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精忠報國的陸軍上將,堪稱「近代岳飛」,卻和岳飛有一點不同

中華民族精神中最具高貴的一條,非“精忠報國”莫屬。千百年來,岳飛文天祥等人的故事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精忠報國的情操,正襟危坐的言行,流芳百世的雄文,還有振聾發聵的訴說都成為激勵一代代志士仁人的榜樣。

百年之後,逢至抗日戰爭,當中華民族再一次被外族欺凌時,仍有千百萬不忘祖宗教誨,毅然決然地走上精忠報國這條道路上,英雄者,國之幹,族之魂。

他是精忠報國的陸軍上將,堪稱“近代岳飛”,卻和岳飛有一點不同

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國內許多將士都曾感受到了民族危亡之際,面對日軍鐵騎踐踏東北山河,無數國軍停下手頭內戰,將槍口移至對外。戎馬多年的蔡廷鍇上將內心十分不平靜,他率一軍之師,回絕朝命,投入了抗戰之中。

蔡廷鍇是粵軍中的代表人物,後來跟隨中山先生參與北伐戰爭,屢建奇功,擔任了十九軍的軍長。蔡廷鍇以他多年的軍事觀察,他敏感地意識到日軍下一步的目標一定是佔領上海。

他是精忠報國的陸軍上將,堪稱“近代岳飛”,卻和岳飛有一點不同

所以,蔡廷鍇很早就要求駐紮在上海的部隊嚴密戒備,在日軍進攻上海時,應該全力撲滅。他們在上海的各防區修建防禦工事,挖掘戰壕,蔡廷鍇積極巡視各處,檢查防霧,並且勉勵各級官員保衛家園、精忠報國。

當時,南京政府的軍政部長,也是著名的親日派代表人物何應欽,他急忙從南京剛來,找到蔡廷鍇,要求蔡廷鍇務必忍辱負重,不能與日軍發生衝突,還要推守南方放棄上海。

他是精忠報國的陸軍上將,堪稱“近代岳飛”,卻和岳飛有一點不同

蔡廷鍇聽完後氣憤至極,他怒斥何應欽:“上海時我國的領土,十九陸軍是中國軍隊,有權駐紮在上海,如果日軍有膽量來侵犯,我們一定會迎頭痛擊。”蔡廷鍇狠狠給了何應欽一個“巴掌”,何應欽也知道自己碰到了釘子,最後灰頭土臉的走了。

但是,南京政府卻一直給蔡廷鍇施壓,在1月27日,曾經連收三封急報,皆是“忍辱求全,避免衝突,以免妨害國防大計。”結果,都讓蔡廷鍇給回斥了。為了繼續給他施壓,南京方面甚至以國難嚴重為由,停止給十九軍發放軍糧軍需,一時間十九軍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他是精忠報國的陸軍上將,堪稱“近代岳飛”,卻和岳飛有一點不同

面對時局艱難,政府的刁難,蔡廷鍇率領的十九軍毫不動搖意志,對全國通電說:“軍人惟知正當防衛,捍患守土,是其天職。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而抵抗,雖犧牲至一人一彈,絕不退縮,以喪失中國軍人之人格。”

這三句話簡直振聾發聵,讓全國人民看到了中國軍人為他們帶來的希望,也打臉民國政府。從1932年1月28日開始,第十九路軍開始了浴血奮戰,蔡廷鍇親赴戰場,面無懼色,徹底粉碎了日軍包抄吳淞守軍的計劃。

他是精忠報國的陸軍上將,堪稱“近代岳飛”,卻和岳飛有一點不同

遺憾的是,因為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最終和日軍簽署了《淞滬停戰協定》,而蔡廷鍇的十九路軍也受到了排擠,最後調入了福建。看到這裡,其實有點像岳飛當年的遭遇,自己力主抗金,卻接連收到趙構的十二道金牌。而蔡廷鍇並未重蹈覆轍,而是於第二年豎起來“反蔣抗日”的大旗,因為他在大事方面保持著難得的清醒,所以受到了各方面的中肯評價,也得到了一個好的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