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武威 争做文明市民

创建文明武威 争做文明市民

——创城为武威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利好系列报道之一

  物质文明集聚一座城市的形,精神文明则铸造一座城市的魂。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在加强城市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文明创建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目前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人人争当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

街头“文明”身影随处可见

创建文明武威 争做文明市民

过马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初秋的武威,细雨绵绵。穿梭在这座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文明”身影,像一滴滴绵柔的秋雨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8月30日一早,凉州城区北关十字,数名文明交通劝导员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手拿小黄旗,配合交警指挥路口的交通秩序。文明交通劝导员张晓宏说:“这里每天早上的人流量比较大,非机动车辆也很多,对一些违反交通秩序的行为,我们会耐心劝导,细心说服,大部分行人都很配合,主动遵守交通规则。”做交警刚满一年的孙兴禄说:“现在,相较于刚上岗看到的乱停车、闯红灯等交通陋习少了很多,机动车礼让行人也成为了一种常态化,市民文明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开车礼让行人、走路不闯红灯、车辆不乱停放……今年,我市相关部门在创城工作中,刷新了斑马线、划定了文明停放点,市民积极配合,行走在街头,会让你感到生活在这个城市无比轻松愉悦。“以前,无论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只要有地方,不少人都图方便随手一停,街头乱七八糟;如今,市民自觉有序停放车辆,把非机动车统一停放在文明停放点,街头不乱了,大家出行也方便了。”市民王丽婷指着按序停放的车辆高兴地说。

  身有残疾的蔺先生因腿脚不便,过马路成了他的一大难事。不过,自从机动车礼让行人以来,他的这份担心也在逐步淡化。“起初只是在有监控的地方车让人,如今没有监控的地方司机也会主动礼让行人。”蔺先生说,这让他多了一份安全感,不再为过马路发愁。

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高

创建文明武威 争做文明市民

定点停放车辆

  为增强我市人民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我市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工作,从报刊、电视、网络到街头巷尾的文化墙、社区宣传栏、商铺店头电子显示屏等,通过多种方式和载体,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市民都深切感受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体现着城市的精神文明。

  文明当先,以身作则。自“烟头革命”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机关干部每周星期五下午上街义务捡烟头、扫垃圾、擦洗公共设施、清理街头“牛皮癣”等。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捡起小烟头,改变不良习惯的放大效应,既教育了自己,又提醒了他人。“以前烟头随手丢,现在可不一样了,就算在手里多攥一会,也得把烟头丢在垃圾箱里。一是看着干净的路面不忍破坏,二来是想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市民吴先生说,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创城给他最大的触动,还是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你看,那个电动三轮车上坐着人。还有那里,有人闯红灯,我们也拍下来传到文明网上去。”在凉州城区南关十字,两个20出头的姑娘指着街头上一处不文明现象,用手机随手拍了下来。

  今年4月,我市相关部门通过武威文明网、文明武威微信公众号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进入7月以来,“文明凉州·随手拍”正式开通。截至8月底,共收到群众拍摄的交通违法、占道经营、垃圾杂物乱堆等不文明违法行为2691件,其中交通不文明行为1198件,占道经营、乱贴乱挂广告、商业噪音350件。“随手拍”不仅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更唤醒了人们的文明意识。

城市客厅刮起文明新风

创建文明武威 争做文明市民

  近日,北漂族杨磊回家探亲,走出火车站看到,不少人背着行囊在火车站外候车,售票窗口处乘客整齐地排队购票,不再像以前那样拥挤。“在我的印象里,武威火车站秩序比较乱,尤其是车站外面的广场,果皮纸屑随处可见。短短几年,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茶余饭后,不少市民会到广场上、公园里跳舞、散步。以前,人群散尽后到处是垃圾,或是喝空了的饮料瓶,或是衬垫过的纸张彩页,再或者是一堆瓜子壳等。如今,这些不文明现象几乎不见了。

  曾经,遇到高峰时节,超市收银台前、车站售票窗口、各类业务办理窗口都围满了人,工作人员焦头烂额工作效率底,群众心急气躁难见结果。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各行各业积极提倡按序办事,微笑服务,人们无论走到哪都会主动排队。市民冯霞说:“一个人的高素质或许微乎其微,但全民高素质就会如和风细雨般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一个城市的发展。大家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用诚信塑造城市品质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也是城市的一种品格。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践中,我市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倡导文明诚信服务。市工商部门把凉州城区明清步行街、古浪县步行街、天祝县达隆路、民勤县步行街等4条商业街列为重点,打造诚信示范街。通过推选宣传市级以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11家,发布诚信“红榜”法人602家次、“黑榜”法人83家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在明清步行街一家餐馆,店主告诉记者:“我从事餐饮行业已有数十年,从未想过通过偷工减料或残次品来提高营业额。起初生意一般,最好的时候也只能做到保底,有人私底下劝我在选原材料上做点手脚,但我觉得那会让我失了诚信。最终,是‘诚信’指引我走向了今日的成功。”

  诚信是无形的,它根植于人们的内心;诚信又是有形的,它体现在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吴大姐在凉州城区共和街经营着一家蔬菜店,数年来,她店里的客源始终源源不断。她说:“顾客购物最怕缺斤少两、制假贩假。如果不讲诚信,哪有今天这样好的生意?”

本报记者 王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