入人才”等輔助政策來調整,限售和限購政策不會強於2017 年。

此外,去庫存讓位於去槓桿,監管機構對於金融機構對房地產企業的輸血不斷加以規範。未來,更多私募地產基金會向地產細分行業或金融端佈局和發展,類似智能樓宇,存量資產改造,城市更新運營,資產支持證券化和Pre-REITS 等,私募地產基金行業將迎來自2010 年地產基金元年之後的第二次大機遇。

既然強者恆強,我們首選是和強者合作,這樣產品安全性更強。所以在產品架構和設計上是否能符合地產龍頭企業的需求,是私募地產基金能否在2018 年繼續順利發展的重要因素。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