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電子繞核運動的真相有多難?

東方哲學思維


由德布羅意關係式變化有:νλ²≡h/m,這是一個普適方程——一陰一陽之謂道(將光子質量m= hν/c²代入 即得νλ≡c)。

電子動能(單位eV)與波長關係為:Ekλ²=1.226²(nm²),其本質也是νλ² =h/m守恆。(hν=mv²——質能方程的普遍形式?)

而玻爾能級公式:En·n²=13.6eV與電子的軌道駐波態相應,是νλ² =h/m的特殊表現:氫原子軌道能實質是電子的軌道動能,將原子軌道能En=n²E1作為動能代入Ekλ²=1.226²(nm²)可得:氫原子軌道電子波長λn≈n/3(nm);依玻爾理論,軌道周長ln=2πrn=2πa0·n²≈n²/3,可見ln=n·λn。

氫原子軌道電子波平均波長與軌道周長關係恆為ln=n·λn,表明電子軌道場是一種圓周駐波;結合物理,圓周駐波數只能為奇數,主量子數n為每個相應電子層的“平均波節數”(軌道亞層的平均駐波數),同時正比於相應軌道電子層駐波平均波長。

圓周駐波或形如花瓣(不是所謂電子雲概率波),並無直線駐波之固定兩端,與直線駐波之條件弦長l=n(λ/2)並不一致,ln=n·λn決定了軌道電子波橫向規律。


洛書圖解周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藉此說明,因為探測實驗設備的差異,原子所處的能量溫度的不同,其電子繞核運動的結論則不同,因而要找到其真相就會更難。

相對於人類的認知能力而言,宇宙大無外、原子小無內,教科書的原子理論實在是隔世紀的原理,是劃時代的蒙小孩的過時論調;這是一個以原子為基本量子的物理模式,而現代則確立了以光子、微中子、電子等輕子或重子為基本量子單位的物理理論體系,顯然這充分說明了愛因斯坦的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正確性,偉人,愛因斯坦!急轉的風輪雲遮霧繞,靜為電子旋急成雲,玻爾看的是現象而非本質,他用的是波函數概率而不是粒子的本源,其理論正符合人眼的視覺停留和視覺組合的大腦特點,這是三維粒子的四維時空假象,正成為了現代弦理論的依據。

現代的基本粒子能量模式,無疑打破了已有的原子模型,已經有個別科學家認為質子中子原子核是由基本粒子中的夸克子來構成,歐洲強子對撞機已經把兩個中子對撞成17塊碎片,但還是不能確定電子是否繞核旋轉,又是怎麼樣的繞核旋轉。

我認為,目前愛因斯坦的電子繞核旋轉有利於電子相位的理論確立,有利於揭示量子的本質,有利於量子大統一,而玻爾的電子雲理論有利於概率運算和量子計算的簡化。

要問掲示電子繞核的真相有多難,強子對撞機忙不停,量子物理學家吵不休。





微基因衍光子


根本就沒有什麼“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證據,目前的實驗事實,只能表明“電子在原子核周圍存在”,但沒有什麼事情說明在“繞核運動”。不存在的事實,當然是“很難揭示真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