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重現光明可期,監管與規範並行!

網貸行業重現光明可期,監管與規範並行!

(圖源攝圖網)

8月30日,廣州金融業協會與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聯合召開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行業座談會,落實國家、省、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有關工作部署,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與網貸行業的交流合作,緩釋p2p網貸行業流動性風險。

廣州金融業協會、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廣州9家金融機構及部分網貸機構負責人參會。

會上,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介紹了國家、省、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及其他城市的經驗做法。

網貸行業重現光明可期,監管與規範並行!

(圖源攝圖網)

今年夏天P2P網貸行業爆雷潮發生後,互金專項整治工作小組發佈十項應對網貸風險舉措,提出要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妥善處理退出機構的資產債務關係,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網貸平臺債權債務轉出、出讓和兼併重組,盡最大可能保障投資人權益,實現網貸機構無風險退出。

在中央的部署下,各地監管部門及自律組織積極加大風險化解和處置工作。8月中旬,銀保監會召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高管開會,要求四大AMC(資產管理公司)主動作為以協助化解P2P的暴雷風險。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表示,在網貸行業發展的低迷震盪期,監管層調動傳統金融體系的資源來化解P2P行業風險,加速網貸不良資產處置效率,盡最大可能保障投資者權益,對穩定市場信心將發揮積極作用。

網貸行業重現光明可期,監管與規範並行!

(圖源攝圖網)

自2016年4月起至今年6月,互金專項整治工作已開展26個月,在強監管高壓下,行業終於進入市場出清加速階段。

今年6月以來,因逾期事件退出的網貸平臺大幅上升。作為新興行業,網貸行業尚未經歷完整的經濟週期,網貸機構在處置不良資產方面經營較為缺乏,且司法催收面臨成本高、時間長等現實問題。在此情形下,如何盡最大可能保障投資者利益實現良性退出是網貸機構退出時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目前,為實現無風險退出,不少退出機構選擇分期兌付、債轉股、引入第三發機構等方式處理逾期。這些處理方式,有成功的案例,但也因兌付期限長或折價高而遭到投資者質疑。

網貸行業重現光明可期,監管與規範並行!

(圖源攝圖網)

眼下傳統金融機構的進入,一是向市場釋放了政府對金融維穩的積極信號;二是多元化市場主體的參與將更好地推動網貸不良資產處置市場朝公平有序的方向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減少投資者損失;三是相較於走司法程序,資產管理公司直接收購債權清償將大幅提升逾期處置效率,減少投資者維權奔波和煎熬等待之苦。

實際上,傳統金融機構與網貸機構的合作,也不侷限在不良資產處置上,市場營銷、技術輸出等也是方向。傳統金融機構的專業在風險管理和處置上,網貸機構的特長是技術與市場推廣,兩者的合作是互補發展,將來兩者這樣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

我們堅信,在行業的雷潮過後,一定會有更光明的未來。網貸行業,一定會在風雨過後,更加規範和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