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蘇州市相城區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新路徑,精準發力催育居家養老“相城樣本”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傳統養兒防老模式受到越來越嚴峻的現實挑戰。如何創造條件、創新舉措,最大限度地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也隨之成為相城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必答題。

在這場“時代大考”中,相城積極探索實踐從傳統養老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路徑,精準發力“優化養老環境,完善服務鏈條,提升養老品質”,聚力打造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社會組織和企業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服務為核心的居家養老“相城樣本”。不僅讓全區居家養老範圍更寬廣、內容更細化,而且實現服務與管理的全天候、零距離、全覆蓋,打通了情暖夕陽的“最後一公里”。

問題導向促轉型

問題清單變成責任清單

老齡化、高齡化形勢,是相城搞好民生工作必須直面的現實。

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相城老年人口10.48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4.7%。據預測今後每年還將以0.5-0.6萬的速度遞增,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突破13萬,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就有1.39萬之多。

直面奔湧襲來的“銀髮浪潮”,相城提出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健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小型託老所等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實現社區養老照料服務全覆蓋。從今年起到2020年,相城全區擬新建養老服務中心12個、日間照料中心43個、居家養老管理中心12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各類養老床位數50.4張。

同時,相城系統梳理總結日託、半托、日間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助餐、助浴、護理床位等8個方面養老類問題,列出“問題清單”,將問題具體到人頭、細化到社區;全區13個板塊逐一分解“責任清單”,分別劃出“時間表”,明確責任人,對照“問題清單”逐條落實“銷帳”。

問題清單變成責任清單,傳導責任與壓力,倒逼著相城各部門和板塊以問題為導向,從解難開始破題轉型。他們出臺一系列養老類政策措施,要求全區各級財政按老年人口數每年每人260元預算養老服務事業經費、區級福彩公益金留存部分不少於50%用於發展養老事業,以政策保障解決“經費難”;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運營為抓手,鼓勵和支持已建成小區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建設日間照料中心,以整合社區資源解決“日間照料中心落地難”;通過專項推介、統一招標、集中籤約、規範標準等方式,引入養老企業、專業社會組織運營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以政府購買服務解決“服務機構引入難”。

全域發力換得效果給力。據統計,目前相城全區“居家福”智慧養老院實現全覆蓋,已投入使用的日間照料中心(站)81個、助浴點5個、各類養老床位4647張,社會力量運營的日間照料中心16個。

借他山之石攻玉

服務鏈無縫對接需求鏈

按照頂層規劃,相城居家養老分兩塊,一是政府託底性保障,涉及到城鄉“三無”、農村“五保”、低保、高齡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還有一部分身體健康、經濟條件好的老年人,主要依託社區居家養老。

今年初,相城啟動培育養老服務社會化品牌計劃,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社會化運營為抓手,成功引入4家養老服務專業社會組織,並與轄區內14個社區簽訂《合作意向書》,建設、運營14個日間照料中心,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助餐、健康醫療、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務。

可是問題又來了。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好之後怎麼運營?社會組織由誰來監管?“打醬油的錢會不會拿來買醋”?有多少老年人會主動享受服務?有爭議、有辯解,婆說婆的理、公說公的道。

怎麼辦?相城沒有選擇固步自封、閉門造車,而是“走出去”學經驗、“坐下來”拿措施。從無錫到常州,再到崑山,歷經11次聽證會、7次協商議事會,相城向現代化養老轉型升級的定位更加精準:居家養老有其特殊性,養老服務不容錯、不容偏、不容粗,以老年人滿意、群眾滿意、社會滿意為導向,完善服務鏈條,擴大服務範圍,賦能服務水平,讓服務鏈無縫對接需求鏈,建立健康和諧幸福的“養老生態”。

為防止“借”來的經驗“水土不服”,相城開出一系列“良方”:社會服務精細化,對社會組織怎麼服務,服務什麼項目,都是什麼標準,一一進行明確,並張榜公佈,接受監督;項目評估專業化,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按標準評估,對老年人滿意度不高的服務項目“重新洗牌”;質量考核精準化,依託智慧養老信息化管理平臺,對服務質量進行電話回訪、定期走訪抽查等全方位多層次的考核,綜合年齡段、服務需求、滿意度等數據統計分析;督導檢查精實化,採取定期與不定期督查相結合的方式,實地發現問題、現場解決問題。

“我們現在去檢查養老機構都會按規程問老年人,伙食按規定給了嗎?衛生按規定做了嗎?服務機構承諾的具體事項辦沒辦到?老年人都會跟我們反映。老年人對養老機構也是一種監督。”相城區民政局老齡辦主任錢春獻說。

“養老+”品質升級

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

上個月,北橋街道盛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服務項目全新升級,家住社區附近的朱錢根老人開心的像個孩子。他每天都到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過日子”,不僅可以在閱覽室裡讀書看報,在活動室裡娛樂健身,還可以在老年食堂裡愉快就餐。

“我們屬於空巢老人,平時就孤零零的兩口子,現在好了,這日間照料中心裡不僅設施好,人氣也旺,天天都能和老夥伴們一起聊天,工作人員每天定時帶我們做老年健身操,還給我們過集體生日,讓我們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啦!”朱錢根說。

朱錢根口中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是集日託站、閱覽室、康復室、老年食堂、送餐點等為一體的社區養老綜合體。據統計,試運營一個月來,盛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共服務5000多人次,其中日常活動2000多人次,助餐2500多人次,活動參與近600人次,社區老年人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精準養老服務,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養老院”。

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滿意”,是相城衝刺“養老+”品質升級,推動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創新的最好詮釋。據介紹,“養老+”服務主要以“菜單式”的“私人訂製”,滿足多層次各種類型老年人的需求,內容涵蓋家庭保潔、起居照料、精神陪護、電器維修、洗曬整理、助醫配藥等6大類23項100餘子項目,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與此同時,相城以資源跟著需求走、服務跟著居民走為核心,優化老年人“日常生活服務圈”,以轄區內的志願者團隊、購物超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為基礎,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服務,滿足老年人“生活不出社區”的需求;完善老年人“基本保健醫療圈”,整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資源,為老年人提供預防保健、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服務,滿足老年人“醫養結合”的需求;豐富老年人“文化興趣服務圈”,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興趣小組、社區院落文化為依託,豐富老年人的文化文體活動,增加老年人相互間的溝通交流,滿足老年人的“文化養老”需求,打通了情暖夕陽的“最後一公里”。

“探索養老新模式,不是為了玩噱頭。目前九成以上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服務必須沉下去,已成為全區域的共識。”相城區民政局局長潘永明表示,市場介入養老行業,改變的不只是相城各個養老機構,受益的不只是社區自身,更有需要優質服務的老年人。(通訊員:相城區民政局 熊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