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往事:说说当年的文化宫,这座常州的标志性建筑!

2014年起,常州地铁开建,其中一站是文化宫站,为了配合地铁建设,文化宫拆除了当时的地下广场,全面进行重建。重建后的文化宫地下空间为地下三层结构,地面层为文化宫广场。地下一层、二层用作换乘集散空间、商业设施、疏散通道、配套服务用房、设备用房等,今后将与周边的商业中心联通,打造互联互通的购物空间。地下三层有400多个车位,主要解决市中心核心区域的停车难题。

常州往事:说说当年的文化宫,这座常州的标志性建筑!

效果图

其实,文化宫对于常州人来说,一直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上世纪五十年代,解放不久的常州,各业萧条、百废待兴。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常州百货大楼、工人文化宫,相继拔地而起,可以说是常州标志性建筑。尤其在群众文化方面,除几家电影院外,其他几乎一无所有。

常州往事:说说当年的文化宫,这座常州的标志性建筑!

(作者当年在文化宫的留影)

1956年,26岁的我奉常州市总工会领导之令,负责筹建常州市工人文化宫。文化宫位于市中心,此处原先是文亩,后改建为常州市工人俱乐部。能参与筹建文化宫,我感到幸运之至。经过一年多筹建,1957年5月1日,常州市文化宫终于正式对外开放了。那天参观者众多,人山人海啊!虽然我今年已是88岁的老人,但对当年文化宫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

但凡环游文化宫四周的人,都会发现,文化宫的轮廓就像一架大型飞机,似乎静静地停在机场上,威风无比。从大门进去后,在大道上走上一百五十米,方能踏上文化宫大楼的台阶。两条大道中间设置了小花圃,大道两边设有小巧的园林,林荫小道旁还有石凳,可供游人小歇、漫谈。文化宫内有四根足可两人环抱的大柱,撑起了三层大楼。还有一座足有三米高的毛主席塑像。再往里走,是一个可容纳一千两百多人的大厅,还有舞台及后面的化妆室,它与三楼同高,是突起的房屋,专供布景升降之用。

那时,沪宁线各市的文化宫之间有一定的往来。我大概记得,南京文化宫电影院与文化宫不是一个大门进出,而上海文化宫是旧社会的旅馆改建,无锡、苏州文化宫的活动室则太分散,他们齐赞常州文化宫为最好!

当年文化宫的活动内容很丰富。这里有影剧场、大成殿小剧场、书场、跳舞场、溜冰场、篮球场、乒乓室、棋牌室、康乐球室、图书馆、红木材质的台球室(后听说常州宾馆调去了)。那时的文化宫还兼管着职工体育工作,组织上还曾送我去华东体育学院进修。文化宫每年都举行篮球、乒乓球锦标赛、象棋锦标赛等,每年还举办工农联欢活动。每逢星期天,这里也有各种球赛。文化宫还有餐厅,当时称工人食堂。由于不以盈利为目的,卖的东西物美价廉,一个三丁包才一毛二,供不应求。

此外,文化宫的图书馆也非常出色。汪全珍馆长还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辅导活动。

文化宫的大成殿前广场上也是活动不断。夏天有乘凉茶话会,冬天有溜冰比赛,我们还曾邀请上海溜冰队过来进行溜冰表演。文化宫还组织了不少工人业余艺术团,比如有京剧队、锡剧队、合唱队、舞蹈队等,后来担任副市长的韩兆春,就曾为艺术团说过快板。他的爱人季来娣,还是唱锡剧的主角,后来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

艺术团由文艺科科长余杰具体管理,他们经常下厂演出。还有一次,由我带队到无锡文化宫演出,现场效果很好,因为观众太多还加了站票,剧场内竟挤满了一千五百人之多。这次活动还被记入常州总工会史志。

文化宫艺术团搞得风生水起,后来被市里看中,便将该团“一锅端”,从文化宫挖出后,成立了常州市文工团,后改为常州市歌舞团。余杰后来还担任了市音协主席。

除了这些,当年的文化宫还有一大特色,即工作人员人人不计较报酬。上面提到的活动,文化宫不到40名员工个个认真负责,却从无奖金福利,更无加班工资,也没有工作服。在三无的情况下,大家每天要接待上千的游客观众,星期天节假日的工作量更大。我曾提出上交一部分利润,总工会领导说,你们是搞群众文化宣传的单位,是用钱的部门,自给自足就行,一切要为群众服务、为人民服务。

文化宫还拥有一支三百多人的义务服务员队伍。他们的功绩不容忘记。这些义务服务员来自常州的基层工厂,他们自发组成一支队伍,内有大队长、小队长,分成下午、晚上两班服务在各个活动部门。至于他们的报酬呐,说来可怜!仅有一个月两张电票而已!现在想起,这真是太小气了。每念及此,我总觉于心不安,深感愧疚!

我曾在报纸看到一位文化宫服务员怀念当年为文化宫服务情形的文章,他们当年对文化宫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娱乐场所增多,群众文化活动不再是独家经营,而是多家经营、百花齐放,文化宫的人群不再那么集中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后来我曾随常州政府代表团去日本考察,跑了几个大商场,虽是经商场所,但颇具文化元素,不仅有儿童乐园、游泳池,还有美术竞赛专栏、作文比赛专栏,真是商场里面有文化。这些也许可供我们借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