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0-3歲留守兒童「有救」了 寧陝縣讓奶奶媽媽們當「學生」


2018年4月9日,陝西省洋縣海蓮村,公益項目“養育未來”的前期試點養育中心內,“幼導員”胡曉珂在指導家長如何與幼兒進行互動。“養育未來”項目是一個探索中國貧困地區0-3歲孩子提供早期發展的公益項目,也是阿里脫貧基金女性脫貧戰略重要項目。專注於促進貧困地區嬰幼兒認知、語言、運動和社會情感的發展。

海蓮村養育中心,胡曉珂在帶著媽媽奶奶和一起做遊戲。2017年之前,這裡還是麻將活動室,每到農閒時,許多年輕媽媽和奶奶們就會帶上孩子來這裡,大人打麻將,孩子在一旁看著。

在養育中心,每週一到每週五都會有各種課程。週一是集體親子活動,週二週四自由活動。週三養育師和家長孩子的一對一親子活動。週五是閱讀。只要是6個月到三歲的孩子,家長都可以帶著來免費參加。中國鄉村的一個現實是,0-3歲孩子的養育撫育,無論在社會的認知、還是投入上,幾乎是一片空白。孩子一出生就丟給老人“隨便帶帶,健康就好”,大人離鄉背井外出打工,一年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


雖然是免費參加,但養育中心還是有不少規章制度,比如給家長打分,到月底進行考核,獎勵最積極的家長。養育中心關注的第一主角是成人:每個帶孩子來的大人都要登記身份以及逗留時間;大人們能輕鬆找到最適合孩子看的書,因為每本書上都標註有最適合閱讀的年齡,精確到第幾個月第幾周;大人們還被鼓勵把繪本和玩具借回家。養育師會手把手教大人怎麼給孩子講故事、做手工以及怎麼鼓勵孩子。在這裡,媽媽或者奶奶才是真正的“學生”。

雖然是在農村,但所有人員進入養育中心都要穿鞋套保持室內衛生。鄉村空心化嚴重的今天,女人往往就是一個家庭的支柱,作為閒置勞動力,往往也是鄉村發展的主力。生計和養育孩子是她們焦慮的兩件頭等大事。孩子好了,一個女人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家庭中,投入到自身的發展中,甚至投入到鄉村建設中。

一名奶奶在陪孩子看書。想當初,胡曉珂來養育中心工作,就是為了告訴村裡的年輕媽媽們:“多少掙點錢,日子過得去,要把孩子看著。”但農村有農村的現實,很多年輕媽媽還是在“選擇”中敗下陣來。“那我們就教奶奶帶娃,讓媽媽安心。”胡曉珂說:“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變化,這是我現在每天來這裡上班最大的快樂和動力。”


胡曉珂1998年就開始辦幼兒園,當時兒子兩歲,想出去打工又怕爺爺奶奶帶不好,於是就在家裡辦幼兒園,又能照顧孩子又可以有經濟收入。做了十年,孩子上大學了,她才停了幼兒園。去年8月,“養育未來”項目在這裡試點後,由於沒有合適人選,她又臨危受命加入了這個項目。

胡曉珂說,開幼兒園是一件很累心的工作。農村的爺爺奶奶經常會要求幼兒園十天半月就要教會孩子認字寫字,所以幼教壓力大。她的丈夫每次回來的早也會幫著她一起帶孩子,幫了她不少忙。但現在的養育中心,真正的學生是“家長”,因此工作比幼兒園輕鬆不少,沒那麼累心。

胡曉珂在院子裡養了不少花草。牆上都是曾經辦幼兒園時留下的印記。她說:如果不是喜歡孩子,她也不會接受這個工作。短短半年多,胡曉珂見證了村裡養育中心“學生”們的變化。媽媽和奶奶們從最初的半信半疑,到幾乎天天帶娃來這裡“打卡”;大人們慢慢地不再是讓孩子拿手機看動畫片和各種小視頻,而是開始從養育中心借繪本和玩具回家陪孩子一起讀一起玩。


兩歲半的王鑫鈺在客廳自己玩,她的父母都在西安工作,平時都是爺爺奶奶帶。由於她經常會去自己開電視機,所以爺爺奶奶在電視機前面放了一塊擋板不讓她爬過去。4月11日,由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支持的“養育未來”項目宣佈在寧陝縣全面落地。到2019年,寧陝全縣將建起20個養育中心,加上家訪和家長小組活動,覆蓋全縣80個村莊所有0-3歲的寶寶。

兩歲的王亞燦和奶奶在院子裡玩。爸爸媽媽都在深圳打工。奶奶怕孩子一個人順著小巷子走到外面大路有危險,平時都拿一個梯子擋住通道。之所以選擇寧陝,是12位阿里女性合夥人在考察了幾個備選地域後發現,寧陝縣是全國為數不多實現15年義務教育的縣,全縣都很重視教育,幼兒園和小學的入學率都達到了100%,年輕媽媽離家打工的比例相對低許多,但即便是這樣,寧陝縣出名牌大學生幾乎沒有。

68歲的爺爺郭順明帶著雙胞胎孫子郭勁佐、郭勁佑在遛彎。孩子父母在上海打工。值得一提的是,寧陝從一開始就是政府主導,比如,養育中心的場地和基礎硬件,都由縣政府提供,養育師的招募和考核,也由縣政府主導。因為政府主導,不僅是項目成功的關鍵,也是寧陝試點未來可以被快速複製的基礎。


陝西寧陝縣海棠園村,25歲的陳露抱著兩歲女兒胡雯莉,奶奶抱著11個月的孫女陳子墨在家裡忙碌。胡雯莉和陳子墨的爸爸都在貴州打工。年輕的胡雯莉擔心老人知識不夠教不好孩子,所以留下來自己帶孩子。 12位阿里女性合夥人想在這樣一個地方實驗一下,幫助媽媽奶奶們學會和不滿三歲的孩子相處、交流和引導,發展孩子的智力、自信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