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老祖將周易的研究成果傳給了誰

兩宋易學

陳摶老祖將周易的研究成果傳給了誰

宋易的開創者為陳摶,在北宋的代表人物為邵雍、程頤與劉牧,在南宋的代表人物為“二朱”——朱震與朱熹。

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希夷者,《老子。十四章》雲:“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亳州真源人。生於唐末,卒於北宋太宗端拱二年。先年習儒,後轉學道。習儒則“於曦皇心地上馳騁,而不於周孔腳跡下盤桓”;晚年隱於華山,“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陳摶學貫儒道,習易通透,為歷史上一個大大出名的人物。

《宋史。陳摶傳》言:“摶好讀《易》,手不釋卷。常自號扶搖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導養還丹之事。”《宋史。藝文志》“經部易類”載有陳摶《易龍圖》一卷。

陳摶易學的傳承,朱震在《漢上易傳》寫道:“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gai),溉傳範諤(e)昌,諤昌傳劉牧。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hao)、程頤。”

邵雍,字堯夫,號康節。共城人,即今河南密縣東北。《宋史。道學傳》載:“北海李之才,攝共城令,聞雍好學。。。(邵雍)受河圖、洛書、曦八卦、六十四卦圖象。。。而雍探頤索隱。。。多其所自得者。”邵雍習易甚苦,“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著有《梅花易數》與《皇極經世》傳世。

《梅花易數》從數象與字象入手,探索易學的本質所在;對於《易》如何占卜的問題,予以了極大的完善。我們在研究卦爻辭時,可以與《詩經》對比;在研究易學深刻的內涵時,《梅花易數》無疑是繼《周易正義》之後,又一個全新的系統。

程顥字明道,程頤字伊川,為兄弟二人。程頤著《伊川易傳》,專講義理,不言象數。如果說宋之前王弼與韓康伯的注本為正本,那麼宋之後程頤與朱熹的註解就成為了正本。朱熹說:伊川易明白無難懂之處。程頤與邵雍同時,邵雍明白先天易學與二進制,程頤同樣也很明白。程頤骨子裡是儒家精神,像孔子一樣追求大道而不營小術。邵雍骨子裡是道家精神,效法自然,將易實用於百姓。

劉牧著《易數鉤隱》,探索象數之本源。宋易的象數之學是對漢易的繼承與發展,尤其是對《易緯》的繼承與發展。西漢劉歆認為“八卦”、“九章”皆宗於河圖洛書,東漢《易緯》推演象數形成所謂的河圖洛書。朱熹將河圖洛書刊於自己的《周易本義》之首,轉載蔡元定的話說:“圖書之象,自漢孔安國、劉歆,魏關朗子明,有宋康節先生邵雍堯夫,皆謂如此,至劉牧始兩易其名,而諸家因之。故今復之,悉從其舊。”這有點像投票選舉,少數應該服從多數。關於這一點,筆者在基礎一章有具體的論述。

朱震著《漢上易傳》,朱熹著《周易本義》、《易學啟蒙》、《周易參同契考異》等書。《啟蒙》一書,有說為蔡元定起稿。蔡元定,字季通。《宋史。儒林傳》雲:“其父以程氏《語錄》,邵氏《經世》,張氏(張載)《正蒙》授元定。”朱熹說:“人讀易書難,季通讀難書易。”朱熹晚年,讓蔡元定入川購得“河圖”、“洛書”等圖象,並與其一通校釋了《周易參同契考異》,由於政治上的迫害,朱熹不得不以化名了事。

朱熹是首個將“河圖”“洛書”等圖象刊於《易經》卷首的人。朱熹是一個大學問家,站在公正的立場上,方士易與儒士易結合起來,才是易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說,他承認了義理源於象數,研究易學象數和義理不可偏廢。如果說王弼注《老子》、注《周易》,是為了分清儒士易和方士易的話;如果說邵雍遵從方士易,程頤遵從儒士易的話;朱熹的胸懷更加博大,眼光也更加高遠。也只有如此,儒家易才從死衚衕中找出了一條陽光大道。因此,朱熹成為孟子之後,儒家的又一個“亞聖”。

相對於魏晉隋唐,宋易無異是易學的一次偉大復興。先天圖、後天圖、伏羲六十四卦方陣圖的注入,打開了易學汪洋之海的大門。在易學的應用領域,方士修煉之術《雲笈七鑑》與相人之術《麻衣相法》的出現,為打開人體之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