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苏州市相城区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新路径,精准发力催育居家养老“相城样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传统养儿防老模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挑战。如何创造条件、创新举措,最大限度地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随之成为相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必答题。

在这场“时代大考”中,相城积极探索实践从传统养老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路径,精准发力“优化养老环境,完善服务链条,提升养老品质”,聚力打造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服务为核心的居家养老“相城样本”。不仅让全区居家养老范围更宽广、内容更细化,而且实现服务与管理的全天候、零距离、全覆盖,打通了情暖夕阳的“最后一公里”。

问题导向促转型

问题清单变成责任清单

老龄化、高龄化形势,是相城搞好民生工作必须直面的现实。

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相城老年人口10.4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4.7%。据预测今后每年还将以0.5-0.6万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突破13万,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1.39万之多。

直面奔涌袭来的“银发浪潮”,相城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小型托老所等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实现社区养老照料服务全覆盖。从今年起到2020年,相城全区拟新建养老服务中心12个、日间照料中心43个、居家养老管理中心12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数50.4张。

同时,相城系统梳理总结日托、半托、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助餐、助浴、护理床位等8个方面养老类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将问题具体到人头、细化到社区;全区13个板块逐一分解“责任清单”,分别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对照“问题清单”逐条落实“销帐”。

问题清单变成责任清单,传导责任与压力,倒逼着相城各部门和板块以问题为导向,从解难开始破题转型。他们出台一系列养老类政策措施,要求全区各级财政按老年人口数每年每人260元预算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区级福彩公益金留存部分不少于50%用于发展养老事业,以政策保障解决“经费难”;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为抓手,鼓励和支持已建成小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建设日间照料中心,以整合社区资源解决“日间照料中心落地难”;通过专项推介、统一招标、集中签约、规范标准等方式,引入养老企业、专业社会组织运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政府购买服务解决“服务机构引入难”。

全域发力换得效果给力。据统计,目前相城全区“居家福”智慧养老院实现全覆盖,已投入使用的日间照料中心(站)81个、助浴点5个、各类养老床位4647张,社会力量运营的日间照料中心16个。

借他山之石攻玉

服务链无缝对接需求链

按照顶层规划,相城居家养老分两块,一是政府托底性保障,涉及到城乡“三无”、农村“五保”、低保、高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还有一部分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主要依托社区居家养老。

今年初,相城启动培育养老服务社会化品牌计划,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为抓手,成功引入4家养老服务专业社会组织,并与辖区内14个社区签订《合作意向书》,建设、运营14个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健康医疗、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

可是问题又来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好之后怎么运营?社会组织由谁来监管?“打酱油的钱会不会拿来买醋”?有多少老年人会主动享受服务?有争议、有辩解,婆说婆的理、公说公的道。

怎么办?相城没有选择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而是“走出去”学经验、“坐下来”拿措施。从无锡到常州,再到昆山,历经11次听证会、7次协商议事会,相城向现代化养老转型升级的定位更加精准:居家养老有其特殊性,养老服务不容错、不容偏、不容粗,以老年人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为导向,完善服务链条,扩大服务范围,赋能服务水平,让服务链无缝对接需求链,建立健康和谐幸福的“养老生态”。

为防止“借”来的经验“水土不服”,相城开出一系列“良方”:社会服务精细化,对社会组织怎么服务,服务什么项目,都是什么标准,一一进行明确,并张榜公布,接受监督;项目评估专业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按标准评估,对老年人满意度不高的服务项目“重新洗牌”;质量考核精准化,依托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服务质量进行电话回访、定期走访抽查等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综合年龄段、服务需求、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分析;督导检查精实化,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实地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

“我们现在去检查养老机构都会按规程问老年人,伙食按规定给了吗?卫生按规定做了吗?服务机构承诺的具体事项办没办到?老年人都会跟我们反映。老年人对养老机构也是一种监督。”相城区民政局老龄办主任钱春献说。

“养老+”品质升级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上个月,北桥街道盛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项目全新升级,家住社区附近的朱钱根老人开心的像个孩子。他每天都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过日子”,不仅可以在阅览室里读书看报,在活动室里娱乐健身,还可以在老年食堂里愉快就餐。

“我们属于空巢老人,平时就孤零零的两口子,现在好了,这日间照料中心里不仅设施好,人气也旺,天天都能和老伙伴们一起聊天,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带我们做老年健身操,还给我们过集体生日,让我们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啦!”朱钱根说。

朱钱根口中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集日托站、阅览室、康复室、老年食堂、送餐点等为一体的社区养老综合体。据统计,试运营一个月来,盛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共服务5000多人次,其中日常活动2000多人次,助餐2500多人次,活动参与近600人次,社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精准养老服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养老院”。

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满意”,是相城冲刺“养老+”品质升级,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最好诠释。据介绍,“养老+”服务主要以“菜单式”的“私人订制”,满足多层次各种类型老年人的需求,内容涵盖家庭保洁、起居照料、精神陪护、电器维修、洗晒整理、助医配药等6大类23项100余子项目,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相城以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为核心,优化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务圈”,以辖区内的志愿者团队、购物超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服务,满足老年人“生活不出社区”的需求;完善老年人“基本保健医疗圈”,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需求;丰富老年人“文化兴趣服务圈”,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兴趣小组、社区院落文化为依托,丰富老年人的文化文体活动,增加老年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打通了情暖夕阳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养老新模式,不是为了玩噱头。目前九成以上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沉下去,已成为全区域的共识。”相城区民政局局长潘永明表示,市场介入养老行业,改变的不只是相城各个养老机构,受益的不只是社区自身,更有需要优质服务的老年人。(通讯员:相城区民政局 熊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