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拿地、去槓桿,新時期的融創舉措

控制拿地、去槓桿,新時期的融創舉措

以“快速增長”的形象深入人心的融創,如今的新標籤是:安全第一。

8月31日,融創發佈2018年中期業績。

成績單可說是十分靚麗:今年上半年,融創實現營業收入465.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15.3%,毛利潤115.3億,同比增長251%,歸母淨利潤63.6億,同比大漲287.7%,歸母核心淨利潤66.1億,同比大漲292.3%。基本每股盈利1.45元,同比大漲245%。

融創還是從前那個快速增長的融創;同時融創也變得越來越安全了。

在業績會上,出現在孫宏斌口中的重點詞彙是,“小心謹慎”、“安全第一”。

“2016年,我曾經說過,這次宏觀調控的嚴峻程度是不可想象的,會改變購買預期。到目前我們仍然判斷,宏觀調控政策在短期內不會放鬆,因此我們還非常小心謹慎,2016年10月到現在幾乎沒有在公開市場拿地,現在還是如此,安全是第一位的。”

控制拿地、去槓桿,新時期的融創舉措

如孫宏斌所說,近兩年,我們已經很少看到融創在公開市場拿地的新聞了。

如今越來越安全的融創,經過連續幾年的跨越式增長,已然築起了規模的護城河。

數據顯示,融創2015-2017年銷售額保持130%複合增長率。2016年實現合約銷售1506億,同比增長120%;2017年實現合約銷售3620億,同比增長140%;今年上半年,融創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915.3億元,同比增長76%;截至今年前7月,融創完成的合同銷售額已達2254億元,完成全年4500億銷售任務50%以上。

在仍有將近5000億元未結轉銷售額的基礎上,融創預計下半年將有369個項目在售,總可售貨值達到4912億元人民幣,直接鎖定未來銷售業績的持續增長。這也意味上,融創2018年完成全年銷售目標將無懸念。

2018年上半年,融創歸母淨利潤63.6億,歸母核心淨利潤66.1億,同比增幅分別達287.7%和292.3%。

淨利潤和核心淨利潤是衡量一家企業盈利水平的重要參數,融創這兩項指標接近300%的漲幅,是公司有史以來取得的最高同比增幅。放諸整個行業,這樣的增長幅度即使在TOP10房企中亦是名列前茅。

控制拿地、去槓桿,新時期的融創舉措

想要“安全第一”,一個是控制拿地,一個是去槓桿,要保證資金流。而這兩點,在融創的年報上都有體現。

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融創總資產6699億,同比上年末的6231億增長468億;所有者權益635億,較上年末的606億增加29億。經營規模提升的同時,有息負債持續下降,較上年末減少近百億。

融創中國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汪孟德表示,降槓桿是融創這兩三年非常確定的方向。未來幾年,融創的槓桿率還會持續的下降,淨資產水平則會持續提升。

房地產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賬上有沒有錢,直接影響到企業行事的底氣。

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融創擁有現金餘額874億元,與上年末保持平衡,現金餘額足以覆蓋短期債務。

控制拿地、去槓桿,新時期的融創舉措

孫宏斌曾公開表示,房地產企業最大的風險便是在於買貴了地。

那麼,想要提高安全係數,必然要在地價上有所體現。

截止2018年中報發佈時,融創於2018年以來,合計獲取土地總建築面積2920萬平米,權益建築面積1545萬平米,平均土地成本僅為3620元/平米,為近年來獲取土地均價的新低。

其實,單純從土地成本上看,在諸多房企中,融創的成本數字並不是最低的。但看土地,除了看成本,更重要的還得看位置。

截至2018年中報發佈時,融創總計擁有土地儲備2.31億平方米,其中絕大部分是通過併購獲取,超過92%位於一二線及環一線城市,土地平均成本為4470元/平方米。對應同期超過16000元/平方米的銷售均價而言,融創可運作的利潤空間十分豐厚。

“不買貴地”的準則其實在很早前就已開始了。2016年底,國內不少城市的土拍市場行情火爆,融創卻反其道而行之,啟動了內部預警機制,不再參與公開的土地拍賣,避免接盤高總價、高溢價、高單價的“三高”項目。

融創行政總裁汪孟德表示,融創未來仍將聚焦一二線環一線核心城市為主的佈局方向,繼續堅持高拿地標準,嚴格控制土地獲取節奏和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