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雄风今何在

古堡雄风今何在

“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真谛只能是民族气概和长城精神,土筑砖垒的古老长城终究会走向风烛残年,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延缓它的衰老,延续它的精神。

古堡雄风今何在

残缺的城墙清晰的勾勒出灭胡堡原貌

灭胡堡在明朝属于大同镇井坪城,迎恩堡、败胡堡、阻胡堡属于大同镇的西路平虏城,破胡堡、杀胡堡、残胡堡属于大同镇中路右卫城,威胡堡属于大同镇威远路。昨日的历史造就今日的村名,今日村名讲述昨日的历史。

古堡雄风今何在

在平鲁、右玉一带行走,几乎所有的古堡都与胡人有关。比如“灭胡九堡”,即灭胡堡、败胡堡、阻胡堡、破胡堡、杀胡堡、残胡堡、威胡堡、拒胡堡、迎恩堡。后将“胡”谐音为“虎”。

灭虎堡的城池已经废弃,新房子代替了古城墙。平鲁一带的农村都盖几间崭新的房子作为村民活动中心,院里配有健身器材,这座村寨也不例外。原本打算在村头拍几张照片就撤,多亏有人坚持要进村看看,还真发现了一些珍贵文物。两尊石狮子,造型各异,裸露在驴圈旁,任凭风吹日晒;还有一通石碑,村民在中间凿了一个圆孔,做了井口,圆孔处绳索磨出了一道道的印痕,这通碑是大清康熙年间的遗存。还在一村民家中看到嵌在墙上的石刻,内容与胡人交战有关,南城门洞上嵌有明朝隆庆元年刻的“灭胡”二字。

古堡雄风今何在

古堡雄风今何在

败虎堡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土筑,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分守长城八里三分,边墩十五座,火路墩四座。”此堡地当极冲,防守极难。明嘉靖年间蒙古零骑不时入掠。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之孙把汉那吉于败虎堡投明,“隆庆议和”,“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

败虎堡同样保存极不完整,西城墙和南城墙还剩几段,其他基本被拆,一条东西公路穿村而过。街道的阴凉处坐着几个村民,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上去搭讪合影,村民憨态可掬地迎合。一只大公鸡在由石头垒成的院墙上的动姿很迷人,边走边寻找飞翔的感觉,西斜过来的阳光打在满身金黄的羽毛上更是有了灵动和机警样。败虎堡的公鸡都有英勇善战的天赋吗?南门口的一株老树树身高大,树荫浓厚,投射在一座普通的民宅上,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古堡雄风今何在

前往大河堡的途中,路边的田野里有农人驾着一匹骆驼在耕地。高大的骆驼拉着犁铧,就像小孩儿玩家家颇具童话意境。同行者均表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路上只看到毛驴,骆驼连想都想不到,它却出现了,拉着犁铧出现,仿佛从大漠深处走来。只知道它是驼队的坚韧不拔的力量,现在没有驼队了,却被转行犁地,还得心应手,实在是当地农人的一大发明。

我们的兴趣集中在这里的一所“三民小学”。大河堡出名得益于电影《驴得水》的拍摄。摄制组专门在大河堡修建了作为国民学堂的“三民小学”,并被永久保存。“模范公民训练小册”“三民小学校训”等标语原封不动地留在了墙上,很有穿越历史的味道。

晚上住在大河堡长城脚下的明海湖度假村,一湖的碧水在塞上显得多少有些奢侈,让我一次次地想起将军会堡那寒酸的水窖来。晚饭在一个蒙古包餐厅吃,辛苦了一天的每个人都敞开心怀痛饮,白酒、啤酒各善其长,羊肉自是题中应有之义。眼前幻化出当年戍边将士燃着篝火,如此这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之热闹场景。

古堡雄风今何在

大河堡位于平鲁境内,原名大水口堡。史料记载,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堡墙砖包,只设东门,门上原有门楼。

古堡雄风今何在

晚霞给大河堡铺了一层浓浓的酱色,耶稣光从城垣的洞中筛下来,有种神秘的意蕴,一株杏树斜立在城墙上,杏花开得正艳,像孩童一般探头探脑地盯着这群不速之客。

摄影/高海平

— end —

撰文:高海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