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十六軍事家評傳

1989

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有三十三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是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楊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19948月又確定增補三人,黃公略、方誌敏、劉志丹。共計三十六位。其中有五位國家主要領導人,十位元帥,十位大將。另有十一人在共和國建立前英勇獻身。

一、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兩 位)

毛澤東、周恩來

毛澤東:確立了人民軍隊的建軍路線:黨指揮槍;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把支部建在連上;廢除薪餉制,實行供給制;官兵一律平等,廢止體罰;軍隊做群眾工作等等,從而建立了新型人民軍隊。

周恩來:創建了黨的軍事組織體系:創立了黨的各級軍事領導機構和體制,從中央軍事部到中央軍委以及各級地方軍事部門。並一手締造了葉挺獨立團,為黨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和堅強的隊伍。朱毛紅軍的基本隊伍都是葉挺獨立團的班底。共和國十大元帥有七個半出自周門。只有彭

德懷、羅榮桓與周沒有淵源,林彪系黃埔四期,屆次低,聯繫較少,算半個。

二、人民軍隊的創建者 (十五位)

德、彭德懷、賀 龍、葉 挺、陳 毅、徐向前、聶榮臻、方誌敏、鄧小平、張雲逸、劉志丹、段德昌、黃公略、蔡申熙、王樹聲等為人民軍隊的創建者。均為一支部隊的創建者,並延脈於今。

德:由舊軍隊轉過來,本無基本部隊,但在南昌起義部隊失敗後,牢牢掌握了葉挺舊部,並舉行了湘南起義,將部隊拉上井岡山,實現革命會師,奠定了人民軍隊的基石,居功至偉。

彭德懷:是平江暴動的領導者,之後率隊與朱毛會師,長期統率戰役軍團南征北戰,東打西殺,開國勳績卓然。

龍:是南昌暴動的領導者和湘鄂西紅軍的創建者,人民軍隊的一面旗幟,現解放軍第一集團軍為賀部遺存。

挺:是南昌暴動和廣州暴動的領導者,是第一位紅軍總司令。所部獨立團系人民軍隊最基本的部隊。

毅:協助朱德掌握了南昌起義殘餘部隊,組織了湘南起義,並與毛澤東實現會師,後成為華東主帥,開國勳績不滅。

徐向前:領導並創建了鄂豫皖紅軍,為解放軍另一主力部隊的統率者。

聶榮臻:參與領導了南昌、廣州暴動,並長期擔任戰役軍團的領導和方面軍區的領導,系解放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統帥。

方誌敏:系贛東北紅軍的創建者,艱苦卓絕,以身殉難,所部遺存至今。

鄧小平、張雲逸:系百色暴動的領導者,所部紅七軍遺存至今,鄧還是新時期人民軍隊的統帥。

劉志丹:系陝北紅軍的創建者,陝北根據地併成為革命的落腳點,身先罹難,功不可沒。

黃公略:系平江暴動的領導者之一,並創建了江西紅軍紅三軍,成為紅一軍團的主力部隊之一,碩果猶存。

段德昌:系湘鄂西紅軍的另一創建者,披荊斬棘,以身陷難,雲天共仰。

蔡申熙:系紅十五軍的創建者,參與紅四方面軍的建設,身先士卒,忠勇兼人。

王樹聲:系鄂豫皖紅軍的創建者,紅四方面軍戰將,多出門下,功載史冊。

三、人民軍隊的積極建設者 (十九位)

劉伯承、葉劍英、林 彪、羅榮桓、楊尚昆、李先念、粟 裕、徐海東、黃克誠、陳 賡、譚 政、蕭勁光、羅瑞卿、許光達、許繼慎、曾中生、左 權、彭雪楓、羅炳輝為人民軍隊積極建設者。均為高級指揮員,功勳卓著,戰績彪炳。

劉伯承、葉劍英:均無基本部隊,長期參贊帷幄,劉並領導方面大軍問鼎中原,開國有功,後開校育才,對軍隊建設居功至偉。

林彪、羅榮桓:由部隊基層以軍功升至方面統帥,軍、政兩方面均有卓越建樹,為軍人楷範。

楊尚昆:以“欽差大臣”臨軍,然才幹卓群,後主持軍隊改革,功在黨國。

李先念:系紅四方面軍主力軍團的領導者之一,後主政中原,獨當一面,軍事才能不讓諸將。

裕:從基層以戰功升至方面統帥,指揮若定,卓爾不群,是為人民軍隊第一戰將。

徐海東:游擊戰專家,率偏師縱橫西北,功不可沒;

黃克誠:戰略眼光,興師東北,主掌總部,軍中大樹;

賡:大將氣概,戰無不勝,功業彪炳;

政:軍政為優,防微杜漸,永葆長城;

蕭勁光:起點高,功勞顯,長期主政海軍,國之柱石;

羅瑞卿:軍政、保衛兩卓然,剛直不阿,凜然表率;

許光達:胸有兵韜,主政裝甲兵功勳顯著;

許繼慎:果敢勇決,為一時將才;曾中生:文韜武略冠蓋一時;惜二人俱為張國燾所害,天地為慟。

權:參贊帷幄,以身戰歿,人神共傷;

羅炳輝:行伍雄烈,行兵無朋;

彭雪楓:軍政雙優,領導雄師,縱橫淮泗,一時人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